中国产业互联网概念界定及发展演进
产业互联网概念界定
在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消费互联网对个人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革。从社交媒体到电子商务,消费互联网市场发展已慢慢趋于稳定。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实体经济的供给能力成为了制约互联网消费升级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为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达到供需平衡,产业互联网应运而生。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与消费互联网相对应,与消费互联网面向个人提供消费性服务不同,产业互联网主要面向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
赛迪顾问认为,产业互联网是指传统产业借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等技术,从供应链中生产、采购、交易、流通和融资各环节切入,以网络平台的模式来进行信息、资源、资金三个方面的整合,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运营效率。产业互联网是各个传统产业实现“互联网+”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互联网向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产业链各个场景下沉,随着在各个场景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产业互联网的四个细分领域:工业互联网、B2B电商、供应链金融、现代物流交付(本报告简称物流交付)。除了在产业链中各场景的应用外,产业互联网还包括了为企业提供互联网相关服务的支撑服务平台。
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B2B电商平台开始发展,开启了互联网与产品交易场景的结合。21世纪初,互联网迅速融入物流场景,传统物流企业开始向信息化发展,并且电子商务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电商物流随之崛起。从2012年开始,产业互联网在工业生产场景的应用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保障。2013年电商平台、P2P平台介入供应链金融业务,使得互联网在金融场景进一步深化应用。
模式演进
由于产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出现的时间有所差异,其各领域发展的成熟度也有所不同。其中物流环节信息化转型时间较早,目前发展成熟度较高;工业互联网提出时间较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从产业互联网各细分领域来看,各领域的生产经营模式都在信息化的基础上,继续向智能化发展,并且商业模式逐渐从产品向服务过渡,领域内各参与者也在努力营造生态闭环,达到产业链内互惠共赢的良性循环。
技术演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互联网技术演进可以分为PC时代、网络时代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时代三个阶段。在互联网技术纵向升级的同时,互联网技术也横向融合到产业互联网的各个环节。
第一阶段PC时代: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及机械化设备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第二阶段网络时代:产业链上企业通过企业管理软件、信息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化。
第三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时代: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产业链各环节与互联网全面融合,从而为企业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运转效率。
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繁荣指数
指标体系设计
赛迪顾问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结合了我国产业互联网整体发展特点,选取了产业互联网细分领域年度交易额、企业平台数量、投融资情况等指标,并邀请行业专家对各级指标重要性进行打分,得出各指标权重,最后通过定量方法对数据加工汇总,得出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繁荣指数。
产业互联网发展繁荣指数反映了中国产业互联网所处状态和发展趋势。繁荣指数以100分为标准值,当年得分高于100,表明产业互联网发展情况处于上升、向好态势;当年得分低于100,表明产业互联网发展情况处于下降、低迷态势。
指数解读
2018产业互联网繁荣指数交易额指标得分稳定增长。从产业互联网交易额指标来看,2018年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支撑体系交易额增长速度较快;供应链金融和工业互联网交易额小幅增长;B2B电商和第三方物流交易额增长率有小幅下降,增长率趋于平稳。
2018产业互联网繁荣指数企业平台指标得分与去年基本持平。各细分领域平台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与2017年相差不大,整体走势与各领域交易额基本吻合。其中,工业互联网领域作为新兴产业,海尔、华为等大型企业纷纷涉足,同时也诞生了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业内企业平台数量快速增长,其增长率高于该领域交易额增长率。
2018产业互联网繁荣指数投融资指标得分大幅上升。从近三年产业互联网投融资事件数和融资额来看,产业互联网相关领域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2017年产业互联网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投融资数量和金额均有所下滑,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相关政策的出台,产业互联网投资市场在不断升温,尤其是2018年上半年的融资额度已超过2017年。其中,2018年供应链金融成为了产业互联网投资的主要竞争标的,而物流交付领域虽然数量上比B2B电商平台领域略逊一筹,但是在融资额度上较大。
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及分析
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我国产业互联网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未来成长空间巨大。2017年中国产业互联网规模达到了37.2万亿元,同比增长17.7%,较2016年增速有所回升,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对“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资本界对B2B行业持续投资带动。赛迪顾问预计,未来三年产业互联网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0年中国产业互联网规模将达到56.2万亿元。
市场结构:B2B电商引领产业互联网发展,产业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中国产业互联网产业结构中B2B电商占比超过50%,赛迪顾问预计,随着线上采购的普及,B2B电商将持续引领产业互联网发展,其他细分领域占比基本保持稳定。
区域布局:北深杭成为产业互联网企业的主要集聚地。2017年产业互联网市场中,华北、华东及华南占据整个市场主体地位。其中北京具有良好的产业互联网发展环境优势;深圳具有完备的智能硬件制造产业链,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杭州依托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企业资源成为产业互联网创新高地。
产业链分析
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稳步增长,软件和应用领域增速较快
2017年,中国工业在宏观经济与产业转型的双重影响下,结构性调整取得进展,工业信息化投资进一步扩大,工业互联网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709.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仍领先于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随着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服务需求持续增加,赛迪顾问预计,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赛迪顾问定义的工业互联网市场包括基础设施、通信与平台、软件与应用以及工业安全四个细分市场。2017年,在工业互联网细分领域中,软件与应用领域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主要受益于工业软件和工业大数据应用范围扩大,智能制造流程自动化进一步深入带来的信息化需求。
B2B电商:市场增速逐步放缓,市场格局发展稳定
2017年,中国B2B电商市场的交易规模超过20万亿元,占据中国整个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的75.2%,较2016年增长约3.0%,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达到22.8%,仍处于主体地位。赛迪顾问预计,未来B2B电商市场增速将趋于稳定,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万亿元。
2017年中国B2B电商主要平台市场份额占比中,6家核心平台占比为66.5%,其中阿里巴巴仍居于首位,市场份额45%。整体行业格局相较2016年未发生明显变化,各家角逐B2B2.0模式发展。目前发展比较成熟、形成规模的平台颇受资本青睐。仅2018年上半年B2B电商领域公开披露的融资事件77起,融资金额达到221亿元,同比增长59.5%。
供应链金融:市场增速稳步提升,实施主体多样化发展
2017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达到了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1.5%,根据赛迪顾问预计,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22.0万亿元。由于我国众多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供应链融资的诉求一直较强,再加上我国以互联网为特征的金融创新如火如荼,利用互联网创新工具施用于供应链,全面拓宽了资金来源,这些都将促进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
物流交付:市场增速基本保持稳定,新兴模式发展迅速
近年来,中国第三方物流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速在14%左右,2015年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务收入超过万亿元,2017年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达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2017年,城际物流在第三方物流市场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交易额达到10267.9亿元,占市场份额的73.3%。同城物流受新零售和O2O同城生活服务业务发展的影响,市场规模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交易额达到2469.3亿元,同比增长近20%,占第三方物流市场份额17.7%。随着跨境电商用户规模的扩大,2017年跨境物流市场交易规模也大幅增长,交易额达到1262.8亿元,同比增长21%,占第三方物流市场份额9%。
支撑服务平台:市场规模高速增长,IT服务规模占整体市场一半以上
2017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市场的支撑服务平台市场规模为2470.5亿元,同比增长23.3%。赛迪顾问预计,随着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趋于成熟,支撑体系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于2020年达到4637.3亿元。
赛迪顾问定义的支撑服务平台领域包括为产业互联网各环节企业提供服务的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IT服务、平台软件五个细分领域,其中不包括应用于工业生产环节的工业安全、工业云等细分领域。2017年支撑服务平台市场中,随着信息技术服务外包、IT支持与维护市场的发展,IT服务领域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占整体市场的54.6%。
未来突破点
B2B电商:采购市场需求有待发掘。随着企业对采购的重视,线下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企业采购管理意识开始觉醒。2017年我国企业对消费型通用产品的电商化采购规模已达千亿元,该类产品和服务的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70%,是B2B电子商务领域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预计未来我国电商化采购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在各细分行业的普及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物流交付:物流智慧水平有待提升。自2005年以来电子商务行业飞速发展,电商物流业随之崛起,庞大的发货量对第三方物流行业的运输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亟须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自动化、智慧化行业转变。一方面,可以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搭建物流平台网络,从而得到最优仓配模式;另一方面,加大智能硬件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以提高分拣、配送效率。
供应链金融:金融数据链条有待完善。产业链中各参与者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将助力打通金融数据链条。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的静态监控,供应链融资更加强调对动态数据的掌握,通过对商户的交易信息比对,从而构建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模型,得出贷款企业的授信区间,保证信贷资金安全。
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应用有待突破。在技术方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将改造整个工业领域。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如何将以太网、Wi-Fi、PON、NB-IoT、LTE-M、Pre-5G MUSA、电力载波及5G等多种技术融合,建立互相兼容且可靠的通信网络,将成为未来的技术关注焦点。
发展趋势
产业互联网逐渐向垂直细分领域发展。每个垂直细分领域都有其特定的属性,并可能衍生出千亿元级的市场。一方面,在电子商务领域,一些大型综合B2B电商利用自身用户基础和资源优势,开始向垂直B2B电商布局,例如国联股份旗下的涂多多、玻多多和卫多多,慧聪网旗下的元器件垂直平台慧聪商城等。另一方面,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未来融资将更加精细化和集成化,在垂直行业精耕细作,开辟新市场,例如教育、培训等,选择现金流相对较好行业,纵深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创新力量推动产业互联网产业模式革新。2017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这表示产业创新愈来愈受到国家的重视。未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下,技术及应用创新将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领域内龙头企业推动整个行业发展。例如阿里巴巴提出S2b(Supply chain platform To business),即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平台商业模式,为诸多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自主触达客户的能力。
大数据将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流量是消费互联网的驱动力,大数据则是产业互联网的驱动力。产业互联网通过将数据与产业中各环节融合,搭建起生产、采购、交易、流通、融资各环节中供应商和客户的无缝对接平台,通过采集、存储、脱敏以及数据结构化等操作,将源数据转变为可快速加工的数据,最终让数据能够快速转化成生产力且快速流通。同时,大数据的应用也更有助于个性化定制和创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使得传统供应链流通更灵活高效。
结论及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2018年产业互联网发展保持繁荣向好态势。2018年产业互联网在技术发展和资本推动下快速发展,繁荣指数达到137。一方面,国家对“互联网+”战略不断推进,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交易、流通等环节进一步应用落地,互联网与各场景的结合将更加紧密。
具有投资价值企业带动投资市场持续升温。相较于2017年,2018年投资者对产业互联网信心有所提升。在消费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资本界对产业互联网领域普遍看好,对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整体来看行业集中度较前几年有所上升,带动整个产业互联网向成熟期发展。赛迪顾问预计,未来快消品B2B、跨境物流、工业安全等方向将成为投资热点。
创新是未来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持续动力。产业互联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生产、交易、流通等各场景的应用已有了较好的商业模式,但在未来的发展中仍要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从场景应用来看,产业链中各节点企业需立足自身环节,用互联网思维开拓新的应用场景,以提高自己乃至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从商业模式来看,企业需把原来的单一产品拓展为多维度服务,从而帮助实现产业链中的交易闭环,实现可持续循环发展。
赛迪顾问具体建议如下:
政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互惠共融的产业互联网发展环境。第一,加大力度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布局5G等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老旧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第二,鼓励相关服务机构之间加强合作,对产业链中生产、销售、运输、投融资等业务所需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以简化各机构的服务流程,提高企业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资源配置;第三,从政策层面积极引导、助力传统产业企业转型。
投资者:分阶段聚焦投资热点,紧跟政策动向。首先,聚焦热点领域。短期内聚焦采购B2B电商、跨境物流领域;长期聚焦工业互联网,尤其工业安全领域。其次,明确政策指向,紧跟政策动向。部分行业供给侧改革给小微企业带来一定影响,以及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和信用体系有待完善,进入时应持谨慎对待态度。
企业:全面发挥自身优势,拥抱互联网思维。首先,传统行业企业需要主动借助互联网力量,用互联网思维判断行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走向,加速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新技术的布局;其次,互联网企业拥有自身在消费互联网优势,可以利用技术、客户资源、市场数据、运营经验,向企业端服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