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船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基本问题

“十四五”期间,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新时期建设数字中国的工作重点。
发布时间:2022-04-20 09:20        来源:赛迪智库        作者:许亚倩

“十四五”期间,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新时期建设数字中国的工作重点。船舶行业作为大国重器核心行业,信息化基础扎实,转型需求急迫且难度适宜,目前已发展成为布局实施数字化转型的重点行业。如何实践船舶行业数字化转型,企业需要明确关于为什么、转什么、怎么转等问题,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制造强国、海洋强国和交通强国的决策部署。

01 为什么:我国船舶行业数字化转型背景

船舶行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船舶产业是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汇聚庞大的工业品市场和生态链,具有建造周期长、工艺流程复杂、中间产品种类非标件数量多等特点,船舶工业对其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增长点门类。近年来,在技术变革加速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世界主要造船国家加快智能制造步伐,各大船企的竞争逐渐向技术领域聚焦,我国也因此面临国际国内双重挑战。国际方面,日韩等国船舶企业转型较早,数字化智能化程度高,成为我国国际市场强劲的竞争对手。国内方面,船舶产能过剩、利用率不足、建造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一直是我国船舶业发展的严重掣肘。我国船舶行业亟需开拓新思路,通过全新数字化技术体系赋能船舶工业,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船舶行业数字化转型难度适宜且具备基础。一是船舶行业信息化基础好。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我国船舶行业各设计院和制造企业在虚拟样机、产品数据管理和企业内部并行协同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其中,三维设计软件已经普遍应用于造船企业,为船舶制造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二是船舶行业数字化转型难度适宜。相比其他行业,船舶工业是我国最早进入国际市场且已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行业之一。其中,作为海工装备制造大国,我国造船业订单居世界首位。此外,基于前期积累,以骨干造船企业为主导的现代总装造船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开展智能化转型探索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为船舶工业整体数字化转型创造良好条件。

02 转什么:船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场景

智能船舶。现代船舶具有单件形体大、同型号产品批量小、工装种类多、作业面广等特点,为船舶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管理、产品形成过程的物流管理以及制造过程中人员与流程管理带来一定难度。智能船舶是船舶发展的重点方向,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使船舶具有自主感知内外环境、自主获取数据,并能自主处理和分析数据,实现船舶智能化航行、智能化运维和智能化运输等功能。智能船舶是船舶行业高端产能建设的长期任务,具有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和经济高效等特点。为推动智能船舶发展,亟需突破智能船舶装备制造技术、智能船舶能效管理技术、智能设计技术以及无人驾驶船舶系统、船舶机舱自动化监控和机电设备综合管理等数字化驾驶技术,努力研发出大型邮船、超级生态环保船舶和极地运输船等高端船舶产品,并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现敏捷造船,缩短船舶研制周期、提升研制质量、提高造船业整体效率。

协同研发。船舶工业作为典型的离散制造行业,产品研发设计涉及部件多、研发涉及部门多且产品研发数据应用环节多,因而普遍存在研发效率偏低、设计返工率较高和数字化产品全生命周期断点的瓶颈。船舶设计制造企业要基于三维设计仿真模型数据,提高协同研发效率,打通产品全生命周期链条,逐步建立并行、协同、集成的船舶数字化设计工作环境。一是完善数字化设计、仿真和制造集成,我国船舶设计软件研发企业要在初步建立的三维设计软件基础上,加强全领域仿真覆盖集成,进而助力制造企业实现三维工艺数据全面指导生产,实现三维模型一张图用到底。二是打通网络协同研制,塑造船舶行业数字化网络化设计行业方案。打破设计企业间的地域隔离,实现设计数据云端实时传递、编辑协同。三是提升并行设计能力,打破设计院所和制造企业的产业链区隔,实现基于制造实际的快速响应设计和产品优化更新。

智能生产。船舶工业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行业,生产过程中存在非标件数量多、遍布全生产流程、物理尺寸差异大、供应链环境复杂、物品繁杂、作业环境恶劣、计划多变等难题,已然成为船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掣肘。船舶行业生产过程数字化是以造船过程的知识为基础,以数字化建模和仿真为体征,将数字化技术赋能船舶产品设计、采购、生产、试验等内部流程以及供应链整合的过程。以生产过程数字化为核心,推进数字化技术与造船过程相融合,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船舶生产全过程,推进生产、安全、质量和效率等各流程和各环节的数据采集、透明化调度管控和分析系统建设,推动船舶产品生产制造模式数字化转型,精准分析生产和管理数据,优化船舶行业资源配置,重构竞争优势,综合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智能工厂,实现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透明化、网络化和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船舶行业全产业链设计制造数字化、生产环境数字化。

智慧管理。我国各船舶企业已基本建立并应用财务、人力、资产、项目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业务管理的信息化,但是大多数船舶企业的各个管理系统仍处于“孤岛”状态,全流程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程度不高,难以为运营决策提供有效支撑。船舶行业运营管理数字化是指以现代化造船模式、业务流程建模和客户需求为核心,结合信息集成技术和先进制造理念,构建企业全级次管理信息系统,以业务和数据作为双驱动,促使船舶企业数字化运营管理转型,提升运营决策智能化和高效化水平。统一并规范船舶企业运营管理底层数据,打通财务、人力、资产、项目等各系统和数据间壁垒,实现企业数据流、价值流和业务流共享,以数据驱动船舶企业提供精细化管理和增值服务,驱动数字化模型应用于设计、订货、建造、实验、管理和交船后服务等全过程,由单一提供产品模式向“产品+服务”模式转变,持续探索工程技术、综合集成、海洋信息网络建设、科技咨询等服务模式,实现企业智能化决策和业务模式创新。

03 怎么转:实施船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工作

制定企业数字化战略,明确企业转型方向。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船企要基于优势领域和政府政策指引,制定完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转型战略,实现南北地域和船舶海工企业差异发展、特色化发展。以中船重工为代表的企业要聚焦于深海装备和特型船舶及配套产品的数字化手段创新研发制造。南方沿海船企要积极对接船舶央企创新资源,大力发展远洋捕捞船、冷藏运输加工船、豪华游艇和大型邮轮等高端船舶。中小船企要紧抓数字化转型契机,完成海工船舶装备“去库存”和数字化研发制造提质增效。

基于主营业务,明确企业转型重点。设计、总装制造和航运维修类船舶企业要基于业务分工,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侧重点。一是科研院所和船舶设计企业要率先普及数字化研发工具,在产业链前端打好无纸化造船的数字化根基,成为牵引船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军。二是大型总装制造船企要着眼于生产制造数字化,推进分段建造数字化车间和总装协同制造,提高产能利用率,使我国造船完工量指标“既提量,又提质”。三是大型船舶央企、船舶维修企业和港口码头企业要重点培育数字化管理能力,大型央企要遵循主管部门数字化转型要求,夯实数字管理基础,积极推动多体系融合。船舶维修企业要打造船舶全生命周期运行维护能力,积极采用数字化手段为服务增值。

夯实数字化基础,积累企业转型能力。船舶行业创新发展要建立牢固可靠和独立自主的工业基础,数字化转型则应以研发设计工具为着力点夯实数字基础能力。从供给侧看,掌握研发设计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工具软件研发企业要完整掌握三维几何内核、核心分析求解器和优化算法等关键技术,优先引导在船舶行业试点应用和定制开发。船舶软件企业加强与核心技术自主的通用型软件企业技术交流和商业合作。从应用侧看,提升行业数字研发工具国产比重。船舶国央企和龙头企业是主导应用需求和船舶工业知识软件化的科技创新应用主阵地。船舶龙头企业既拥有高端人才和资金优势,又坐拥设计参数和用量流程等无形知识资产,需要通过长期应用迭代优化出适合我国行业实际需求的研发工具。中小工业企业则是“首批次、首版次”工业软件深入应用和持续优化的开拓力量,进而提高全行业的数字化设计能力。

汇聚多元创新主体,加大转型生态建设。要广泛汇集创新主体资源,形成企业为主、科学研究、区域差异的创新体系机制建设。一是船舶龙头企业要起到牵引带动作用,加速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型先进船企要打造数字化转型试点船厂,探索船舶产业链数字化案例,为中小船厂打消转型顾虑。二是船舶行业要联合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和配套企业等多方力量,合力进行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各参与方科学研究要素优势,攻关核心技术短板。三是行业协会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对接创新主体对接资源,积极举办船舶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展览会,同时联合龙头企业加速制定行业数字化标准。

每日必读

合作站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