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全球“硬通货”口罩为何难产?

口罩的全产业链包括设计研发、原材料及生产设备、口罩制造及销售流通。国外的口罩生产企业大多通过设备智能化和全流程操作构建了工艺柔性和产能柔性,我国口罩生产企业更依赖于人工操作,增加柔性生产线应是产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发布时间:2020-03-13 13:15 来源:赛迪智库 作者:李泯泯 高宏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口罩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战备物资”。疫情当前,目前我国多措并举,口罩日产已提升至1.16亿只,美国、日本也采取不同政策紧急调动本国产能以应急需。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2018年产量45.4亿只,约占全球约50%,出口规模占年产量的70%以上。考虑到我国在全球口罩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在保证本国需求的前提下,也要发挥自身在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帮扶义务,在口罩及原材料的生产供应中适当为国外提供支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全球口罩产能告急

美国口罩供需存在落差。据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称,目前美国N95和外科口罩的库存数量为4200万只。但如果疫情蔓延,一年内医护人员需求将达35亿只,现有储备仅能满足需求的1.2%。一方面,美国政府全力调动国内产能。HHS为促使制造商提高产量并免于陷入大量库存,称将在未来18个月购买5亿只N95口罩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同时,美国政府与3M签订合同,要求其将口罩产能提升至每月3500万只。根据《健康安全》杂志2017年的一份报告,美国的年常规生产量为15亿个N95呼吸器和36亿只手术口罩,目前美国最大医用外科口罩生产商Prestige Ameritech已将口罩日产能提升至60万只。

另一方面,美国于3月5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数十种医疗产品(包括口罩,防护服和手套)免除进口关税。同时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动用《国防生产法案》赋予的特别权力,迅速扩大防护口罩的国内生产规模以应对疫情。该法案于1950年通过,赋予美国总统出于国家安全或其他原因的考虑,可以强制扩大关键材料或产品的工业生产。如启动该法案,则意味着政府可以强制原先将90%生产能力投入工业用普通口罩的企业将全部产能转至N95口罩。

根据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防备与响应助理部长办公室2014年发布的简报,高达95%的口罩是在美国大陆以外的中国和墨西哥制造的,且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另外,美国库存中的500万只N95口罩的NIOSH认证可能过期,有的已出现橡胶带老化现象。短期内美国N95口罩的供需仍存在极大缺口。

表1 美国CDC认可的N95口罩供应商

0
来源:赛迪智库整理,2020.3.7

日本多措并举提高口罩产能。日本拥有122家口罩生产企业,年产量约为50多亿只,其中医用口罩占比22%。但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显示,日本出售的口罩有70%依赖中国进口。为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产量,日本政府全力调整企业产能,一是拨款103亿日元支持厂商增产。日本最大的口罩企业尤妮佳已扩大5倍产能,狮王也将产能扩大至1.5倍,并实现24小时运转。二是号召企业跨界生产。日本电子产品巨头夏普将在3月中旬投产外科口罩,在原先用于液晶显示面板制造的无菌工厂建立3条生产线,计划日产量15万只,并逐步扩大至10条生产线,实现日产量50万只。日本政府将为其提供生产设备补贴3000万日元。三是承诺国内厂商收购剩余口罩。日本政府承诺承担口罩供应过剩的全部责任,将建立储备库存以应未来之需。此外,由于缺少原材料供给,日本企业创新口罩设计以填补供需落差。其中泳衣制造企业“富樫缝制”开始生产可洗式反复使用口罩。缝制公司Fine Mode与石川制纸合作研发布制口罩,通过更换口罩内置的除味和纸口罩垫实现反复使用。

虽然日本计划于3月将口罩产能提升至6亿只,但是由于口罩原材料中的无纺布,中国占据日本进口份额的46%,生产厂商面临原材料短缺。另外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不愿承担增产所需的额外设备成本。因此日本卫生产品工业协会表示产能能否达到预期仍存在不确定性。

其他国家及地区口罩产能严重不足。韩国政府宣布将“完全控制”供应链,从根本上管理韩国口罩的生产、物流和分发过程,同时将口罩列入确保和共享医药品信息的医药品安全使用服务(DUR)范围内。目前韩国口罩的产量翻倍,单日产量约为1000万只(基于KF认证的口罩),计划提升至1400万只。但韩国的口罩原材料中的一次性无纺布有90%都需要从中国进口,厂商面临供应受阻的困境。

欧洲的口罩制造厂商产能严重不足。德国的口罩企业主要从中国采购原材料,生产中高端产品。如德国Dach公司位于德国的总部主要负责设计产品、仓储和物流,而由中国工厂负责原材料和生产,因此需临时调动德国其他地区工厂的生产能力。意大利往年的口罩市场需求为1500万至2000万只,口罩存量和产能已经捉襟见肘。法国的口罩总储量约为1.6亿只,目前的生产潜力最多达到月产4000万只,为数不多的专业制造商大多已超负荷运作,部分企业还面临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短缺、上游供应商提价的困境。

二、国外口罩生产商面临的困境

原材料供应短缺。口罩生产的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口罩

机、原材料聚丙烯及加工后制成的无纺布,其中熔喷布是N95口罩的“心脏”。据《非织造布杂志》根据2018年销售额统计,国际无纺布领先企业大多位于美国和欧洲,但其中大多数企业为了靠近目标市场从而节省运输成本,大都在中国进行投资建厂,形成了总部负责产品设计及物流,原材料和生产集中部署在亚洲的产业模式,因此在国际间交通不畅的情况下无法有效保障原材料的及时供给。许多企业“无米难为炊”,处于有口罩机无熔喷无纺布的窘境。口罩制造商Medicom Group在我国经营的三家工厂原材料已被调用,只能寻找其他国家的知名供应商,其位于法国工厂的生产线有时会闲置数小时。

表2 2019年世界排名前十的非织造布生产商(按销售额排序)

1

2

3
来源:赛迪智库整理,2020.3.9

国外生产企业扩产及转产需承担极高风险。根据美国

2017年有关口罩短缺的报告显示,2009年H1N1流感流行使得美国对N95防毒面具和口罩需求激增,制造商加大产能造成了两到三年的货品积压。当时,HHS要求美国口罩生产企业PrestigeAmeritech扩大产能,公司扩建工厂并雇佣150名员工。但是,口罩需求在流感过后迅速下降,企业必须解雇大多数新员工,造成极大亏损。另一方面,美国公司生产医用口罩的利润率较低,而从墨西哥和中国进口的产品则价格低廉,在美国生产的口罩价格比墨西哥制造的口罩高10%,而中国口罩的价格可能低于美国厂商购买原材料的价格。另外,美国政府和客户致使企业失去本土化生产动力。2017年,美国向一家在墨西哥制造口罩的供应商支付了100万美元,Prestige Ameritech的一位主要客户将价值300万美元的业务转移至中国。考虑到潜在亏损风险、劳动力市场紧张、价格竞争劣势、政府和客户长期支持不足降低了发达国家口罩生产企业在本土扩产的意愿。

三、对我国的启示

构建成熟完整的产业链是保障产能的基石。口罩的全产业链包括设计研发、原材料及生产设备、口罩制造及销售流通。国外口罩生产企业研发设计水平较高,如3M拥有无纺布和静电纤维滤棉的专有技术,同时具有中国、美国、欧盟3大系统的认证。虽然国外口罩生产企业纷纷在我国投资建厂,但依然将研发能力保留在本土,我国在口罩产能方面具备优势,还需在产品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上持续跟进。

供需对接畅通是后续生产的先决前提。从国外口罩生产

厂商面临的困境可以看出,产业链上的企业间沟通不畅,拥有生产设备的企业无法及时对接原材料生产企业,同时不同型号的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也存在差异,因此拥有可及时对接供需的线上平台至关重要,这也是我国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转产扩产的“杀手锏”。

构建柔性生产方式以适应市场动态变化。柔性生产指一

条生产线可以制造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考验的是生产线和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可以增强产业链对市场动态变化的适用能力。柔性生产方式注重“以销定产”,生产以消费者为主导,进行小批量生产。国外的口罩生产企业大多通过设备智能化和全流程操作构建了工艺柔性和产能柔性,我国口罩生产企业更依赖于人工操作,增加柔性生产线应是产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