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时代的到来,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发布时间:2019-03-11 08:59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赵晨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时代的到来,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动态调整的、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发展的、开放的培养模式。

据施大宁介绍,为了培养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全国各地区高校都在实践中摸索,有些地方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广州工业大学的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就很有特色,很多地区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也都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学科、传统专业进行融合。

在施大宁看来,目前我国的人才模式还是在遵循目标达成式原则。即根据培养计划制定方案,设置专业和课程,经过社会实践,一步步走来,最终形成产品——学生,再将产品投向市场。

“过去学校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企业就用什么人才。这种模式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革命的要求。”施大宁认为,“应该由新兴企业和市场来决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然后再确定培养方案,而且教学内容也应该由技术发展方向来决定。”

当今世界,知识体系更新快、技术发展快,将来从学校走出的人才,必须经过社会实践或者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未来合格人才的标准,施大宁表示,在学校里接受到最新的科学技术训练后,还要有创新的思维,这样的人才到企业之后,不是像过去一样单纯地服务于这个企业,而是要在某一个点上引领企业的创新发展。

“将来的毕业生或许会打破过去本科、硕士、博士这一体系的壁垒,甚至没有毕业就去工作,之后再回来学习,拿到学位。目前斯坦福大学的开环计划即是如此,学制灵活开放,颠覆了传统大学的培养理念。这也值得我们学习。”施大宁说。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