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讯】昨日,一则特斯拉宣布入乡随俗进入淘宝直播间让直播不再是固有印象的“直播”,虽然也有评论认为此次特斯拉直播间“除了车啥都卖”,似乎有些难以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线上流量的红利,青年群体的消费习惯,以及网络红人的名人效应都通过互联网得到无限放大,网速提升带来的不仅是话题热度提升,还有对电商直播行业的更多思考。
其实,直播助农、扶贫、促进消费并不是从今年疫情时期开始,只是当下特殊时期变得更为火热。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了《消费扶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行动方案》,要求打通在消费、流通、生产各环节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积极开展产销对接。
随后,各地也纷纷推出行动方案,建立信息流、商品流、物流等渠道,打通障碍帮助贫困地区拓展销路。
一场直播销量过千万,秒间滞销库存清空,背后也需要我们思考,一时的火热和喧嚣能否根本改变助农、扶贫的效率和模式,能否以造血替代输血?
从目前直播带货、网红助农扶贫的情况来看,一场直播更多的意义在于“种草”,即让大众认识到产品,有一种直观印象,而下单总有一时冲动的刺激,能否回购、能够好评、真正喜爱都是未知数。毕竟,大肆兴起的直播热本质上还希望为农产品和地区经济持续“造血”,不仅是一时增加农民收入,更希望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比如引入智能加工生产线提高产品附加值,引入供应链管理提高工厂产量,减少人工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让贫困地区留守的劳动力掌握自主致富能力。
这一点和拥有“农民院士”的称号、自带“光环”的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火热带货的道理是一样的。之所以1小时直播“带货”就能销售25吨土豆,消费者真正愿意为其买单的,除了有院士亲自“吆喝”、大力推荐的因素外,当地土豆“皮肤好、体格大,一个就能炒一大盘”等优质特点,才是关键所在。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也认为,消费扶贫将扶贫行动与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结合起来,从长远发展来看,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消费中日益呈现的品质化、个性化趋势。一方面,要改进农特产品生产工艺,提升产品产量,满足市场一旦打开后可能会快速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产品质量也要有所保障,增量不降质,保留产品和服务原有的特色。
另外,农村贫困地区也面临人才缺乏、网络基础设施欠缺等问题,电商直播的融入不仅是一家一户闭门造车或者偶尔一次邀请名人网红造势的跟风操作,而应该是通过电商触及新消费群体、形成产业聚集,打造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让直播孵化产业链,汇集生态力量。
“在‘流量经济’的大背景下,要想解决直播内容同质化甚至低俗化的问题,需要管理部门、平台和内容生产者、用户同时发力。”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商建辉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直播需要专业精神,也需要道德约束,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此外,文化行业要想在网络直播领域走得更远,在起步阶段应学会借鉴成熟的互联网公司的经验,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