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智慧城市 > 新闻 > 正文

共享单车下半场:从粗放运营向精细化转型

可以说,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出行方式。而共享单车行业的热潮已经退去,留在行业里的企业更多的是需要思考如何利用精细化运营保持较高的使用率和市场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9-03-22 12:04 来源:凤凰网科技 作者:

3月19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对国内共享出行领域的用户押金和预付资金收取事宜作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也将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状况再次置于公众视野中。

进入2019年,国人对共享单车行业的聚焦远不像前两年那样热切。一方面,行业发展经历了爆发、混战,目前正向着稳定有序的运行节奏看齐;另一方面,用户的共享骑行需求被大规模满足和验证后,各方看待共享出行模式的眼光也渐趋理性。

然而,与任何商业模式从诞生到成熟的过程相似,共享单车行业向正规方向迈进之时,必然要经历“攻坚克难”:在押金问题解决同时,其他发展阻碍也亟待清除。

近日,一段大量共享单车被当做废铁拉至废品回收站、垃圾处理厂被暴力处理的视频,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而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周延礼提及共享单车被暴力对待的情况时表示:“我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堆成山的共享单车让我感觉很痛心,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同时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事实上,与此前的海量投放相比,原本应该在市场上解决用户最后三公里出行痛点的共享单车,现今正在被大量侵占或破坏,甚至产生了以共享单车为核心的灰、黑色产业链。另据了解,由于一些地方实行一刀切管理方式,对所谓的违停共享单车采取集中收缴,导致贮藏了海量运力的共享单车“坟场”出现,进一步阻碍了行业的正常有序发展。

诸多行业人士认为,共享单车的竞争已然来到下半场,精细化运营将成为各运营商赢得这场竞争的关键要务。与此同时,在企业精细化运营之外,对于暴力收车及私占破坏等现象的监管,也需要相关部门予以重视,以期为行业发展助一臂之力。

繁华后遗症

用激进两个字来形容过去两年多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可能一点都不为过。带着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使命”,共享单车行业一出生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ofo的校园出身、摩拜的时尚生活理念、哈啰单车的轻巧便捷等等,令共享单车的优势深入人心,也成了很多人通勤的必要工具。

共享单车在2016年登陆市场之后迅速爆红,到2017年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据凤凰网科技不完全统计, 2017年下半年行业最鼎盛时期,曾经有超过60家共享单车创业公司挤进这一赛道里,与共享单车相关的公司超过200家。

在共享单车行业热闹背后,资本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2018年中期之前,共享单车行业投融资规模超过300亿人民币,其中八成资金都流向了摩拜和ofo两家当时的行业巨头。

资本需要看到反馈,而行业的表现则是规模效应。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共享单车投放竞赛便在各地打响,获得资本助力最大的摩拜和ofo的势头最为猛烈,其他共享单车也在小步快跑。据《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共享单车累计投放2300万辆,覆盖城市超200个,其中摩拜和ofo投放量都在600-650万辆以上。进入2018年后,该数据仍有小幅增长。

与之对应,用户数据也在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国共享单车用户从0到100万仅用了几个月,而摩拜在2017年4月就宣布日均订单量超2000万。另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趋于稳定,2018年用户规模达到2.35亿人,2019年将增至2.59亿人。

值得关注的是,先期投放过程中不同企业的不同策略,深刻影响了当前及今后行业格局的走向:ofo、摩拜从一线城市起步,快速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属于“城市围剿农村”;以哈啰单车为代表的后起之秀,则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通过稳扎稳打二三四线城市,逐步巩固了自身在全国范围内的阵地。尤其是目前主要共享单车运营方车辆投放趋缓局面下,哈啰、青桔等新晋品牌于2018年在三四线城市依然保持了一定的投放增量,不但使活跃用户数据有了小幅增长,也进一步拓宽了市场。

规模暴涨、热钱涌入、用户数据激增……共享单车行业在多种因素加持下呈现一片繁华。然而,在行业迈入规范化轨道之后,如何正视、掌控这种规模效应也应成为各个企业的发展目标。

额外之伤

规范发展是行业与企业的责任,而来自用户、监管层的某些不良态度与举措,也对共享单车行业成长有着明显的锚定效应,甚至引发“伤害”。

目前看来,用户破坏、私占共享单车现象依然是行业痼疾,而更触目惊心的是2018年陆续被爆出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共享单车“坟场”,及随意丢弃、暴力拆解、打包成废铁等黑产,正在对共享单车行业造成直接伤害。

从2018年开始,全国多地都出现了大量五颜六色共享单车被密集堆放在停车场、高架桥下的情况,不时传出来电子锁的嘀嘀声,正像是共享单车们的集体哭诉。2018年夏天,曾有摄影爱好者用航拍器拍摄下了上海浦东一处空地上,被整整齐齐堆放了超过10万辆共享单车。

日前,湖南一档社会新闻节目曝光了一个事件,关于摩拜单车被完全拆解、压缩成块的情况。一位摩拜线下运维人员通过后台发现,有大量摩拜单车的状态不正常,按照定位寻找到一个废品收购站,而院内堆放着大量已经被拆解、压缩后的单车,从颜色判断,不只有摩拜一个品牌。废品收购站人员介绍,被压成废铁的共享单车将以每吨千元左右的价格出售。

可以预见,这些行为和现象,不但给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带来难以数计的经济损失,也让很多用户无车可用。一位关注知识产权方面的律师对凤凰网科技表示,虽然能够判断这种破坏、售卖共享单车的情况属不正常行为,但其背后隐藏的产业链情况复杂,并非企业一己之力可以对抗。

细究这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共享单车因违规投放或停放被收缴,另一方面是黑产从业者利欲熏心、无视公众财产权益而肆意妄为。这意味着,监管部门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并提升管理水平,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做出针对性管理举措。

竞争新重点

综合行业内外部因素,共享单车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趋于明朗。

凤凰网科技从易观千帆获取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共享单车行业头部玩家中除哈啰出行外,几乎都呈现下滑趋势,其中此前体量最大的ofo和摩拜降幅最为明显,ofo从3000万以上月活用户量降至不足1000万,摩拜从接近2500万降至1100多万月活跃用户量。

面对这一问题,抛开季节性因素带来的一部分影响,有业内人士认为与企业的运营策略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过去一味的大量投放和粗放运营方式,正在暴露出种种问题。例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37.3%的用户曾遇到过共享单车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多集中在坐垫、车把、铃铛及车头等部位的损坏,导致部分共享单车使用率的下降。

对此,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共享单车企业应为单车的投放、停放、运行和维护建立更完备的工作流程与系统;针对单车分布不均、损坏严重等问题,企业应运用互联网技术跟踪单车数量、骑行路线、单车停放区域等数据,及时进行后台监控,定时定量进行人为干预。”

简言之,精细化运营才是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出路。事实上,摩拜、ofo两家老牌巨头此前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采取了探索举措。据凤凰网科技了解,摩拜、ofo几乎从2017年快速发展期开始,先后在不同城市寻找过外包合作方,与企业自身的运营人员一起管理、维护当地的单车。除加大人力投入外,它们也从产品层面开展变革,典型事例即ofo从2017年后半年起陆续将旗下单车的机械锁改装成电子锁,意在进一步提升精细化运营水平。当然,类似的亡羊补牢做法对早期共享单车品牌而言,有着一定的应急意味。

而在行业前车之鉴下,新的精细化运营策略也随即出现,并以后来者表现为佳。以哈啰单车为例,除凭借差异化打法稳步布局全国市场外,其立足“智能车”思路,通过从单车本身的智能锁迭代到自主研发的中控平台“哈勃系统”,再到电子围栏、网格化运营区域的划定,将单车、用户、后台系统、一线运维人员连接起来,并绘制、研判骑行大数据,实现了科学高效的车辆调度与维修,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具科技感和便捷感的骑行体验。

上述分析师同时认为,在行业早期发展过程中,企业大量无序投放单车,运维、管理能力却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坏车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因此,今后的精细化运营必须包含对单车投放量的合理预判,以免规模效应溢出而产生危害。“目前看来,在国内共享单车行业理性化发展趋势下,车海战术正在消失,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本质上,共享单车是重资产模式,企业合理投放单车,也是在精准管控成本。”该分析师进一步补充到。

不过,一位出行领域分析人士告诉凤凰网科技:“目前的共享单车行业运营,除了企业通过技术实现运营以外,还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形成管理合力。”除了企业自身精细化运营,行业的有效管理规则也是未来行业发展及竞争的影响因素。

周延礼也指出,推进文明执法要有总体的协调、配合和规划,除了单车企业之外,相关部门也要携手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他呼吁各方联合从产品服务规划、规章制度制定、规范骑行、文明停放等多方面入手,优化共享单车管理与使用。

可以说,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出行方式。而共享单车行业的热潮已经退去,留在行业里的企业更多的是需要思考如何利用精细化运营保持较高的使用率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保护共享单车逃离黑产的手,也需要企业配合管理部门共同推动,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