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战场上,腾讯和阿里或许已经有了下一个争夺的方向。
彭博消息,有知情人士透露,包括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在内的一个财团正考虑竞购淡马锡拟出售的屈臣氏股份。
知情人士称,淡马锡寻求通过出售所持屈臣氏约10%股份获得大约30亿美元资金,而腾讯可能会联手一些投资基金共同对屈臣氏的股份发起收购,并且,这些股份也吸引了阿里的兴趣。对此,阿里巴巴、腾讯和淡马锡的代表均不予置评。
美妆行业新机遇
屈臣氏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国际保健美容零售商,业务涵盖保健及美容、高级香水及化妆品、饮品制造、食品、电子及洋酒四大类,截至2018年6月,屈臣氏集团在全球24个市场经营超过1.44万家商店,在中国有3377家屈臣氏门店。
发展至今,屈臣氏在一二线城市的覆盖已趋完善,三四线低线城市是其主要扩张区域。在一二线城市,屈臣氏可能还不敌丝芙兰、悦诗风吟等美妆连锁,不过在三四线城市,屈臣氏已经覆盖了更广阔的市场。
品牌方想渗透低线城市,屈臣氏是不得不重视的分销渠道。
经济平稳,社零数据触底的当下,快消品行业也进入了平稳状态。不同的是,美妆行业好像从未受到影响,反而成了品牌跨界的首选——主业放缓的ZARA开始涉足美妆,连跟时尚沾不上边的大白兔、周黑鸭和泸州老窖也推出了唇膏、口红和香水。
虎嗅·高街高参往期文章就有提到,美妆洗护极大受益于开放进口和消费升级,并且在三四线城市有很大的渗透空间,另一方面则是“口红效应”在发挥作用,小巧精致的化妆品,也能带来大大的满足感。
虽然商超大卖场依然是美妆个护的主力销售渠道(约占三分之一),但据尼尔森的报告,线上平台和化妆品专营店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与消费者个人护理意识觉醒是一致的。在当下,屈臣氏分销网络会体现出更高的价值。
2014年,淡马锡收购屈臣氏集团24.95%的股权,花费440亿港币,换算成整体估值为440/24.95%=1763.53亿港币,约合225亿美元。据消息,此次淡马锡寻求出售所持屈臣氏约10%股份获得大约30亿美元资金,即屈臣氏估值为300亿美元,比2014年提升33%。
不过据彭博报道,潜在买家将受邀参加本月的管理层介绍会。最终决定尚未作出,潜在买家也不一定会提出切实报价。估值预期差异可能会让交易难以达成,而淡马锡仍有可能决定保留股份。
腾讯、阿里想得到什么?
关于屈臣氏中国的近况,可参考虎嗅·高街高参文章《盒马不收“入场费”,屈臣氏却要反其道逆袭?》。
其实从2015年开始,屈臣氏中国区的业务增长已经陷入了停滞,并且在2016年首次出现了营收负增长,同时同店销售下降10.1%;到2017年,同店销售额继续下滑4.3%。不过后续经过一些了的门店调整、品牌升级,2018上半年,屈臣氏中国营收、门店数量、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均还是取得了10%~16%的增长。
屈臣氏庞大的分销网络,有很多独家代理的国外品牌和商品,并且,屈臣氏已经完成了完善的销售数据积累,中国区CEO高宏达曾说过,屈臣氏超过百分之八十的销售额都来自会员,因此他们对顾客非常了解,他还曾表示屈臣氏会借由大数据对会员生活形态做精准画像描述,分析其行为。
不管是分销渠道,还是会员数据,对阿里而言都非常具有吸引力,并且去年屈臣氏门店开始接入饿了么,在日化个护领域完善饿了么+口碑的整体O2O战略部署。
至于腾讯,与屈臣氏集团其实早有合作。
去年,屈臣氏集团、永辉及腾讯就举行过联合发布会,宣布三方组建新合营公司“百佳永辉”,并将整合屈臣氏集团旗下百佳超市,以及永辉超市在广东省的商超业务(见文章《李嘉诚没卖掉的百佳,为何换上了永辉、腾讯的“马甲”?》)。
去年下半年,腾讯游戏主业出现问题后,才算正式开始做to B的业务,只是,没有足够的行业经验和业务场景做支持,缺乏零售运营经验的腾讯只是“依葫芦画瓢”。
在“百佳永辉”中,腾讯依然不是主导,只做些锦上添花的事情。虎嗅文章《腾讯的零售“饥渴”》也早有分析,腾讯投资零售,更像是和阿里抬轿子,虽然在零售变革中起不到主导作用,但投资的财务收益也很可观,可以借“智慧零售”概念赚上一把。
如果腾讯投资拿下了屈臣氏的股份,只能说,它多半还是看重屈臣氏作为优质资产的投资价值,而不是像阿里一样看重与自身业务的协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