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TMT行业的企业要是隔三差五地“上头条”,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这家企业最近很不顺,另一种是这家企业最近很凶猛。最近一段时间,在行业里屡屡上头条的TCL,显然属于后者。
3月12日,TCL 2019春季新品发布会在上海举办。当大家都还在谈“AI+IoT”的时候,TCL实业控股CEO王成,在行业里首次提出了“AI×IoT”。从“+”号到“×”号的变化,让行业洞察IoT从线性思维,跨越到了指数思维。
3月20日,TCL集团发布了重组后的首份年报。数据显示,TCL集团2018年总营收达到了1,133.6亿元,同比稳步增长;归母净利润达到34.7亿元,相较去年大涨30%。
4月12日,TCL电子公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电视机销售量数据。第一季度电视机销售量高达844.3万台,创造了单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高达32.5%。其中,海外市场电视机销售量同比上升50.9%至595.0万台,占总销量逾七成。TCL的全球化进一步深化和加速。
4月17日,TCL实业控股(广东)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广东惠州揭牌,这标志着在经历了集团构架重组之后,崭新的TCL控股正式亮相。
就连年初小米对TCL集团、TCL实业控股的投资,也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解读为“小米控股TCL”,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实际上,准确的说,双方是投资和被投资、合作同时也有竞争的关系。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最近TCL在公司重组、资本运营、产品发布、品牌营销等方面都在频频出招;而海尔也通过和中国电信等的合作,不断发力U+智慧生活平台;美的也不遑多让,近日美的厨热还与天猫正式签订了IoT百万台销售的合作。
对比起来看,一向先知先觉的互联网公司,在AI×IoT领域,已经落后于TCL等家电厂商了。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如果以TCL作为家电厂商的代表,做最凝练的总结的话,土妖会认为这背后有三个关键词——破茧成蝶、合纵连横、以及向死而生。
破茧成蝶:这是互联网最坏的时代,却是家电厂商最好的时代
毫无疑问,在TMT大领域里,互联网行业如今迎来了“最坏的时代”。习惯了高增长的互联网企业在面对天花板时,似乎还没有找到慢来下的节奏,收缩、裁员、调整自然不可避免;而家电企业,经过前几年的蛰伏和蜕变,有了更加适应不同经济周期和产业环境的能力,从而迎来了相对来说“最好的时代”,因此在面对AI×IoT这个互联网行业和家电行业重叠地带时,家电企业转身的速度显得更加快捷。
虽然都是调整,但是TCL的变阵和互联网企业相比,一个是性质上“主动”成分更多,另一个是程度上,直接“重组”比仅仅是业务结构、管理架构的调整,更加的彻底、激进。互联网企业和家电企业的风格,好像调了一个位置似的。当然,要是知道如今TCL实业控股的定位已经从家电企业,变成了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公司”的话,那么看到风格的改变就不足为怪了。
一面是,企业的业务运营指标非常靓丽,有的甚至迎来了史上最佳;另一面是重组后,TCL集团和TCL实业控股内部上下,如今正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准备在新赛道一展身手。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说“小米控股TCL”,实在是无稽之谈。无论从小米方面,还是从TCL方面去看,“控股论”都是不客观、不现实的。
先从小米方面去看,这方面主要有四点原因:
一是,小米对TCL集团、TCL实业控股的投资,只是战略投资。从小米的角度去看,TCL是整个业界最优质的AI×IoT的标的公司之一,这和小米向IoT的边界扩张的战略布局不谋而合,投资一方面是为了“占坑”,另一方面是为两者在硬件研发、工业制造、供应链、产业链等方面可以更顺畅的合作。
二是,小米是互联网起家,TCL是工业制造起家,两者的属性和调性都不同。基于这种情况,自然是“相爱简单相处太难”,想必这一点双方看得比谁都明白。而且,从体量上来看,无论是营收还是盈利能力方面,小米和TCL基本都处于一个相差不大的水平区间,一方控股一方,体量上就难以支撑。
三是,如今小米在主业智能手机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小,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小米手机未来五年“双引擎”之一的AIoT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小米CFO周受资此前就表示,“入股TCL集团并在联合研发、供应链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对小米继续做大做强大家电业务有巨大帮助。”显然,这不是场面话,而是做大做强大家电是小米AIoT战略的延伸和战术的支撑。
四是,小米和阿里等企业的投资风格不同,其把财务投资、战略投资、控股等分得很清楚,不会但凡投资,就想着谋求控股。
再看TCL方面,这方面有三大理由:
第一,如今TCL和李东生已经互为因果和烙印,就像董明珠之于格力一样。对于“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李东生而言,TCL可以“广交朋友”,但是永远都会是“非卖品”。
第二,TCL集团2018年净利润高达40.7亿元;电视机2018年做到了全球第二,一季度销量创历史新高,3月份在美国市场更是首次超过了三星,对此TCL实业控股王成甚至表示,“超越三星从美国开始”;面板方面,2019年华星光电TV面板全球出货排名预期将坐三望二,而LTPS智能手机面板排名则从第七跃升至第三……不难发现TCL在主业的全球排名上,比小米还要好,换句话说,竞争态势比小米还要有利,这种态势下不可能也不需要接受小米的“控股援手”。
第三,在当下TMT行业最大的风口之一IoT方面,TCL已经有了自己的深刻理解。当行业还处于AI对IoT是“赋能”角色这一认知的时候,王成却认为不是“AI+IoT”,而是“AI×IoT”,两者是融合的关系。王成认为,AI×IoT加上用户需求,这几者相互作用、相互组合,就会创造指数级丰富增长的场景,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智能化场景需求。很明显,在AI×IoT上,TCL已经跑出了自己的方向和节奏,在这种情况下,TCL的目标是转换赛道、“一路向前”,而不会是“半道改嫁”。
合纵连横:TCL和小米惺惺相惜,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
在破茧成蝶的同时,TCL也在积极的进行合纵连横。合纵连横,其实包含了两个维度,一个是合纵,另外一个是连横。
合纵方面,此前中兴事件让中国“缺芯少魂”的尴尬被屡屡提及,但是近年来“缺芯少屏”已经鲜有人提了。这得益于京东方、TCL这些厂商多年来的努力。早年中国彩电业因为面板受制于人,TCL因此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华星光电,经过十年的发展,累积投资金额已高达2000亿元,建成和在建的生产线有7条。TCL在成为中国消费电子领域唯一一家具有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的企业,构建了自身竞争壁垒的同时,按照其官方释放的数据,其还以“国内六大主流品牌出货量第一”的霸气之举,有效解决了国内一线品牌客户的“无屏之痛”。
连横方面,此次小米投资TCL集团、TCL实业控股,就是典型的表现。在众多的家电厂商中,向来严谨的小米选择中TCL,或许是看重以下四点:
其一,是硬件研发和工业制造能力。从电话,到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手机,到面板,再到如今基于IoT的各种智能设备,TCL的硬件研发、工业制造、智能制造能力,已然无需多言。
其二,是供应链能力。去年11月28日小米宣布未来5-10年核心战略为“AIoT”,今年3 月 7 日,小米又宣布成立 AIoT战略委员会。可见小米对IoT的决心之盛。在手机方面,多次吃过供应链短板之苦的小米,可以说最为看重的一点,就是TCL的供应链乃至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其三,是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技术,李东生向来怀有敬畏之心,曾经在《泰晤士报》上公开表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在技术创新上,TCL的例子不胜枚举。以新一轮电视大战的量子点技术为例,2014年中国市场还很少有人知晓量子点的时候,TCL就已经完成了技术卡位和创新,经过五年时间的迭代,在这一技术领域,TCL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和韩国三星并称“双雄”。
数据显示,TCL如今已经在全球建立了28个研发机构、10家联合实验室,拥有4个国家级研发平台。面对汹涌的人工智能大潮和愈发重要的基础技术,去年8月TCL还在波兰华沙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截至2018年底,TCL已累计申请中国专利36,389件,美国专利8,363 件。最新发布的TCL集团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第一季度TCL集团合计研发投入15.8亿元,同比增加60.5%。不难看出,TCL对技术的发力还在加码。
其四,是国际化的能力。根据小米和TCL双方的财报,小米2018年国际占比收入为40.1%;而TCL方面,2019年第一季度海外市场电视机销售量达595万台,同比增长50.9%,总销量占比更是高达70.9%。虽然小米在国际化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TCL多年的国际化经验,还是有可供小米借鉴之处。
经过持续多年的全球化探索,当年全球化海外并购的先行者TCL,如今在全球的技术制造能力、全球市场渠道能力、全球品牌营销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成绩可谓有目共睹——TCL的制造基地遍布22个国家,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美市场,TCL电视销量首次超越三星,位居第一;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7.1%,在法国的市占率也进入前三;在新兴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39.9%,以阿根廷和厄瓜多尔为代表的南美洲销量增长最为迅速;此外,TCL还进行了冠名大国品牌、签约内马尔、赞助FIBA篮球世界杯、赞助美洲杯等大手笔的全球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活动。
当然,小米的投资和联手,也会给TCL带来很多利好和启发。小米无论是在用户和市场洞察、产品定义和创新、研发和设计,还是在互联网思维、生态链思维、用户运营、品牌营销等方面,和TCL都有着巨大的取长补短、互惠互利的合作空间。
不难发现,TCL在合纵的战略上是谨慎的,要把决定命运的产业链高点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而在连横的战术上却又是大胆的,和小米一起开创了“既合作又竞争”这一全新的协同模式。
向死而生:唯有“多快好省”,才能一骑绝尘
在TCL 2019春季新品发布会上,TCL实业控股CEO王成大胆的喊出了五年内的业务目标,也即到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从而快速抢占AI×IoT这一赛场。
当时几乎所有在场的媒体,都被2000亿这一数字给惊呆了。当然,如果用未来的眼光看AI×IoT的话,也许就会发现王成的这一振臂高呼,或许并非一腔孤勇,而是充满自信的“向死而生”。
从外部环境看,IoT的市场空间极为庞大。根据《2017-2018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早在2017年的时候,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就已经达到了84亿台,成功超过了全球人口的数量。中国产业信息网、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分会的相关数据也显示,预计2019年中国联网AIoT设备总数将达到24.3亿台。就连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之前召开的博鳌会议上也指出,5G应用应该是二八分布,即20%用于人与人的通信,80%用于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物联网“设备数”对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口数”的超越,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市场空间,或许比后者还要更大。《2017-2018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就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或将成长至3.9-11.1万亿美元。无独有偶,国际知名数据分析公司Statista也预计,物联网市场的规模将有望在2020年达到9万亿美元。
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把电视业务做到“全球第二”的TCL,在十万亿美元级别的IoT市场里深耕,2000亿元的营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也并不是不可企及。
当然,除了外部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之外,王成更大的信心,或许来自内部。如今TCL不仅已经全力进军AI×IoT这一领域,而且还逐步构建起了“多快好省”的明显优势。
先说“多”。和很多厂商在IoT领域,只发布少个几个单品不一样,TCL在今年的春发会上,多款全场景智能终端新品集中亮相,覆盖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健康、安防、数码等多个品类。王成的判断是,“未来3年内仅生产单一品类、不能为用户提供融合连接服务的厂家将出局,能够提供全品类智能终端的厂家将有望成为头部玩家。”
再说“快”。互联网行业曾经以“快者为王”的思维,偷袭、逆袭了诸多TMT的其它领域,家电既是其中之一。而如今TCL却成功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最快的完成了组织重组;最快的转型AI×IoT;最快的推出全品类新品;最快的给出了量化的业绩预期,并进行了有效的分解。
接着说“好”。在基础层、AI系统、AI交互、AI体验等多层级的支撑下,前面说到了全品类产品,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产品”本身的范畴,在TCL“4T”也即T-HOME(梦想之家)、T-LIFE(美丽人生)、T-LODGE(时光驿站)和T-PARK(智慧园区)的加持下,让这些产品更多了互联互通化、场景化、矩阵化等多层含义。
反应到用户层面,就是统一的接口、统一的通信协议、统一的沟通界面、统一的风格……能够给用户带去统一的、优质的使用体验,从而增加用户的使用粘性和对品牌的良好口碑。
最后说“省”。实际上在AI×IoT领域,TCL等厂商推崇全品类、全场景的竞争,和PC互联网时代的“入口”,电商领域的综合电商平台,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通过“一站式”的产品、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为用户节省大量的购买成本、安装成本、学习使用成本、以及获取服务所需的时间成本。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TCL X10洗衣机采用超声波洗涤,无论其是一台可清洗眼镜、珠宝及穿戴设备的洗衣机;还是其是国内第一台无门封100%全免污的复式滚筒洗衣机;又或者是用户可通过AI语音、手机App和大屏触控三种方式来操控洗衣机……所有这些都让用户获取服务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这就是技术创新为美好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样本。
写在最后
IoT作为大人工智能产业落地的一大领域,其是当下最大的风口之一,而且势必和过往其它TMT行业的风口一样,大体经历“萌动-勃发-玩家涌入-百家争鸣-洗牌-出局-头部集中”这样的一个路径。
作为家电、消费电子、互联网、移动互联网、AI、智能硬件、IT、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等众多领域的“交叉口”,IoT领域单打独斗显然不是最优选,未来势必会出现很多种“组团”模式。比如,类似小米和TCL这样“既合作又竞争”、相爱相杀的“协同模式”,还有其它的比如结盟模式、邦联模式、联邦模式等等。
IoT最终哪些厂商得以胜出,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一场产品、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全能选手”的竞争。在此间,方向比节奏重要,节奏比速度,当然速度也很重要。整体上看,TCL是目前所有TMT厂商中,在这三者方面,做得最好的厂商之一。
IoT是TMT行业的一大未来,而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