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发展数字经济 优化提升数字营商环境

近年来,疫情加速了全球数字化的进程,全球数字经济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代表数字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总和的“数字营商环境”建设引发各界关注。明确数字营商环境优化路径,提升数字营商环境综合水平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发布时间:2023-10-26 16:27        来源:数字经济杂志        作者:王鹏 邢璇 汤笑添

一、数字营商环境的理论分析

2022年2月世界银行(简称“世行”)发布最新版《宜商环境报告》(Business Enabling Environment,简称“BEE”)。世行报告的发布对数字营商环境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对我国数字营商环境的建设和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通过数字营商环境的理论分析,能够发现目前我国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可以利用BEE促进数字营商环境的发展和完善。

(一)世行评估新体系的内涵及调整

BEE旨为私营部门的发展提供商业环境的定量评估。通过定量评估所产生的数据编写报告,以此来倡导政策改革,提供政策建议,为发展政策研究提供相关数据。通过关注私营部门的发展,BEE将有效推进和实现世行消除贫困和促进共同繁荣的双重目标。

2021年世界银行公布的《营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以下简称“DB”)指标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营商环境的问题,但在一些领域仍存在空白和不足:DB对待不同国家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未能做到中立客观。由于名词叙述问题,并不适合在各国推广。某些指标的设置落后于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地区级层面的营商环境难以衡量。新版营商环境在评估视角、主题选择、指标体系、覆盖范围等方面做出了调整和更新。

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体系中,DB原本单独标注的“数字技术应用”及“环境可持续”不再作为跨领域指标显示,而是融入全文文本。BEE以商业环境的具体领域为基础,把企业或政府对数字化的应用贯穿于各个主题,在具体的指标内分析与数字化相关的内容。BEE认为数字化已普及运用于各大因素中,与数字化营商环境构建之间有充分的关联。

(二)数字营商环境相关定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数字化的不断加深,社会正在迈入数字化进程。数字营商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对传统营商环境进行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也包括面向和适应数字市场主体创新发展需要的新型营商环境。早在2017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率先定义“数字营商”。2018年世界银行提出“数字营商指标”,它立足数字平台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从多方面提出需要适应性的政策和法规。

从国内看,数字营商环境是一个新的研究命题,尚未有明确的概念,现有的研究更多集中在数字经济环境、数字贸易环境以及从数字政府视角出发传统营商环境的数字化转型。

(三)BEE促进数字营商环境体系发展和完善

相对于“走出去”招商引资、“五通一平”、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等传统的营商环境方式,新型数字方式的营商环境正在进一步加强各种信息的流通,促进资源整合和流转的高效率,推动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形成闭环,全面提升市场的一体化水平。打破时空阻隔,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与此同时,数字营商环境通过大数据、智能云等科技手段,增强数据可视化和可获得程度,方便数据的记录和调查。BEE对我国数字营商环境的建设和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借鉴意义。

(四)揭示数字营商环境的痛点问题

目前,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为了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增强自我竞争优势,我国应该迅速调整发展战略,建立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营商环境,加速弥合数字鸿沟。但在发展数字营商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难点和问题。

1.数字营商环境评价的指标不统一

我国各地政府之间并未建立统一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得到的数据、分析的结果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待考证,可信度不高。无法掌握目前我国和地方政府的数字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和实施效果到底如何。

2.数字营商环境监测及评价的时效不强

现阶段各地政府尚不明晰如何进行高效的、实时的数字营商环境监测及评价。仍存在着政府工作效率不高,信息获取不及时,办事环节不够透明,影响着时限、成本和绩效。

3.数字营商环境的优化路径不明

目前我国的数字营商环境评价缺乏国家层面的制度依据,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完善。

各地评价标准不一、评价范围不明确,难以把握合适的度。重要指标存在缺失。不知该如何科学地进行数字营商环境优化和数字营商环境评价。

4.数字营商举措实施后效果不知

数字营商环境的评价结果运用后,具体效果无法得到有效评估。与之前相比,问题是否得到改进、政府效率有无提高等均无法进行有效衡量。不能发挥真正的评价作用,影响后续工作的展开。

二、数字经济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路径分析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从中央到地方,我国推动数据要素市场改革,深化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攻克“卡脖子”技术,落实数字中国,解决了营商环境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

(一)数字经济建设工作重点概括

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网络强国、宽带中国、“互联网+”行动、促进大数据发展、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和举措。各地方、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这期间,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电子商务与各领域的融合不断加深,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落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二)数字经济推动营商环境问题解决

营商环境影响着企业发展、社会就业等问题,好的营商环境可以给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解决贫富差距等社会难点。通过一系列改革与科学技术发展,赋能数字经济,能够优化营商环境,从而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建设。

1.推进数据要素市场改革,健全统一标准体系

随着我国数据要素相关政策环境不断完善,相关法律规制逐步健全,数据要素资源规模持续扩大,数据交易市场日趋繁荣。数据要素市场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工程。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对营商环境起到支撑、引领和保障作用。

但是,我国的数据要素市场仍然存在顶层立法缺失、监管体系不完善、数据交易模式不完善、市场建设技术不足等问题。

为了推进数据要素市场改革,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有以下四点措施。一是通过尽快出台与数据产权、数据交易监管和数据开放共享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数据要素的价格决定机制、要素流动和配置机制以及完善数据交易机制来统一数据要素市场和交易平台的标准。三是通过明确监管对象与主体、完善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和风控机制来加强市场监管。四是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展数字领域,不断创新数据交易技术。

2.注重数字经济人才发展,突破“卡脖子”技术

注重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合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营商环境提供更好的条件。

目前,许多省份的数字人才总量缺口较大,对高水平数字人才的吸引力不高、专门技能人才储备不足和数字人才队伍开发培育体系尚未完善等问题。

世界银行新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对目前我国的数字政府建设具有良性的引导作用,其指标体系框架中“劳动力”指标包括了劳动法规质量、劳动力市场公共服务的充分性、雇佣劳动力的难易程度。

为了壮大数字人才队伍,一是要推动“引育留用”并举,建设数字人才聚集高地。通过激励政策鼓励国内外高水平团队在本地,着力突破涉及5G、人工智能、芯片开发、超级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业机器人等新一轮工业革命下的颠覆性技术领域的“卡脖子”关键技术。二是推动产教融合,进一步落实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鼓励开设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学科专业和课程,推动学科间交叉融合。支持企业与院校共建,探索数字经济教学和实践基地,打造数字人才订单式以及定制化培养平台。鼓励专业机构和企业开展数字经济在职培训,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支持企业建立数字人才内部体系等。

3.不懈坚持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准确把握“放管服”改革大方向,统筹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各项措施落实落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对于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重要作用。一是简政放权,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厘清“证”“照”关系、简化涉企生产经营和审批条件。二是强化监管,注重公平和质量,加快构建新型监管制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强化民生领域执法力度。三是优化服务,服务便利、服务实惠,深入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优化相关行业检测、多措并举助力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

三、发展数字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数字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是同一时期政府工作的两个核心,政府要发挥带头作用,发展好数字经济的同时,推动营商环境的良性构建。

(一)完善数字营商环境顶层设计

随着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方法、数字化手段在政府工作中不断应用,应该建立数字政府和营商环境相融合的顶层设计,完善数字营商环境评估体系。从国家层面制定科学的制度和评价方法,统一各地政府营商环境评估的指标,从而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将各地实践中获得的成熟经验和有效探索上升为制度安排,进一步明确和优化评估工作的内容、流程、重点和标准,提升评估的规范性。

(二)加强数字政府和营商环境的融合研究

当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建设数字政府则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同时,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与营商环境优化质量两者之间关系也日趋紧密,数字政府是一种治理结构的重构,优化营商环境是一种功能目标的调整,两者之间形成“结构-功能”的关联。

应该立足新发展格局,加强数字政府与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融合研究,建设高效的数字政府,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将营商环境优劣作为评判数字政府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决定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

(三)促进营商环境与政府部门联合

加快数字化政府转型,调整现有营商环境领导机构的管理机制,促进营商环境主管机构与数字政府之间的部门整合,破除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

加强部门之间联动,协同优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行政许可便利性。例如跨境贸易管理体系与电子商务相关部门进行融合,金融服务相关体系纳入电子支付、绿色融资等相关部门。

(四)优化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建设

优化我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系统性设计,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层面的评估。重视电子商务、政府信息化系统的技术构建等评估指标,

提升营商环境建设内涵方面的评估建设。

(五)重视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营商环境的要素之一,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复合型人才发展环境。学校改革教育措施和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走出去”、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带动、校企合作等,培养既精通理论知识又有较高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六)加速营商环境条例与数字政府法律体系融合

推进营商环境条例和数字政府建设的法律法规相结合,统一谋划、统一实施,建立针对数字营商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放管服”改革和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实践中的经验及时转化为制度规范和法治规范。加强程序性规制建设,保障规则公平、机会公平和权利公平。

 

 

王鹏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副研究员 邢璇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三级调研员

汤笑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研究助理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