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是特殊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发,随着疫情的扩散,31个省份确诊和疑似病例数量不断刷新,各地及时启动了一级响应,在部分地区封城、交通管制、有些工厂停工、商店关门、延期复工等影响下,国内大部分地区按下“暂停键”。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国人民及各行各业都在多措并举、全力以赴迎击这场疫情战役。其中,通信产业迅速行动,以最快时间、最高效率完成武汉火神山医院网络覆盖,开通5G网络,充分体现中国通信产业链的协同能力。与此同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智能机器人、无人机、VR、AI测温等智能化科技产品迅速入列,加入战“疫”。
防疫空中新力量
相关政府一线工作人员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人机、AI测温等智能硬件产品加入抗疫工作,一方面提升了工作效率,令一方面展现了新科技为提升管理水平和治理社会能力带来的积极效果,并让人民群众更易认可。
“下面的人群请注意,请戴上口罩!疫情防控期间不要聚会!”阻击疫情期间,一些不戴口罩人士被无人机喊话的视频成为网络热门,更被网友冠以“硬核”之名。
据记者了解,目前无人机防疫主要集中在城区、高速出入口、国道等区域进行监控,进而及时掌握车流情况,覆盖人群高达10万人。同时,除了高空喊话、跟踪监视,利用携带红外监控的无人机,还可在空中对人群进行体温监测比对,并有效、快速发现体温导常的人员,从而有效指导网格、卡口、应急人员进行针对性管理。下一步则将利用无人机对小区、网格进行监控,掌握更全面的资料,同进利用无人机对复产复工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
可以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无人机这一高科技产品应用到疫情预防与巡查工作中,不仅节约了人力,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更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科比特航空董事长卢致辉还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讲道,这次防疫战也激活了无人机应用于疫情防控的大范围高空的政策宣传宣导,大范围的疫情防控巡查,大面积快速测试人群体温,交通管控,无人机自动化大范围消毒消杀等新的场景化应用需求。
零接触,才安全
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除了宣传、监测,更需要进行排查和患病人员治疗。这时候,可以100%免疫病毒的智能机器人则成为最优选择。
首先是社区排查,“智能防疫机器人”相较于人工,在安全性、稳定性、效率等方面具备绝对优势。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机器人可自动采集居民提供的疫情相关信息,包括个人身份确认、近期活动区域、近期接触人群、健康状况,并对说过“发热”、“咳嗽”、“去过湖北”等“敏感词”进行标记,同时进行防疫提醒,配合协助工作人员快速、高效地做好摸排、统计梳理以及入户前的防护工作。
以基层街道社区为例,工作人员每天八小时拨打电话的上限在200通左右,由于问题的重复繁杂,造成工作人员疲劳烦躁,也不能完全保障排查工作的准确性。应用“疫情防控机器人”代替人力,实现批量一对一电话呼叫,可大大减轻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负担。
再就是医院测温、送药等工作,如今也可以部分交给机器人来做。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移动首批5G云端智能机器人抵达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天佑医院和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在经过工作人员安装调试和培训后即将上岗,协助医护人员加入抗击肺炎疫情的战斗中。
只要把程序设计好,医生发送指令,说“去201病房”,机器人就会走到201门口,叫病人开门取物。医务人员告对记者讲道,“在隔离病房,病人都不能出门,用机器人送物品,机器人走到房间门口,一个个喊,病人自己拿就可以了。机器人做这些工作,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
“消毒清洁小能手”机器人,可以代替保洁人员,在医院门诊大厅、楼道、隔离区24小时工作,自动完成消毒和清洁任务,在疫情集中爆发的特殊时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员长时间在病区工作而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
还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城站分院服役的5G医用测温巡逻机器人已经开始巡逻测温。
中国移动人士介绍,基于5G技术的可移动式医用测温巡逻机器人,综合运用物联网、机器视觉、生物识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各种环境感知传感器,可广泛用于车站、广场、商圈、医院、学校、社区及重点单位等场所。无论是固定点位值守还是巡逻,依靠机身上搭载的高清视频,红外热成像等各类监测数据都可通过5G网络同步传送到后台,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