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几乎没有现代化大工业。经过不懈奋斗,今天的中国已崛起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第一大国。中国在70年里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这一成就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
记者: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制造业有哪些变化最可圈可点?
王鹏:可以用“大、全、快、新、广”来概括中国制造70年的变化。大——从规模来看。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至今连续稳居世界第一。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达到28%以上,接近美、日、德三国的总和。数百种工业品产量位居全球首位。
全——从体系来看。我国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快——快速交付能力。中国制造业面向全球市场,构建起庞大而精细的生产分工体系,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形成了全世界其他地方很难达到的快速交付能力。
新——从创新能力看。我们正在由长期以来的“跟跑者”转变为“并跑者”,甚至在一些领域正在成为“领跑者”。
广——制造业的地区分布。现代工业从沿海少数中心城市扩展到国家东中西部广大区域,工业化浪潮席卷全国,改变了数亿人口和广大落后地区的面貌。
记者: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如今遍布全球的中国制造是什么样?
王鹏: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落后,出口商品中80%以上都是初级产品。这一局面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得以改变,今天工业制成品已成为出口的绝对主力,在出口总额占到90%以上的比重。
随着“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创造”转变,遍布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工业品正在摆脱过去“低端”的印象。
当然,价格优惠并不全是缺点,在产品升级同时,保持高性价比仍然是中国制造要好好坚持下去的一大优势,这可以为全世界人民创造更多福祉。新时代中国制造将逐步在全球树立起高端、优质、创新、高性价比的全新形象。
记者:您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最大的机遇在哪里?
王鹏: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中国制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中国在此轮变革中拥有一系列难以复制的独特优势,包括全球最大的14亿人口体量、全球最大的国内消费需求、全球最大最全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全球领先且创新活跃的信息技术应用市场。
如果我们把这些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就有可能率先形成全新的智能基础设施、全新的智能生产范式、全新的智能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制造业创新升级的策源地和引领者。
我们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抢抓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战略机遇,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全世界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