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从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优化制造业供给质量、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创新应用等方面,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发展,以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品质提升。当前,深圳市制造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21年、2022年均蝉联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首位,其在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制造服务业领域发展成效较为突出。然而,在针对制造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企业竞争力、业态丰富度、专业人才储备、试点示范效应、统计监测体系等方面,深圳市仍存在一定不足。当前,在“制造业当家”“制造业立市”工作部署下,深圳市正奋力打造制造业强市。制造服务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其发展重要性愈加凸显。随着深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制造服务业的融合提升发展需求也将日益迫切。
一、深圳市制造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六大瓶颈
一是专项支持政策力度仍有待加强。与上海、宁波、杭州等城市相比,深圳尚未出台支持制造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且在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也缺乏相关专项政策。以检验检测行业为例,检验检测企业普遍对扶持政策敏感度较高,但全市总体对检验检测行业扶持力度较弱,全市及各区目前尚未出台针对检验检测行业的专项扶持政策。
二是制造服务业业态有待进一步丰富。深圳市制造服务业企业多集中在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领域,在总集成总承包、信息增值服务、知识产权等领域尚无国家级示范企业和示范平台,且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实施环节多集中在互联网营销和服务环节,既未形成制造服务业多种模式的发展态势,也难以营造多业协同、示范引领的制造服务业发展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制造业向专业化、高端化、智能化、价值化和协同化发展的进程。
三是制造服务业企业竞争力有待提升。深圳市制造服务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知名品牌偏少,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尽管深圳市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但全市拥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企业占比较低,制造业竞争力仍有待增强。
四是基础公共服务和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目前,深圳市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和实验室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全市“20+8”产业集群在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与检测、计量检测、认证认可关键技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基础支撑需求。此外,深圳市制造服务业龙头企业示范推广效应不明显,尚未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强、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对深圳市加快培育发展制造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不明显。
五是专业领域人才储备不足以支撑制造服务业高速发展。从深圳市人才数量和素质看,金融、科技、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无法满足全市制造服务业快速发展需求。以物流、商务与科技服务等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服务业投资比重偏低,发展相对滞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知名品牌及高层次人才,成为制约深圳制造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六是制造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有待建立并完善。深圳市在生产服务业方面明确了金融、交通运输、信息传输等七大领域,为相关统计工作提供了指导。但制造服务业的统计工作相对生产服务业较为滞后,目前尚无统一统计口径和标准,相关行业企业情况无法统计,难以形成扶持发展、示范引导的制造服务业良好发展氛围。
二、深圳市推动制造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六点建议
建议一: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一是研究制定支持制造服务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明确深圳市制造服务业发展方向,确定主要工作抓手。二是着力培育一批制造服务业优质示范企业,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培育一批产业融合型龙头企业。三是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强对国家级、省级、市级相关政策的解读宣贯,举办不同形式的管理培训会和经验分享会,不断提升企业和社会对制造服务业的认知水平。
建议二:加快推动产业间跨界融合,促进行业协同联动发展。一是重点支持深圳具有优势的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前瞻布局虚拟制造、协同制造,推动制造业企业从原来单纯的制造端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向产业链后端拓展,推动制造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管理链的重构,进一步提高深圳市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推动成立深圳市制造服务业联盟,以促进深圳市制造服务业发展为宗旨,引导联盟企业对接制造服务业相关资源、定期举行制造服务业会议,推动行业人才汇聚与合作交流。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品牌,提升产品设计研发能力,提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保障,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融合发展格局。
建议三:坚持对外开放,提升企业竞争力。一是依托港澳在金融服务、信息资讯、国际贸易网络、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探索深圳与港澳在国际商事服务跨区域合作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在国外布局研发设计中心和分支机构,建立面向全球的开放式制造服务网络。鼓励部分具有技术优势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制定,提升企业在制造服务业领域知名度。二是发挥深圳区位优势,鼓励相关部门、园区、企业创新合作方式,搭建多层次制造服务业开放共享交流平台,深入与国内外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鼓励全市符合资质的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活动,推动制造服务业企业加强国际合作。
建议四:提升服务支撑能力,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围绕“20+8”产业集群建设,依托现有省级生产性服务区、服务业特色基地,支持深圳市制造服务业龙头企业积极对接香港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等优质资源,联合在深圳市搭建一批为全市制造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业务拓展、示范推广、专业培训、智力支撑等服务的制造服务业平台。依托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空间布局合理、管理完善的制造服务业功能区。二是通过建立制造服务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库,培育一批市场影响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制造服务业企业。总结推广示范企业、示范平台的先进经验,通过示范引领,调动中小企业发展制造服务业的积极性,推动全市制造业向知识密集型、信息密集型方向发展。
建议五:加快高端化、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一是加快推进专业化、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工作,鼓励企业依托全市专业猎头公司,积极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及团队,吸引和扶持海外留学归来人才在深圳创新创业。二是实施制造服务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的广度和深度,统筹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探索建立专业人才培育基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校)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实训基地,通过探索“双导师制”模式联合培养人才。
建议六:加强行业跟踪研究,完善制造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一是加强面向制造服务业的专题研究,认真梳理深圳市制造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典型模式和发展路径,及时把握制造服务业发展趋势,有效推进深圳市制造服务业发展。二是探索建立制造服务业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制造服务业重点领域分类目录,提高统计的全面性、精确性和及时性。支持建立高效、精准的数据采集和行业动态分析系统,加强对行业整体规模、结构和效益等变化情况的掌握,提高统计监测的全面性、精准性、科学性,促进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