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中的一类专业服务机器人,是指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按照使用用途可分为手术、康复、辅助、护理机器人。
在当前新冠肺炎的“防控战”中,医疗机器人可以缓解医务人员短缺的部分压力,在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美国出现的首例新型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疗机器人就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通过自动远程问诊,实现医务工作者在无须进入隔离病房的情况下进行日常检查、治疗,从而减少了被传染的风险。
在我国此次疫情中,一些消毒机器人、护理机器人、问诊机器人、运输机器人也陆续投入到抗击疫情的一线。但是,目前来看,医疗机器人真正用于临床的数量很少,距离大规模应用在防控一线还有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医疗机器人的效率和效果暂时难以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要。相对于规范的工业环境而言,医疗机器人工作的移动场景较为复杂,无法达到较高的运行效率。例如消毒机器人,与人力喷洒相比,消毒机器人的移动场景受限,存在工作死角;例如运输机器人,尽管可以解决医疗物资运输中的交叉感染问题,但由于面对行人避让、复杂环境、定位不够精准等挑战,需要牺牲效率保障运行稳定。
在此建议,应密切医工结合,着力提高医疗机器人的效率和安全性,从而有效发挥机器人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一方面,医疗机器人企业和科研院所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测试,快速提升医疗机器人的效率、安全性等技术性能;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机器人的加入,医院需要及时调整业务操作流程,引导培训医务人员尽快掌握医疗机器人的操作技能。这些方面都要求密切医院与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协作,加速医疗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共同造福患者。
付清芬,赛迪智库科技与标准研究所研究人员。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科技政策、质量品牌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