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疫情过后,上亿口罩产能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0-03-05 11:59        来源:凤凰网        作者:

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我国口罩日产量已突破1亿只。

这个数字背后,折射出中国制造业面对口罩的狂乱与不安。一边是口罩生产设备涨价5倍、口罩原材料熔喷布涨价近10倍,另一边是暴涨又可能急落的口罩需求。已经入局和即将入局的口罩厂家,正在体会一把拉斯维加斯赌徒的心情。

同样是近期,杭州萧山女装产业园内,一条小小的口罩产线悄然启动。每小时1000片的产量,这个数字在“日产量突破1亿”面前,毫无话题性。

唯一不同的是,这是一条改造而成的产线。原本专门用于生产女装的缝制设备,经过不到24小时的加装和调试后,摇身一变成为口罩产线,并且还能随时改回来。

动态产能切换,一个偶见于军事杂志的词汇,进入民用制造业的视野。

坦克与拖拉机

最为大众熟知的动态产能切换例子,大概就是二战时期,苏联的拖拉机厂。

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对苏联的突然入侵,由于准备不足,苏联于战争前期处于严重不利境地,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为了弥补对纳粹德国的产能差距,苏联紧急命令大批生产拖拉机的民用工厂,在政府的指导下迅速切换至坦克生产。

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的工人开着刚下线的坦克,出厂迎战城内德军。

二战结束后,苏联坦克的订单开始放缓,大批受国家命令转产的拖拉机厂又恢复了拖拉机生产,支持苏联的战后重建。

不是万能的“看不见的手”

疫情与战争都是一个社会的特殊紧急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会产生大量的临时市场需求。

按照经典的市场理论,暴增的市场需求首先会提高产品价格,进而刺激大批投资涌入,开设厂房投入生产,直到市场上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回落正常区间。

但是在紧急状态中,“看不见的手”极易失效。因为紧急状态下产生的临时市场需求,并不是常态市场需求。一旦紧急状态消失,这些市场需求也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所以这时候,市场充斥着投机心态。无法短期内回收成本的设备与原材料投资,加上对未来市场需求大规模回落的恐慌,逼迫所有环节抱着“能赚多少是多少”的心态集体抬高价格。口罩机和熔喷布的暴涨,就是典型例子。

在疫情前,中国已经集中了全世界50%的口罩产能;经过疫情的刺激,口罩产能粗略估算至少翻番,这还是在熔喷布等原材料开始短缺的情况下,一路狂奔的结果。

可想而知,当疫情结束后,这些庞大的产能很有可能因为市场需求的断崖式下跌而陷入困顿:投资无法回收、工人辞退、设备和原材料贱卖,这一地鸡毛将对我们的防疫战争加上一笔沉重的沉没成本。

哈勃智慧云:智能制造带来的无缝切换

拖拉机厂为什么能在拖拉机和坦克之间灵活切换?因为拖拉机和坦克都是履带车辆,有着相似的生产环节。只要很低的产线调整成本,拖拉机厂就能在战时和平时都生产有需求的产品,并不会形成产能过剩的问题。

我国是纺织大国,拥有至少150万台缝制设备的存量,而口罩的主要生产环节与服装制造高度重合,是我们可以动态切换的产能基础。

哈勃智慧云是一家服装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公司,在研究口罩的材料特点和工艺基础之上,利用服装生产线现有的粘合、缝制设备,提出了一套快速切换产能方案:仅添加一台自动切割机、一台超声波焊接机,约2万的成本,就可以将原来的服装生产线,24小时内切换为口罩生产线;

由于对服装制造有着深厚的工艺工序了解,只需要对工人进行简单培训,原来的服装车缝工就可在一天内转为口罩生产线操作工;

当市场需求下降、工厂需要回归服装生产时,也仅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将改造后的口罩生产线重新切换回改造前的服装产线。

能够实现这种快速切换方案,源于哈勃智慧云在服装智能制造上的持续积累。富士康作为哈勃智慧云的孵化方之一,为其提供了完备的工业平台能力,涵盖传感器、边缘计算、云处理等多个门类,可实现实时的设备数据监控与分析。产能端的数据穿透,能够使得哈勃智慧云能快速分析口罩生产与服装制造的共同点与差异点,并集成优化出最低成本的切换方案。

这种不投入专业口罩生产设备、可快速来回切换产线的方式,适合服装工厂传统产线的快速转产。既快速、低成本满足市场的临时需求,也能在疫情过后,快速恢复原有生产模式,避免产能的过剩与闲置。

当下,虽然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控制,但是海外又出现新的传染潮,韩国确诊人数已突破5000,伊朗突破2000,欧洲已有32个国家出现病例。为了防止复工聚集性感染和回流输入性感染,口罩需求将继续保持在高位。如何在保持供应的同时回避产能过剩的后果,是制造业当下的核心课题。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