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我们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我们公司位于北京,北京是个很有特点的城市,首先,它的雾霾比较严重,今天雾霾更严重了。第二,它的交通比较拥堵。所以北京在很早以前在推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解决环境污染和接通拥堵问题。作为汽车行业的从业者,我一直关于这个领域产业的发展,在这里面我想分享一下我们研究中心在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方面的一些观点。
今天的演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发展现状,第二,产业变革,在未来10到30年的时间内汽车产业将发生什么样的变革,最后,是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安全挑战。首先介绍一下发展现状。2018年汽车产业最火的话题,就是2018年汽车产量处于下降的趋势。2017年的中国汽车销量2888万辆,乘用车销量2471万辆,商用车销量416.1万辆,整体增速为3.04%,乘用车增速仅为1.4%,根据乘联会预测,2018年中国汽车总体销量将出现2%的下降,乘用车的下降幅度更大将达到4%,是不是因为消费降级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
这是汽车销售结构的数据,我们按照车的价格来看销量,15万元以下的车辆销量下滑,15万元以上的车销量在上升。豪华品牌的数据从2016年开始连续三年都在保持着一个高的增长态势。整体销量是下降的,但是就销量结构来说,豪华品牌的销量在上升,更高价格的车型销量是上升的,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买更豪华的车,这不是一个消费降级的结论,这是消费升级的结论。
只不过现在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在新时代对汽车的新需求,所以现有些车企感觉自己的生产经营会有很大的影响。除了这些趋势变化之外,还有哪些是汽车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呢?这是新能源汽车的数据,2017年整个中国销量是77.7万辆新能源汽车,这个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占比达到56.4%,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对比2018年的数据,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2018年传统燃油车的增速,1到10个月基本上都在0徘徊,特别是9、10月份降的比较厉害,到了-10%以下,但是新能源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00%以上,整个汽车销量下滑比较严重的月份它还能够保持在40%、50%的增长。另外一个方向,汽车电子系统将会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点。
在过去,汽车的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升级,比如说我们的发动机从1.8L变成1.2T,它可以提升10%的燃油经济性,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动力响应,这作为现阶段汽车升级的亮点。可以采用更好的变速箱,实现更快的换挡速度等等,但是进入到了电动化的时代是不一样的,首先新能源汽车是不存在变速箱的,将燃油车切换到纯电动车的使用费用会有5倍的下降,这些都是传统燃油车通过升级无法实现的。另外,汽车电子成本在全车成本中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2000年的时候汽车电子成本大概为200美元,2017年变成了350美金,同时随着电动化进程的推进,到2030年的时候,一辆车中一半的成本将会是电子系统的成本。
现阶段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趋势,汽车电子系统的创新将会主导着整个汽车产业的升级创新。所以我国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这张图是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的一个评级。目前看我们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现状是处于在这个阶段,处于一个L2级别向L3级别过渡的阶段。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跟传统的汽车有很大的区别,上游包括摄像头、雷达、芯片、算法等等,中游里面包括了传统整车制造环节,还包括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等,下游主要是服务,服务部分在未来将会占到很大的比例。预计到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000亿元以上。智能汽车网联领域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是自动驾驶,下面谈一谈我们对于自动驾驶的研判。第一,自动驾驶成本不是问题的。举个例子,我们以北京的出租车为例,双班两个司机的收入大概一年在30万左右,根据Waymo的L5级自动驾驶系统在大规模量产后的价格为7000到15000美元,约合5万到11万人民币。
自动驾驶替代出租车司机是有成本优势的。对于出行服务公司来说,自动驾驶是解决他们高昂运营成本的重要解决方案。出行服务公司在现阶段也在积极布局自动驾驶。第二,我们认为技术也不是问题,我们详细分析了推动自动驾驶落地一些关键的要素,核心硬件、控制算法、测试数据、5G技术、政策法规、基础设施等等。
我们认为现在主要的瓶颈主要集中在政策法规和基础设施,。但是,国家开始开放了部分城市的自动驾驶路测,未来在很短的时间内,会逐步的完善这种测试的数据,通过法规的开放和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自动驾驶的发展。我们预测,自动驾驶有望在2025年大规模商用,特别是在出行服务领域。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不断的成熟,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
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里,整个汽车产业将发展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主要有四个方面来。第一,产品的属性将会重构。2017年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市场调研,市售新车大概是20%是可以联网的,但是这个比例增长非常快,2020年可能会达到98%。2020年之后联网功能几乎成为所有车的标配,当大量的车辆接入到高速网络之后,这就会创造了无限的可能。第二,产业价值将会重构,我们通常认为,哪个一个环节最接近客户、哪个环节能够掌握最多的数据,哪个环节就能掌握这个产业链的价值。以前掌握价值的环节是在整车制造,随着运营平台、出行服务公司的出现,他们离客户更近、获得的数据更多。未来产业的主导权将会从整车企业逐步向出行服务企业转移。第三个,出行体验的重构。在整个电动化大大化简了车辆的复杂度,更有可能做出更加宽敞、更加舒适、更加灵活的内部空间来提升我们的驾驶舒适体验。自动驾驶,彻底释放了驾驶人员的精力,缓解紧张和疲劳。汽车有望成为即家居空间、工作空间和公共场所之后的第四空间。最后,出行系统将会重构。
所有车辆和道路联网之后,它将彻底改变城市运输体系,会从一个单独的个体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是驾驶环境更为安全、交通网络更加高效、交通成本更加低廉。最后我想谈一下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我们将面临的安全挑战。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首先是车辆本身,包括动力系统的安全,和自动驾驶安全性,另外还有数据通信安全,走呼出是管理安全。我将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的介绍。首先是动力系统的安全,也就是动力电池的安全。我的观点可能跟大家普遍的认识不太一样。我们做过大量的调研,我们问用户需要什么样的电动汽车,大家的回答是:续航1000公里,充电15分钟。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因为用户完全是在用一个评价燃油车的标准来评价一辆新能源汽车。
他们的使用方式不一样,评价标准也应该不一样才对。如果实现了1000公里充电15分钟,将会有哪些问题呢?电池能量密度需要达到大约500Wh/kg以上,充电功率要大约1000kW。电池的安全问题将会是个巨大挑战,充电的安全也很难解决,对电网的冲击也将限制充电桩普及,高高的成本也是普通用户承担不起的。今年电动车起火的事件已经很多了,当电池能量密度过高,这样的安全事件会更多。
我们现在仔细想一想,我们的用车需求是什么样的:部分出行需求是在市区内的上下班通勤,主要的路线就都在100公里以内,再远一点也不会超过200公里,现在新能源汽车续航普遍是400km,足够我们一天的使用了。我们一天开车的时间最多也就6个小时,一天24个小时中四分之三的时间,车都是停在那儿的,都是可以充电的。如果采用这种适中的能量密度,中低速慢充电的话会带来很多优势。可是降低整车成本,降低充电设施成本,提升安全性,提高电网的效率。第二方面的安全挑战,来自驾驶辅助系统。
智能驾驶辅助是车里面的主动安全配置,它能够帮助驾驶员来提高驾车安全。随着高级辅助驾驶向自动驾驶过渡的时候,人的驾驶主动权将逐步转移到汽车的电子系统,它的稳定性就非常重要了,它是否能够保证电子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第三个安全挑战来自网络安全,分为内部和外部的两个部分。内部包括车辆内部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及时性。
外部主要有5G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V2X网络车辆之间的数据传输安全以及云端数据的安全。最后一部分就是管理安全,这也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推进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认为:第一,应该优先加大现有法规的执行力度,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第二,针对自动驾驶优化法规,明确责任。第三,开放道路测试,在测试中不断优化,测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四,发现问题不断优化管理法规,逐步迭代,建立全新的交通管理系统。今天我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