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信息化时代美国克服鲍莫尔病对我国的启示

在信息化时代,美国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业效率、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发展,并以全球化为契机转移成熟生产性服务业,成功摆脱了服务业鲍莫尔病问题。然而,我国由于信息技术水平尚未形成全面领先优势、信息技术与生活性服务业对接渠道弱、信息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度不足等问题,目前仍然受到鲍莫尔病影响。
发布时间:2022-06-21 11:20 来源:数字经济杂志 作者:范振锐

在信息化时代,美国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业效率、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发展,并以全球化为契机转移成熟生产性服务业,成功摆脱了服务业鲍莫尔病问题。然而,我国由于信息技术水平尚未形成全面领先优势、信息技术与生活性服务业对接渠道弱、信息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度不足等问题,目前仍然受到鲍莫尔病影响。

服务业鲍莫尔病会导致商品和服务成本的大幅上升,不仅极大损害了消费者的福利,也会严重影响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使一些服务业具有了新的产业特点,克服了生产者与消费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一致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效率水平提升。为此本文通过分析美国信息化时代克服鲍莫尔病的途径,探究发现能够改善由于服务业效率水平较低导致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现状的有效途径,克服我国服务业鲍莫尔病问题。

一、中美鲍莫尔病现状分析

鲍莫尔病指在服务业生产率低于制造业生产率的背景下, 随着服务业成本不断上升,服务产品的需求量并没有减少, 从而吸引劳动力不断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导致整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变为零。

信息时代美国借助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 使得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等于甚至超过了制造业, 成功摆脱了鲍莫尔病的困扰。由图 1 可知,随着美国服务业占比的提升, 美国经济增长率整体是逐渐增加。

相应地,我国从 2013 年以后服务业占 GDP 比重已超过制造业,服务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长率却持续下降。虽然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各执己见, 但实证研究表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的确进一步降低了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2000-2020 年随着服务业占比的逐渐增加, 我国经济增长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表明目前中国的服务业并未完全摆脱鲍莫尔病。

表 1 显示了我国不同省份存在鲍莫尔病效应的大小,指标绝对值越大,表示地区服务业鲍莫尔病效应强。由表 1 可知,东部地区服务业鲍莫尔病效应在13.3-31.9 个百分点之间。其中, 上海市受鲍莫尔病影响最小,江苏省受鲍莫尔病影响最大; 中部和东北地区服务业鲍莫尔病效应在 18.7-30.2 个百分点之间,安徽省受鲍莫尔病影响最小,湖北省受鲍莫尔病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服务业鲍莫尔病效应在 14.8-35.3 个百分点之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受鲍莫尔病影响最小,内蒙古自治区受鲍莫尔病影响最大。总体而言,服务业鲍莫尔病效应在东部地区、中部、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区域差异。

二、美国信息化时代解决鲍莫尔病的经验总结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业服务效率

‖ 图 1:美国 2000-2019 年服务业占 GDP 比值与经济增长率趋势

1

  ‖ 表 1:各省份服务业鲍莫尔病影响程度

2

来源: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赋予服务业新的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提高了服务业生产效率。如美国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内部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供应商共享进货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网站等, 极大地缩短了寻求服务和产品质量优良的供应商所需的时间, 并降低了进货和库存成本,大幅提高了企业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发展

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等新模式的发展,显著提高了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扩大了市场范围,使服务企业的生产效率较快提升。这打破了“ 服务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 的状态, 从而加快了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社会福利。例如,美、

英最早将现场的艺术表演刻录在光盘上, 远销国内外市场,从而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三)以全球化为契机转移已成熟的生产性服务业

在信息化时代,美国除了利用先进技术克服传统服务业不可贸易和低效率的弊端、大幅度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水平, 还利用其在全球科技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掌握着产业转移的主动权。与此同时,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包括研发、设计、法律、咨询、营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可贸易性。美国可以将生产性服务业中某些技术已较为成熟的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在美国国内主要保留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不能转移的服务业, 比如许多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环节。因此,美国国内整体的服务业增长水平不断提高, 有效地缓解鲍莫尔病问题。

三、我国信息化时代未摆脱服务业鲍莫尔病的原因

虽然国内外均利用信息技术大幅推动了服务业发展水平, 但其实际效果却存在着显著差异。具体来看,中美两国在利用信息技术克服鲍莫尔病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这主要是由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特征所决定的。

(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尚未形成全面领先优势

整体来看,2020 年中美信息技术行业企业在世界 500 强中分别为 4 家和 6 家, 但中国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不足美国企业的 1/2。从细分各子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信息传输业、信息分析与咨询业占全国整体信息技术产业的比重分别为 47.6% 和 11%,同时期美国的这一数值比为 17.4% 和 46.1%, 这表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与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的美国相比,仍呈现信息技术产业附加值较低、产业辐射带动效果差的现状。特别是,中国的信息传输业高度集中,呈现寡头垄断的特征,从业人员数量较多、工资较高、生产率水平较低。如中国信息传输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数是美国的3.5 倍,但人均劳动生产率却不足美国的1/3。

(二)我国信息技术与生活性服务业对接渠道相对薄弱

近年来,我国利用信息技术大幅改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效率水平,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我国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过程中, 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导致信息技术与生活性服务业的对接渠道较弱。一方面, 尽管我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超过 50%,但整体以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为主,具有规模小、布局散等特点,目前仍有 80% 的服务业没有数字化。相应地, 随着 1995 年以来美国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远大于中国。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针对居民生活服务的数字化产品过于分散,无法实现居民对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较高依赖, 如手机平台中的线上生活消费服务产品。由于一些企业为抢夺线上流量资源, 试图单独开发与以往应用相类似的线上产品, 导致消费者重复下载、无效下载,阻碍了生活性服务业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进程。

(三)我国信息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度不足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高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但相比较于美国, 中国制造业曾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由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这制约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导致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度较弱、匹配度不足。一方面, 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信息技术整合程度不够,如部分信息化产品并不完全适用于企业生产,未能有效克服企业所面临的实际困境,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间缺乏充分关联,使得信息技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赋能效应难以完全发挥。例如,金融业与资信评级行业的整合、科技研发与知识产权行业的整合、技术服务与金融服务的整合等, 并没有给予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加速整合作用的空间和机会。

四、美国成功克服鲍莫尔病对我国的启示

(一)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时间窗口

我国错过了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带动产业变革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虽然觉醒很早,但只赶上了末班车,至今仍有 4 亿多中国人未接触过网络,且美国对我国施行科技封锁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国经济发展。为此,一是我国应抓住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关键时期, 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机遇,实现由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所驱动的社会生产方式变革, 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二是我国应持续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附加值和辐射带动效应, 以极快速度和极大能量全面赋能服务业创意、生产、传播、交易、消费全链条,提升我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不断完善我国的服务业产业链,促进服务业效率水平提升,减缓服务业鲍莫尔病效应。

(二)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

一是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联合建设数字化转型服务中心, 链接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资源,推动共性技术沉淀,挖掘创新生活性服务场景,加快传统服务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二是为积极投入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中小型生活性服务业企业提供税收抵扣、政策性贷款及上市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帮助中小企业迈过转型的门槛。三是鼓励消费者提升服务消费理念, 充分认可能提高人们精神愉悦感和心理满足感的游戏、短视频等“乐消费”。

(三)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

一方面,从各生产性服务业内部来看,借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 实现各生产性服务业内部数字化运营能力和产业协同运营能力的提升。技术应用产品应根据生产制造环节进行特定设计, 进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研发速度和适配速度。另一方面,从各生产性服务业外部来看, 提高各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间的整合程度,如促进金融业与资信评级行业间的整合、科技研发与知识产权行业间的整合,打通行业间数据链条,促进各领域开展合作,全面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个性化服务。 (文︱范振锐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业务单元)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