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制造业“双创”进展明显,正成为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发动机”。展望2019年,制造业“双创”加速升级。制造业“双创”通过激发创新潜能、重构生产体系、引领组织变革、高效配置资源,加快形成精准、高效的制造业供给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形势判断
(一)制造业“双创”加速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释放。2018年,我国制造业“双创”加速迈向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一是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对制造业“双创”作出了更高部署,指引我国制造业“双创”全面升级。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蓬勃兴起,与制造业“双创”在技术实现、应用创新、模式培育等方面的互促共进态势愈发明显,成为制造业“双创”升级的重要基础。三是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内生需求为制造业“双创”提供了广阔空间。
展望2019年,制造业“双创”升级步伐提速,将步入更加注重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更加注重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更加注重生态培育和机制创新的高水平发展阶段,带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2018年,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成效凸显,制造业“双创”平台正成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核心载体。一是围绕推动企业创新创业要素数字化、系统集成化、业务协同化,中国铝业、河南众品等企业建设面向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双创”要素汇聚平台,促进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提升大中小企业协作水平。二是围绕促进全社会研发、生产、孵化等创业创新资源的在线化、市场化,首钢集团、TCL集团等企业发挥市场、品牌、渠道等优势,基于平台推动大企业创新创业要素资源与中小企业需求精准对接,降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门槛。三是围绕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模式创新,徐工集团、美的集团等企业加快研发设计向协同化、动态化、众创化转型,加快工业生产向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成为大中小企业网络化研发和制造协同的重要途径。
展望2019年,随着制造业“双创”试点示范、重大专项持续实施,以及各领域各行业对“双创”发展的迫切需求,制造业“双创”平台将实现规模化发展,更多有实力的大企业投入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运营中,加快构建大中小企业参与、资源高度富集、线上线下互动、创业创新活跃的“双创”新生态。
(三)“双创”加速制造能力开放共享,制造业共享新模式不断涌现。2018年,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将“双创”平台建设重点从资源要素的数字化、在线化转向制造能力的开放、共享和协同,基于数据驱动、供需高效匹配的平台型、共享型制造模式正在形成。一是龙头企业牵头聚焦产业链协同,搭建制造业共享平台,开放优质资源,拓展社会化服务。二是信息技术企业支撑产业链纵向集成、跨产业横向交融,打造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制造业生态圈。
预计2019年,在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制造业共享经济有望向制造业更多专业化细分行业延伸拓展,将会涌现出更多基于生产装备、经验知识、系统解决方案、制造能力分享的制造业共享经济新模式。
(四)制造业“双创”引发企业组织变革,人力资本创新活力不断释放。2018年,在制造业“双创”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个体基于互联网平台自由择业,更深层次地与企业交互协作、融入企业创新。一方面,为指导企业加快理念更新、制度变革和组织重塑,工信部信软司组织召开全国制造业“双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新时代制造业“双创”的新使命新要求,指导发布了《制造企业基于互联网创业创新实施指南》《制造业“双创”平台运行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为企业基于互联网创业创新的基本方向、核心内容和实施路径提供指导参考。另一方面,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企业组织结构形态、管理机制、运行方式,提升个体竞争力。一是带动企业结构形态向边界无限延展的网络化转变,二是带动组织管理机制向层级缩减的扁平化转变,三是带动组织运行方式向高效灵活的柔性化转变。
展望2019年,制造业“双创”与制造企业运营管理融合将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更加注重激发个体潜能,重构以人为本的新型劳务关系、薪酬制度和组织架构。
(五)制造业“双创”引领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区域创业创新活力将进一步激发。2018年,一批制造业“双创”平台与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强合作,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制造业“双创”平台加速在重点产业集聚区落地。二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形成制造业“双创”平台引领发展、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产业创新生态。
展望2019年,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下,制造业“双创”平台与重点产业集聚区的合作将更加注重地方特色、产业需求和创新驱动效应,通过推动大企业技术、产品、能力的落地转化,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测试、创业培训、投融资、创业孵化等全方位一站式“双创”服务,为区域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对策建议
(一)加强平台建设,推动制造业“双创”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一是聚焦要素汇聚、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区域合作等领域,支持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制造业“双创”平台,深入推动企业创业创新要素数字化、系统集成化、业务协同化,构建基于数据驱动、供需高效匹配的资源和制造能力开放、共享、交易新模式,打造资源高度富集、参与主体多元、线上线下互动、创业创新活跃的“双创”平台体系。二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环境和测试床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功能迭代、服务创新、行业落地和智能演进升级,培育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构建融合生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合融通发展。一是鼓励大企业打造专注特定战略领域、颠覆性技术创新、先进适用产业技术开发与推广机构、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研发供给等“双创”平台,促使大企业成为制造业“双创”的策源地和孵化器,探索构建资源共享、价值共创、风险共担的产业协作模式。二是引导中小企业利用“双创”平台提升核心业务环节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模式创新能力,打造平台能力建设与用户使用双向迭代、互促共进的技术、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和商业模式。三是创新科技、产业与金融融通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打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金融服务的数据链、业务链和生态链,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服务体系。
(三)深化创新应用,培育制造业“双创”新模式新业态。一是支持大企业基于平台整合和开放研发、生产、管理、孵化等制造能力,推动制造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在线共享和优化配置,实现制造能力可协同、可计量、可交易,探索线下资源线上配置的共享制造新模式。二是支持平台化的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工业APP和微服务资源池建设,推动工业技术、经验、原理等工业知识的沉淀、传播、复用和价值创造,促进工业知识软件化、在线化和共享化,重塑制造业创新体系。三是鼓励企业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快组织管理变革,创新激励机制,推动组织网络化、管理扁平化和员工创客化,推动上下游企业、供应商、消费者、创客、内部员工等成为企业合伙人,建立以贡献为标准的新型劳资劳动关系。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能力。一是支持制造业“双创”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加强跨行业融合性技术攻关、成果转移和产业转化,促进制造业“双创”技术成果持续再生、开放流动和有效扩散。二是建设制造业“双创”公共服务平台,不断丰富政策咨询、宣传推广、人才培养、决策支撑等服务,加速制造业“双创”发展。三是做好制造业“双创”的监测、统计、评估和标准化工作,切实把握行业走向、区域布局和运行情况,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支撑。四是支持举办工业互联网“双创”开发者大赛,加快开发者社区建设,鼓励中小微企业和创客基于平台开发工业APP,从资金、技术、培训等多个维度为海量开发者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支持。
(五)加大改革创新,优化制造业“双创”发展制度环境。一是对制造业“双创”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采取弹性规范的行业准入监管方式,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二是鼓励有关力量参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建设,促进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等基金协同联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双创”建设和整合。三是在标准建设、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营造制造业“双创”发展的良好氛围。(赛迪智库制造业“双创”产业形势分析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