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某外卖平台监听用户聊天,获取相关信息进行精准推荐的新闻再次引起了业界对用户隐私保护的关注,一面是社会大众的愤恨与担忧,一面是平台方义正言辞的澄清,两者交融之下,用户隐私问题似乎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角。
只有相对的隐私,没有绝对的安全
“得益于”智能设备与互联网的强大能力,大量用户信息被存储于平台之上,并随时存在被泄露的风险;普天之下,只有相对的隐私,没有绝对的安全。
互联网的下半场,注定是数据间的博弈,独角兽纷纷重点布局的人工智能,需要大数据的支撑才能转化为价值,而个人信息、用户行为正是大数据的重要所在;如此的背景下,互联网头部平台,在产品设计之初,都会尽可能的考虑如何收集用户大数据,以喂养自家的AI巨兽。
大数据的价值固然重要,对于提升用户体验、推动AI行业发展都将起到深远意义,但在道德约束与法律准绳下,并非是绝对安全的;事实证明,哪怕是社交巨头Facebook也无法承受“用户隐私泄露”之殇。
用户隐私真的不够安全吗?
vivo推出NEX之时,便有用户发现启动个别app会自动开启升降式前置摄像头,延伸至“监听风波”,似乎有关用户的视频和音频都不再安全,近期也有评论文章进行测算,一款千万级日活的app,若想对用户语音进行监控,从音频收集、语义翻译、服务器存储乃至最终实现兴趣推荐,需要十分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存储空间,这在技术实现和存储能力上都将耗费巨大成本,实际可操作性并不太高,那么面对这些我们无法分辨的是非,用户到底应该如何避免隐私泄露?在app产品设计时,又该如何满足运营人员对数据的需求?
本文咨询了APICloud技术负责人李德兴,他认为——
“iOS系统中,App的每一个调用权限都需要经过用户的授权,苹果对于用户隐私的规范更为统一,比如要调用麦克风,在界面上是一定会有显示的,用户由此也可进行辨认;
iOS系统麦克风使用
而在Android系统中,对于用户授权才可调用设备的标准是一致的,若用户没有授权,app也无法使用摄像头或麦克风,相对来讲,Android的开放性更高,也给了一些流氓软件可乘之机,若担心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可在设置中将相关权限关闭即可保障隐私安全。”
APICloud的模块Store,聚合了多款数据统计分析SDK
其实在运营层面,很多用户的行为轨迹和兴趣偏好,是可以通过集成数据统计分析工具来达成的,包括热力图、搜索词、用户行为轨迹等都是辅助app运营人员提升产品能力的重要工具,窃取用户非正常数据的做法实为下策。
在汹涌澎湃的互联网浪潮中,每一款产品的生存空间都可大可小,具备自身的技术壁垒和生态壁垒显得尤为重要,在产品设计之初,考虑大数据的应用势在必行,也并非单纯的克制与放纵,而如何在隐私安全与用户信任间进行平衡,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