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船舶工业突飞猛进:智慧化转型奏响发展主旋律

有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船舶制造商和技术研发人员需立足国内船舶工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继续加大在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核心软件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夯实船舶工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基础。
发布时间:2019-05-27 14:44 来源:智能制造网 作者:智能制造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广阔无垠的大海总是能够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思和憧憬。驾一叶扁舟,遨游于天地之间,也曾是多少文人墨客的人生理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船舶已不单单只是承载人们人生理想、家国情怀的诗意象征,也逐渐成为了大国崛起过程中军事、工业、国防力量等的重要载体。

多方发力,中国船舶工业突飞猛进

纵观船舶工业的发展历程,人们不胜唏嘘:从昔日的“有海无防”到如今跻身世界前列的海上力量,中国的船舶工业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发展之路,也折射出中国装备制造业数十年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而这一切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参与和各船舶制造商的付出。

早在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发布了《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船舶工业产业体系更为完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国际造船市场份额稳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造船强国。多年来,我国船舶行业的从业者立足实际,在船舶制造技术、材料研发等方面投入了较大的精力,造船能力不断提升。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民船方面来看,建国初期,我国造船工业处于末端,一般情况下只会建造简单的铁甲船。70年后,中国的商船船队数量牢牢稳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就民船建造能力而言,2005年以后,全球商船建造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在亚洲中国超越了韩国和日本,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在全球造船产业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攻坚克难,智慧海洋装备制造取得累累硕果

任何伟大事业的完成,都需要历经脚踏实地的奋斗和努力,船舶工业的发展壮大也一样。在如今各行业加快智能化、高效化转型之际,船舶装备制造原有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一些传统船舶制造商也加快运用各种前沿技术和设备,以此促进船舶制造工艺的升级和民用船、商用船等不同类型船舶质量的提升。

2019年1月,据工信部发布的信息显示,2018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40%,继续保持世界领先;以修正总吨计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36.3%、35.8%和35.4%。其中,新接订单居第二位,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均位居第一。此数据一经发布,就引起了业内人士的热烈讨论,一些分析人士也对中国造船工业大的发展前景满怀信心。

除了传统的船舶建造外,中国在深远海开发装备、海洋科考装备等智慧海洋装备上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项目,我国自主设计建造首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下水以及世界先进的钻井平台A5000交付等,都标志着中国在高端深海装备制造方面已经拥有了相关经验,并且制造智慧海洋装备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立足实际,凝神聚力打造船舶制造新高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过去相比,我国船舶制造业确实在材料、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但是整个船舶工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还存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实力薄弱、专业船舶设计人员缺乏等问题。正视并积极解决相关问题,有助于为船舶工业的发展扫清障碍,并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船舶制造商和技术研发人员需立足国内船舶工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继续加大在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核心软件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夯实船舶工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基础。与此同时,船舶行业的从业者也需重视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及设备所起到的作用,并推动多种前沿技术加快转化为实际应用成果。

归根结底,船舶工业是为航运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对钢铁、石化、轻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今后,相信在业内人士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制造高端海洋装备的能力将实现新的飞跃。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