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智慧城市 > 品牌 > 正文

走进巴蜀中学,清帆科技张文铸谈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结合科研与行业应用实践,张文铸博士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
发布时间:2019-04-12 18:25 来源:凤凰网 作者:

4月11日下午,清帆科技创始人、清华大学智能教育技术创新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铸博士受全国百强中学、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巴蜀中学的邀请,在巴蜀中学本部校区作「基于深度学习的下一代教学分析技术」学术分享,为来自巴蜀中学和重庆市29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深入地介绍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并就大家关注的AI技术前景问题与师生们进行了交流。

在分享会上,张文铸博士首先表示非常荣幸能到巴蜀中学做客,并为巴蜀的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了清帆科技团队目前在“AI+教育”领域的一些研究工作和进展。张博士说道,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各行业底层效率进步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在教育技术领域,未来科技与教育结合的关键趋势体现在细粒度的观测、数据驱动决策和大规模的个性化等方面。结合科研与行业应用实践,张文铸博士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

“当前中国大约有2.6亿的学习者,如果将他们的学习过程录制成视频,每天的数据量将超过1亿小时。但现实是,这些与学生学习、老师的职业发展以及学校管理息息相关的数据,绝大多数没有被记录下来,少部分被记录了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分析,这是非常可惜的。现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大爆发,使得我们可以在当前这个时间点,综合运用情感计算技术、行为分析技术、知识图谱和身份特征识别技术,实现对课堂教学过程自动、全面的量化分析,帮助老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育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共同致力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办学质量的完善。”

从数据的生成和收集,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再到数据的分析、使用和共享,高度重视和实现数据的价值。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平台开发的重点所在,也是决定教育改革实践是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此,张文铸博士也说道;“随着技术的发展,我相信未来全球的每一间教室都将由人工智能驱动,技术将帮助每个学习者建立精细的数据画像,真正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教学。”

图:左一清帆科技创始人张文铸博士,右二提问者刘雅林副校

巴蜀中学副校长刘雅林对张博士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并带领老师和同学们与张博士就数据隐私和技术的实际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下为现场互动内容整理。

提问1:在获取数据的过程中,如何把握隐私的问题?

张文铸:这个问题特别关键,对于数据的开放和利用,世界各地一直有在讨论。2018年5月,欧盟推出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简称GDPR),美国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采用,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很有可能也会采用。GDPR的核心思想在于我们要非常严格地区分什么是公共场合,什么是隐私场合,公共场合的数据倾向于以后100%的公开透明,隐私场合的数据需要得到100%的保护。

从教育环境的互动属性来讲,我们倾向于把它定位为公共场合。举个横向对比的例子,目前很多现代专业运动队(比如篮球和足球等)都在大量的使用技术对比赛和训练的视频进行分析,辅助比赛成绩的提升和个人能力的成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主要途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教学过程的数据,我们要严格控制数据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权限,比如为每个学校建设独立的数据库,合理设置教研人员、老师等不同教育角色的数据查看和使用权限等。

提问2:在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数据维度和训练样本量的要求是怎样的?

在当前情况下,如果训练样本能达到十万以上就能获得比较好的结果,许多关键的技术都有非常多的通用模型开放使用了,也就是说人脸识别、表情识别等技术已经现阶段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了。但这里面的关键问题其实是模型如何与不同场景进行匹配,比如西方人的表情识别模型肯定无法准确识别东方人的情绪,也就是说不同的场景下,数据拥有不同的特征,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我们针对场景去收集足够多的样本,进而训练模型提高识别的准确度,这样才能使技术在不同的场景下发挥最大的价值。

结语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背景下,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数据驱动”的时代。基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数据分析平台的开发与完善,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整体转型,既是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入推进的重点,也是教育研究从经验走向科学的关键。只有教育科研机构、学校和科技企业多方聚力,方能协同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美好明天。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