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讯】最近,全球正掀起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募捐热潮,而主角正是800余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
在大火扑灭之后,现如今,巴黎圣母院进入紧锣密鼓的修缮中,关于重建复原抑或适当改造的争论引起热议,特别是能否按照原样重建以及施工材料防火性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难题。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总理菲利普事发后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呼吁全球有识之士共同参与重建巴黎圣母院的工作。于是,包括法国国内知名企业和全球多名企业家代表纷纷慷慨解囊,同时更借助无人机的天眼对受损情况全面洞察,助修缮复原一臂之力。
在众多前沿科技辅助修缮时,其中一位离世的美国艺术史学家走进大众视野,让我们得以看到跃然纸上的真实巴黎圣母院,也对未来修缮提供坚实基础。
修复的希望
据《国家地理(NationalGeography)》的报道,早在2015年,专攻哥特式建筑的艺术史学家安德鲁·塔隆曾首次利用海克斯康激光扫描技术完成了对巴黎圣母院结构的测量和展示。当时行业内外对其成果无一关注,但最终却成为了解巴黎圣母院构造以及哥特式建筑背后的历史的珍贵资料,价值连城。
为了全面扫描内外部构造,塔隆把海克斯康扫描设备安装在三脚架上,并广泛地在巴黎圣母院的50多个点位进行搜集数据。测量扫描仪和激光打在建筑结构上形成星星点点的“光点”,用以表示每次的测量结果。搜集完毕后,数据拼接形成了一个包含10亿个数据点的点云,加上光影效果,最终渲染出跃然纸上的三维模型。这个三维模型不仅清晰展示大教堂的全貌,还首次精准、科学地呈现大教堂内部结构,准确性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偏差仅大概五毫米左右。
目前,尽管现实中的大教堂已经严重损坏,但正是因为数字化的“巴黎圣母院”完好保存至今,这一留存为重建巴黎圣母院带来了极大希望。
对科技的执着
虽然塔隆不是第一个意识到借助激光扫描技术研究古建筑的人,但他却是第一个带队对巴黎圣母院进行全景扫描的人。在2015年《国家地理》的采访视频中可以看到,身材瘦削,短发、戴着眼镜的塔隆反复从椅子上起身,渴望向参观者展示投影图像上的确切位置。对于借助科技设备来还原历史真相的执着与海克斯康先进激光扫面技术不谋而合。
虽然塔隆已经去世,但他生前对艺术的灵动、历史真相的探寻,与海克斯康的技术一样,均希望能够对巴黎圣母院的重建工作起到最大帮助。
大教堂的钟声依旧回响在耳边,玫瑰花窗却难以映射出文明背后的瑰丽。不过,我们有信心坚信,科技的力量会带着塔隆的初心和探寻让巴黎圣母院再次绽放出往日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