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的创新模式探索

近年来,各地纷纷上马大量的智慧城市项目,试图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来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一切问题, 但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重基础设施、轻业务应用”“重系统建设、轻场景运营”“纵强横弱、数据不通”。
发布时间:2022-06-10 15:49 来源:数字经济杂志 作者:杨苗 么遥

近年来,各地纷纷上马大量的智慧城市项目,试图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来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一切问题, 但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重基础设施、轻业务应用”“重系统建设、轻场景运营”“纵强横弱、数据不通”。

一、价值运营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趋势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智慧城市项目试点。住建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 个。如果计入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推进的试点,则目前已达 749 个。从发展步伐来看,各地智慧城市发展程度尚不平衡,形成了存量与增量两个市场。

一方面,一、二线及部分三线城市是存量市场,这些城市已基本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数据服务体系已具备较好基础,形成了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代表的政务便民惠企类应用体系, 精细化的价值运营是存量市场下一步的发展重点。

另一方面,部分三、四、五线及县级城市是增量市场,这些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成, 城市数据服务体系大多处于空白状态。这些城市在面向企业及市民的应用服务方面更为缺失,因此未来面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服务体系构建及价值运营等多重任务。

综上可见,虽然各地智慧城市发展呈现分化态势, 但价值运营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趋势。比如,智慧城市建设先行城市已经意识到前期“重建设、轻运营” 发展模式的弊端,希望通过价值运营实现智慧城市自我造血、可持续发展。落后城市则由于财政资金吃紧,希望寻求突破模式,倾向于采取“边建设、边运营”“小步快跑”等方式来快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此外,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标准也开始向价值运营倾斜。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2018)》中, 与运营成效相关的指标权重相比《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 年)》有明显提升,例如,“市民体验”一项权重大幅提高到 40%,“精准治理”的权重提升到 11%,代表数据共享开放的“信息资源” 的权重也有所提升。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也将会持续完善, 居民体验、运营效果类的指标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能否持续运营、持续产生业务价值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者的关注重点。

二、当前智慧城市价值运营存在两大瓶颈

目前,智慧城市开展价值运营还存在两大瓶颈:

一是城市数据融通及服务体系还存在较大不足。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需要把横向的散布于各个政府部门的数据打通的工程, 也是政府部门建立“ 以客户为中心” 的组织和职能重构的工程。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虽已走过了近十个年头,其中也不乏一些标杆典范, 但多数智慧城市项目仍然是采取“纵向规建用一体化”模式 , 由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牵头组织规划、建设和应用。该模式也导致了智慧城市建设“纵强横弱、数据不通”的结果。如果仅仅是从政府垂直的数字化能力来评价,许多城市的交通、公安、医疗等垂直数字化能力均已具备较强能力。但倘若从城市全局管理或居民体验的角度来评价,许多智慧城市的横向数据拉通、跨职能整合服务以及“ 以客户为中心” 的能力还非常薄弱。

“纵向规建用一体化”模式存在三大弊端。首先是信息孤岛未能化解。许多城市在长期的数字化建设中, 积累了大量的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依据相关职能产生数据,但彼此之间互不连通, 因此形成了众多的“数据烟囱”。 其次是数据治理基础薄弱。城市大数据来源广泛且结构各异,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治理,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出现数据不一致、数据缺失、数据失真等诸多问题,大大降低了数据的应用价值。最后导致条块切割、协同困难。在纵向层级中,海关、税务、公安、交通等系统内部实施垂直管理 , 各自独立,互不联通;而在横向层级中,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公共服务模块(如城市管理、居民服务等),在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下,如果需要贯通垂直的业务线条,存在较多困难和壁垒。

二是缺少可持续且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普遍面临资金压力大的问题。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巨大。据 IDC 估算,到 2024 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投资将超过 2300 亿元。另一方面, 疫情状态下地方政府普遍面临财政收入增长不足、财政支出规模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支持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以纯公共服务为主的模式难以实现市场化运营, 因此建设智慧城市亟需发掘创新的、兼具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特征的便民惠企类应用场景,以开展价值运营,实现自我造血。当前,由于缺少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多、参与运营少, 投入资金和技术后较难实现商业价值,因此,在收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企业的参与热情无法得到充分释放。

三、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的理念

智慧城市的数字化运营本质上是以数据开放程度三个方面进行提升。另一方面,以商业模式创新来激活整个产业, 调动企业参与热情,进一步构建生态, 形成更多具有商业价值的应用场景。

从数据的价值转化流程来看,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包含三个关键环节,即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与数据场景化。最终通过数据应用释放商业价值。

3.1数据资源化

数据资源化是指通过对城市数据的广泛采集与存储,为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提供完整的数据原料。运营方在政府的授权与范围限定下,对城市多源头、多类型数据进行按需采集、存储,形成城市大数据湖。

3.2数据资产化

数据资产化是指通过对城市数据资源开展精细化治理与分类汇聚, 形成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所需的高质量数据资产。其中,数据治理方面,主要包含数据标注、清洗、脱敏脱密、标准化、质量评估等关键环节;分类汇聚方面,则是将不同数据源数据进行汇聚、分析、筛选、归类,形成完备的、目录化的城市大数据资产库。

3.3数据场景化

数据场景化是指基于实际应用场景, 对城市数据资产进行封装与开放, 最终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其中,在场景化数据封装方面,主要依赖数据中台、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将特定应用场景与数据资产进行匹配,封装形成各类应用数据集;在数据开放方面,须在合法合规、政府明确授权、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 借助区块链技术等先进安全手段对外开放。

‖图 1 数智技术赋能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

1

来源:亚信科技

四、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的构建方法

构建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体系,需从数智技术、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组织机制与生态合作等五个方面加以实施与推进。

4.1数智技术是底座

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数智技术正日益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基于数智技术构建城市大脑成为各级城市的普遍共识。城市大脑是智慧城市神经中枢,也是拉通城市数据资源化、资产化与场景化三个环节的综合技术平台,是城市数字化运营的基础底座。

4.2应用场景是载体

应用场景是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推动大数据与各类主体需求的对接。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主要包含政务服务、城市治理、公众服务与产业发展四类。智慧城市数据场景化便

是从这四类业务场景的特性需求出发, 定位各类需求所需要的完整数据集,有效赋能应用的开发与运营, 让数据价值百花齐放。

4.3商业模式是动能

商业模式是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的价值实现途径,是激励各方参与的动能。需在法律法规允许且政府授权下, 基于数据开放与应用服务, 构建符合各参与方利益的多边商业模式,让数据价值充分、有序循环,成就共赢。

4.4组织机制是保障

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相关政策, 逐步明确城市数据开放要求,鼓励社会企业参与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尤其是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 鼓励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因此应顺应政策趋势, 推动各级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方式,明确智慧城市运营合资公司在数字化运营领域的主体资质, 赋予其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的规划设计、能力建设、服务运营、市场开发、应用创新、生态构建等职责。

‖图 2 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组织机制保障

2
来源:亚信科技

4.5 生态合作是纽带

应基于权责分配与互动机制,鼓励多方参与,共同打造“由点及线、由线及面” 的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生态圈。除主要参与方之外, 还应广泛吸纳科研院所等外部合作伙伴,实现产学研融合,持续创新运营模式。

五、亚信科技助力智慧城市发展

智慧城市的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需要以更长远的视野进行思考和推进, 以价值运营的思路来谋篇布局。亚信科技长期致力于探索智慧城市的升级道路, 提出了通过数字化运营实现智慧城市价值提升的发展路径, 有力地破解当前智慧城市运营面临的难题。

一是强化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规划能力,积极与各级政府合作,加大城市数据价值挖掘力度, 帮助政府客户从数据完整度、数据质量、数据开放程度三个方面提升数据治理水平, 利用成熟的模型和运营工具为各种应用提供数据服务。二是以商业模式创新来调动企业积极性,进一步整合产业生态力量,共同促进基于数据的城市应用场景市场化创新,帮助智慧城市打造价值运营闭环。三是持续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数智技术的产品研发,打造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能力体系,积极辅助各级智慧城市发展。

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与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理论研究与项目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化认知、不畏试错。亚信科技凭借扎实的产品技术及深厚的数据积累,不断探索反思,逐步突破当前智慧城市运营的瓶颈, 为最终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运营体系与方案, 塑造面向未来的城市运营新模式贡献力量。(文︱ 杨苗 么遥 亚信科技战略与市场中心)

每日必读

合作站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