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网络安全最大的漏洞。”10月21日,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一带一路”互联网国际合作论坛上表示,超过85%的网络安全威胁来自于内部,对内部人的信任所造成的危害程度,远远超过黑客攻击和病毒造成的损失。
今年9月,国外媒体最新披露的消息显示,“震网”病毒的初始感染是靠荷兰情报机构雇佣的内鬼操作完成的。荷兰特工上演“间谍行动”,潜入伊朗某核心国防组织,获取了伊朗从欧洲采购非法核计划设备活动的关键情报。
齐向东表示,只有解决好信任这个网络安全最大的漏洞,才能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无数真实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表明,几乎所有的网络安全事件和账号、密码、电脑、手机、服务器、路由器等被控有关。因此,奇安信提出了一套 “零信任”架构,策略就是不再信任任何设备、任何IP、任何身份、任何账号。
他以APT攻击举例说,攻击者的最终目的就是假冒身份,借助合法终端实施攻击。比如,“蔓灵花”APT组织曾通过假冒应用侵入目标的移动设备,上传用户信息,并监控用户操作。“我们应该假设网络始终存在外部威胁和内部威胁,仅通过网络位置来评估信任是不够的。”齐向东说,要按照“零信任”的原则搭建安全体系,重新构建一套访问控制的信任基础。这套体系的授权和访问不再像以往那样一成不变,而是动态的,持续对风险进行度量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访问进行动态授权。
“以不信任的态度和方法评估出的信任,才是真正可以被信任的。”齐向东介绍,“零信任架构”有四个特性:第一是全面身份化,数字世界的所有参与者,包括人、设备和系统都得有抽象的数字身份,并根据需要建立绑定关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身份整体进行认证和授权;第二是风险度量化,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持续收集用户和设备的环境数据、用户的业务访问行为数据,并进行风险建模和关联分析,度量潜在的安全风险;第三是权限动态化,访问权限不是静态分配的,而是基于属性和风险度量的结果进行动态调整;第四是管理自动化,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采用智能身份分析引擎,实现自适应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的自动化调优,推动从管理到治理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