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资源对接服务平台
该平台通过整合国内抗疫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资源,为机器人企业、医疗机构及其他有应用需求的机构提供免费供需对接服务,更好的发挥机器人避免交叉感染的非接触式服务能力,支援抗击疫情的一线机构和人员。
陪护机器人
能够协助医护人员或家属对患者或老人进行护理,监测被陪护对象的健康情况,并提供陪伴服务等。在抗疫中可协助医护人员及家属进行远程看护和处理日常事务,能够避免人员密切接触造成交叉感染。
应用场景
陪护机器人主要用于医院、家庭及养老机构等场所。
产品核心技术
陪护机器人涉及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仿人手抓取技术、多模态柔性传感技术、情感计算技术。
仿人手抓取技术:采用欠驱动原理,仿照人手的生理结构,设计可以精确抓握的机构,使得机器人能够采取类似人手的抓取模式,抓取多种日常物体,从而提供多功能护理服务。
多模态柔性传感技术:在机械臂、手指及身体分布有柔性触觉传感器,实时感知接触压力,实现人性化护理,提升被护理对象的舒适感。
情感计算技术:采集生理数据、表现数据及评估数据,完成情感建模,结合表情识别、姿态识别、语音识别及人体跟踪等技术搭建情感计算系统,提供情绪感应服务。
除此之外,涉及的共性技术还包括语音交互、导航定位、自主避障、无线通讯网络、云平台等。
国内外产品发展情况
(1) 国内产品情况
(2)国外产品情况
(3) 国内外产品水平综合对比
国内陪护机器人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陪护机器人大多仅具有日常交流、用药提醒、病例查询等基础功能;国外的陪护机器人在日常交流和健康管理等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深度情感交互,协助完成家务等功能,例如:能够结合心理学知识与用户进行深层次交流,可根据用户情绪变化调整交互内容,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能力;通过搭载机械手臂装置,可实现抓持物品、开关门等功能,应用场景十分丰富。
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陪护机器人领域技术还不成熟,投入大,商业落地难,多数仍在研发、试验阶段。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成熟,陪护机器人将被赋予更多功能,既能够完成家政服务、进行身体监测、康复护理,又可以聊天娱乐,还能控制家电,预约就诊挂号等。通过智能感知系统,结合语义理解、图像自动识别、深度行为树分析模型等技术,机器人可根据用户的表情和手势指令提供相应服务;通过主动识别并学习陪护对象生活习惯,可体察人类情感并建立用户画像,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医疗资源整合,把陪护机器人与社区、养老院和医院有机联合在一起,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一对多”的新型陪护模式,帮助患者、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利用科技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