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反欺诈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防范欺诈的方式也在不断升级。有些供应商依旧沿用传统风控模式,并未意识到过往关于欺诈预防的一些“真知灼见”已无法满足商家需求甚至走入误区,但行业领导者已然洞悉这其中的区别,以实际行动引领行业趋势。基于对传统风控和行业领导者的观察,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对这些误区进行剖析。
误区:反欺诈保险包办一切。
业内通常统称为“拒付担保”,这一看似简单包办一切的模式往往极具吸引力,反欺诈保险供应商对“拒付”、“退货”、“未收到物品”等政策滥用以及更多潜在欺诈行为负责。但反欺诈保险真的能够面面俱到吗?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供应商的反欺诈解决方案
可能与商家的目标并不一致
反欺诈保险供应商由于需要承担恶意拒付造成的损失,往往倾向于拒绝疑似问题交易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因此,商家会发现拒付率降低了,但同时交易批准率也下降了,整体客户成交量和收入也会相应减少。商家在签字购买“拒付担保”保险的那一刻,也随之转让了关键用户体验的决定权。
反欺诈不仅仅是减少拒付行为,更是在确保合法用户享有优质体验的同时,实时精准决策,防止欺诈者损害商家业务。相较于“拒付担保”侧重于减少拒付行为,无担保协议更注重平衡拒付率和交易批准率,兼顾平台正常运行时间和决策效率,帮助商家优化业务,增加营收。
担保条款和条件并不简单
市场上有些知名度很高的风控供应商称其“反欺诈担保赔偿政策”简单方便,然而实际并非如此。
根据其网站上的相关条例,商家需要满足十几个条件才能获得拒付赔偿。商家必须严格遵守风控供应商网站上的流程,在七天内提供发货证明、追踪单号、地址匹配证明、对应的电子邮件地址等等,完整提供所有这些证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商家的拒付赔偿申请因此被拒绝,花费金钱、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偿失。
当然,这个流程也可以很简单。Forter 充分信任自研技术和客户,因此,我们无需过多的条款和条件来限制商家申请拒付赔偿。Forter 希望:在签署任何合同之前,除了那些亮眼的保障外,也要确保商家充分理解各项条款和条件(并阅读同行的评价)。
反欺诈保险无法根治政策滥用问题
当然,将政策滥用的责任转嫁给反欺诈保险,如滥用退货政策和声称未收到货物等,可以让商家短期内高枕无忧,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政策滥用者屡禁不止,这些人可以继续在你的店里购物,然后退回超出保险条款以外的货物,或者声称从未收到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家的反欺诈保险费用将会越来越昂贵,如果持续沿用这种方式,未来商家将会面临进退两难的抉择。
对商家而言,哪种反欺诈方案最经济?
有商家经评估发现,购买反欺诈保险的成本远远高于实际的拒付成本,于是商家选择签订一份无担保协议,在该协议中,由商家承担欺诈责任。一切都由商家自行决定,您可以每年花费 1000 万美元购买反欺诈保险获得“拒付担保”,也可选择每年支付 100 万美元给反欺诈技术平台,并预留 200 万美元的预算用于处理拒付订单。很显然,相比 1000 万美元,300 万美元的支出可为企业节省巨额反欺诈成本。
事实上,欺诈者和政策滥用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必须区别对待。后者可以通过精湛的技术准确识别和阻止,商家甚至可以针对屡犯者实时调整政策,例如,对于曾经声称未收到货物的用户,当其再次购物时可要求签字签收。总之,当商家需要一个真正的解决方案时,反欺诈保险往往并未重视政策滥用问题。
总结
商家到底采用什么样的反欺诈方案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最大收益?不同供应商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因此有必要就“拒付担保”与“无担保协议”的区别进行更多的分析,让商家充分了解各种方案的利弊。Forter 作为业内唯一一家灵活提供“拒付担保”服务,并逐步协助商家转换为“无担保协议”的供应商,所要保障的不是拒付率,而是商家最终的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