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清华大学柔电交叉领域博士生学术论坛顺利召开

12月5日,第四届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交叉领域博士生学术论坛暨清华大学第652期博士生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1-12-09 10:55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中国青年网

12月5日,第四届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交叉领域博士生学术论坛暨清华大学第652期博士生学术论坛顺利举行。本届学术论坛以“柔性的力量·面向未来的柔性电子技术”为主题,由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和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清华大学研究生会、探臻柔性电子科技创新社群、航天航空学院研究生工作组协办。论坛采取了“线上+线下”的融合形式,邀请校内报告人齐聚一堂、校外报告人汇于云端,同时设立线上同步直播,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坚守疫情防控的同时,为各高校有志于从事柔性电子技术交叉领域学术研究的同学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柔性电子技术”交叉领域博士生学术论坛是清华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的特色分支,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三届。论坛吸引了国内知名院校的优秀在校研究生,同时也受到参会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投稿人数及参与人数连年上升。

本次论坛采取了“主论坛+分论坛”的形式,在主论坛特别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的胡又凡副教授和来自清华大学的盛兴副教授做主题报告,同时设置了“面向医疗健康的柔性电子技术”、“柔性感知与智能机器人技术”、“未来柔性显示技术”和“柔性电子技术+”四个主题的分论坛,邀请优秀博士生作学术报告。此次活动在B站、百度、斗鱼、科研云、寇享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吸引了累计7万余人次在线观看、互动,分享学术思想,交流前沿技术。

活动开始,柔电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张一慧教授代表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做开场致词,向参会嘉宾介绍了活动的背景、目的及议程安排。

胡又凡副教授做特邀报告

在主题报告环节,胡又凡副教授以《碳基柔性电子技术与集成智能传感》为主题,介绍了所在团队的工作成果。近年来,电子技术快速发展,产品形态不断更迭,在这一过程中,融合了传感、计算和通讯的智能传感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广泛采用的柔性电子器件存在速度、功耗等方面的不足,基于此,胡老师研究组致力于发展出可以与生物界面进行交互的柔性智能化集成传感系统,由此展开了高性能柔性碳基集成电路、贴敷式超灵敏传感器、环境微弱机械能收集技术及其系统集成等多项研究。团队研发的智能系统满足了灵敏度高、速度快、功耗低、环境友好等需求,整合了信号探测、数据处理、存储、通讯、反馈和能量收集等多项功能,未来能够更好地助力新型健康医疗的发展。

盛兴副教授做特邀报告

清华大学盛兴副教授的研究主要关注微电子和光电子等信息器件与生物系统、神经系统的集成,他以《面向神经科学的植入式微纳光电器件》为题,做了精彩的报告分享。盛兴老师团队的研究兴趣主要是面向大脑结构功能的调控和解析,开发新型植入式神经接口器件,在努力解答生命科学基础问题的同时,拓展其应用于可穿戴、植入式等生物医疗领域临床诊疗设备的可能。团队在微纳尺度的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领域做了深入探索,通过与柔性异质衬底进行集成,实现了植入式的光电芯片,能够监测和控制生物神经信号、传输生物体内的无线能量。未来,团队的研发工作将进一步深化,有望开发出新型多功能的神经科学传感、诊断、治疗系统,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本届论坛经过评审筛选共有来自国内20余所高校的44位报告人在四个分论坛进行口头报告和讨论交流。同时,论坛邀请到了北京大学胡又凡、韩梦迪,北京理工大学郭晓岗,清华大学张莹莹、张一慧、盛兴、王朝,张东东、马寅佶等多位专家学者,来担任论坛的特邀评委。9名教授专家与44位报告人围绕柔性电子技术与医疗健康、智能机器人、未来显示技术等领域的交叉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热烈探讨,从不同学科视角探讨交叉学科研究前沿,交流创新思想。

分论坛评委及现场报告人合影

最终,经过评审老师从报告人所展现出的科研工作的创新性、完整性和表现力三个角度的评议,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8名同学获得了最佳口头报告奖。柔电中心主任助理、航天航空学院马寅佶老师为他们颁奖,并邀请他们发表获奖感言。获奖人都对本次论坛的评委老师、报告同学、导师和论坛主办方表达了感谢,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通过与各个高校不同专业的同学和嘉宾老师对话探讨,接触到不一样的学科视角、开阔了研究思路,并获得了新的灵感启发。在论坛中获得肯定,也加强了未来会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继续努力的决心。

在颁奖环节,特别邀请到了本次活动的联合主办方之一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前沿中心X-center副部长陈颖老师参加。陈颖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浙江清华柔电院的定位、愿景、成果、优势和人才需求,欢迎对柔性电子技术感兴趣的优秀人才加入,与浙江清华柔电院和清华柔电中心共同推动柔电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论坛闭幕及颁奖

至此,本次博士生学术论坛顺利落下帷幕。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研究生会、探臻柔性电子科技创新社群、航天航空学院研究生工作组等多方协同合作,共同促成了这次活动的圆满成功。未来也希望柔电交叉博士生论坛继续如到场嘉宾期望的那样,坚持走出实验室的交流探讨,为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发挥出“柔性的力量”。

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9月,是清华大学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推动学科交叉,首批成立的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之一。柔电中心致力于挖掘柔性电子技术的科学问题和关键瓶颈技术,交叉融合校内柔性电子的不同研究领域,志在柔性显示、柔性传感、柔性集成器件与健康医疗等方向取得国际领先地位,并积极打造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发展模式。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共同建设的新型高端科研机构,是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的校外实体,致力于打造柔性电子技术科研与转化的新高地。研究院聚焦柔性材料、传感、芯片、电路及算法等研究领域,以国家重大任务为牵引,攻关国家战略领域关键技术,服务和支撑柔性电子技术行业发展。

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在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分子、两亲性分子、生物分子修饰的共轭分子、光致变色光敏分子、功能梳形共聚物分子、纳米晶和光子晶体的合成制备及其在新型有机平板显示器、有机场晶体管、有机光耦器件、有机太阳能电池、三阶非线性全光开关、新型锂电池、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发展了纳米晶催化、原子经济反应和绿色合成化学等新方向,丰富了有机光电子理论和分子工程学理论;在全面解决材料设计与合成、器件制备与封装、屏体的驱动和老炼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建成了我国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实现了OLED屏及模块的批量生产和销售,高可靠性OLED显示屏已成功应用于“神七”舱外航天服上。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