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大数据智能化引领 打造重庆工业发展新引擎

在汽车、电子、装备、消费品等重点行业遴选一批重点企业,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新技术应用示范工厂,继续打造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重点实施一批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建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方式,新培育认定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
发布时间:2019-12-24 13:35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中国电子报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近年来,重庆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工业经济发展呈现企稳回升、升中有进的良好局面

2019年,重庆工业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始终沉心静气、攻坚克难,工业经济运行平稳,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定。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工业投资增长7%以上。从今年1—10月情况看,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三进三新三优”特征。

“三进”:一是工业经济稳中有进。从主要指标看,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月回升,成功扭转了下滑态势,进入了上升通道,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较2018年末提高5.1个百分点。重点支柱产业总体运行稳健,汽车产业降幅逐月收窄,电子产业持续回升,材料、医药、装备、消费品行业整体较稳,摩托车、化工、能源行业缓中趋稳。二是智能制造扎实推进。突出智能制造和制造智能,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以智能制造加速赋能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000余项,企业生产效能、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带动技改投资大幅上升,技改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达40%。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上线运行,宗申忽米网等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三是重点项目进展有序。围绕开工一批、续建一批、投产一批、达产一批,突出资源要素供给和综合服务协调,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特别是全市投产项目投产面超过80%,新增产值贡献率超过40%,对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新”:一是新兴产业培育有新成效。加速智能产业“芯屏器核网”补链成群,引进了一批关键节点项目,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均保持双位数增长,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40%和36%。二是企业创新有新进展。扎实推进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全年全市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企业和金额均实现大幅增长。一批高端研发机构落户重庆,建成一批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获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累计达6家。三是招商引资有新成果。围绕重点产业补链强链,通过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等方式,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签约工业项目763个,特别是在新兴产业领域引进了一批引领性、牵动性的重大项目,大幅提升招商项目能级、夯实增长后劲。

“三优”:一是绿色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新路子,按照“绿色+”理念,积极推动绿色制造。设立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资金,督促重点用能企业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度。制定发布《重庆市工业节水技术推广目录》,引导创建节水型企业。推进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对全市107家企业免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成国家级和市级绿色工厂72家、绿色园区5个。二是中小企业活力优势显现。强化中小企业培育和扶持,新设立中小企业10.7万家,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200家、“小巨人”企业20家、“隐形冠军”企业10家。三是服务企业优质高效。深入开展服务区县、服务园区、服务企业的“三服务”专项行动,积极帮助企业纾难解困,深受企业好评。建成工业大数据、“渝企之家”“渝企金服”等平台并上线运行,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精准服务。按照“清单化、责任制、销号法”要求,对标对表推动企业减负降本工作,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全力化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率先在全国启动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并积极在全市推广,服务企业近1800家,授信金额超22亿元。

综合施策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完成“十三五”目标,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重庆工业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年”建设,持续完善战新产业链条,加速壮大战新产业规模,让战新产业成为工业经济最重要的力量。同时,扎实推进智能化改造和企业技术创新,切实降低企业成本,统筹推进产业政策、园区布局、招商引资、要素保障,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集中力量建设国家制造业重镇。

(一)沉心静气强新业,培育壮大新动能。坚持以培育壮大战新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推动战新产业快成长、上规模,积极构筑经济增长新优势。以“芯屏器核网”智能产业为引领,重点培育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服务业等个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重点项目,让新兴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着力壮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夯实产业链条。

(二)持之以恒推智能,推动产业新升级。始终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突出智能制造和制造智能,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继续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在汽车、电子、装备、消费品等重点行业遴选一批重点企业,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新技术应用示范工厂,继续打造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重点实施一批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建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重庆在行动”专项计划,力争推动更多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进行智能化升级,支持有条件的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中心。积极拓展5G应用场景,实施5G+工业互联网等十二大优先行动,打造一批5G融合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三)坚定不移抓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再升科技、精准生物等为重点新建一批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建设一批企业研发机构。重点支持两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等建设一批高新企业孵化器,打造成为全市企业的生长地。引导支持新型企业研发机构、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等技术服务业,推动一批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

(四)毫不动摇育主体,激发市场新活力。坚定不移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各类服务平台、创业基地等载体服务能力水平,打造一批服务中小企业标杆。引导社会优质资源利用闲置工业厂房、商务楼宇等打造一批楼宇产业园,为“双创”提供发展空间,新培育认定一批楼宇产业园。加大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力度,新创建一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示范基地。鼓励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产业链协同创新、技术诊断、技术咨询等专项服务,共享创新资源,促进成果转化。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方式,新培育认定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

(五)千方百计护生态,开启绿色新气象。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综合施策,加快构建绿色工业体系。积极构建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体的绿色制造示范体系。

(六)全心全意优服务,打造营商新环境。坚持服务为本的理念,不断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建立健全“三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国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以及本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36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扎实推进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工作。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