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推动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截至3月3日,13个省市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8个省份公布计划总投资额33.83万亿元。
那么新基建会对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带来哪些深刻影响,将对5G等产业建设带来何种拉动效应?本文甄选六位信息通信业专家,分别从通信业结构变化、5G建设挑战、工业互联网作用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
中国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5G推动移动通信业格局5大结构性变化
随着5G的建设和运营,移动通信业内正在发生5个方面的变化。
变化一:运营商共建共享5G网络成为现实。移动通信运营商共建共享网络在2G、3G时代很难实现共建共享,4G时代出现窗口。5G的技术标准是高度统一的,5G的技术性能远超4G。但5G所需的频率资源多于4G,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也高于4G。鉴于以上原因,5G时代,运营商对共建共享网络的要求更加强烈,运营商们共建共享网络的技术条件也更加成熟。5G时代将会成为移动通信行业的一种常态。
变化二:并购促进了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整合。近年来,有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出现了收入的负增长,有的甚至出现了亏损。在这种情况下,移动通信行业出现了新一轮的并购。可以预期,通过市场并购方式来整合移动网络的态势在5G时代还会延续。
变化三:开放式智能化的无线接入网初露端倪。电信运营商与电信设备制造商合作,积极推动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并已经在5G的核心网得以实现。开放式智能化的无线接入网将在5G时代成为主流,这不仅代表了技术的发展方向,而且会降低网络设备的采购成本。
变化四: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开展深度合作。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并不是一种完全的竞争关系,电信运营商除了自己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以外,还与互联网公司加强了合作,共同推广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以此来促进数据流量的增加。现在,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不断加强,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广阔。
变化五:非电信服务收入的份额呈增长趋势。多年来人们将电信连接收入占比高的运营商视为强者,5G时代,运营商将继续在新的领域寻找新的收入增长机会,后者将成为新的强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5G要化危为机领跑新基建
以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不仅是一项庞大的建设工程,还是信息消费市场的建造,更是新兴产业的打造,体现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方向,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移动通信的新业态是网络与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催生的,因此5G时代一定会出现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到的新应用,其更大的价值有待创新开发。被赋予新基建厚望的5G还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正视与妥善应对。
网络、终端和行业应用,是中国5G需要闯过的“三大关”。
首先,5G网络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面临着四大挑战。第一,5G覆盖区域有限。第二,中国在全球率先启动SA大规模建设将面临探路的风险。第三,共建共享带来全新挑战。第四,5G室内覆盖成本更高。
其次,终端仍是5G大规模商用的“瓶颈”。目前,5G手机可供选择的品种不多,虽有几款接近4G的价位,但多数产品的价格仍难言普惠。由于中低端手机是支持5G大规模商用的主流机型,因此应加大力度开发。
最后,行业应用尚未突破。与面向公众的应用相比,行业应用个性化明显,不仅关系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开发,还涉及各个行业的管理和准入,跨界合作与商业模式目前还不清晰。目前,虽然助力疫情防控促使5G在医疗行业应用上“入门”,但其他行业应用的推广还需要真正找到刚需。可通过工业互联网等示范项目的引导,推进IT行业与垂直行业的紧密合作,调动垂直行业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的积极性。
以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是国家战略,不仅通信企业责无旁贷,还需要统筹各方协力完成。5G定能不负新基建重任之所托。
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五点建议加快5G新基建发展
第一,加快推动5G产业链在标准、设备、终端等方面的成熟度。受疫情影响,SA核心网、无线、终端、计费、营账等端到端协同测试工作目前还无法全面展开,上半年的5G建设仍然需要以NSA模式进行组网。此外共建共享所需的大带宽大功率设备目前还无法招标。
第二,帮助协调进场施工问题。因防疫需要,社区、企事业单位对人员的进出管理非常严格,基本不允许开展现场施工,现场测试也受到了影响;另外异地施工人员的集中与调度工作目前还无法展开,仅能以本地施工人员为主,但会存在施工单位与招标签约的施工单位不一致的问题。
第三,进一步探索5G商业模式、减少巨额投资带来的经营风险。5G投资和运营成本均显著高于4G。由于目前设备成熟度还不高,规模部署后未来还需承担大量设备优化、替换成本;另一方面,5G盈利模式尚不清晰,2C侧目前还没有出现过硬的“杀手级”应用,2B侧尽管一些解决方案已经落地,但规模推广与商业模式还不清晰。
第四,5G作为国家数字基础设施,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建议进一步推动各省市出台具体的5G电费优惠支持措施、并切实落地;开放公共资源支持5G部署;加大对数据中心建设支持力度。
第五,通过市场机制推动5G建设。建议工信部引导终端与物联网模组的生产、经营等资源向5G迁转,迅速拉低5G终端价格,带动5G产业链建设,提振5G信心。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王春晖: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是繁荣数字经济的基石
推动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由之路。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 构建全程全网的5G基础设施。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基本遵循了“二八定律”,即20%用于传统的消费互联网,80%用于物联网,尤其是工业互联网。国家应当统筹规划5G网络的建设,构建一张全程全网的5G基础网络。
2.构建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应当从国家整体数据主权和数据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构建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从全局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高效快捷地实现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平台的集成。
3.构建全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将从三个阶段协助传统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是数字化阶段,二是网络化阶段,三是智能化阶段。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应当组织信息通信企业通过改造已有网络、建设新型网络等方式,建设低时延、高带宽、广覆盖、可定制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外网络。建设一批基于5G、窄带物联网(NB-IoT)、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虚拟化(NFV)等新技术的测试床。
4.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应当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重点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平台、AI大数据中心与民生领域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尤其在医疗、教育、健康、交通、物流等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5.构建支撑数字乡村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城乡双轮驱动与并行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融合体系,尤其要重点构建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远程医疗服务、远程教育培训以及数字农业基础设施。
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王云侯:补短板,让工业互联网在新基建中发挥更大作用
与传统基建不同,本次“新基建”的各领域更加关注产业技术前沿性以及我国核心技术供给能力。工业互联网的核心驱动技术是物联网、云计算、VR/AR和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等,代表了全球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我国近年来持续推进和重点培育的发展方向。
此次“新基建”包含的七大领域中,工业互联网是唯一与其他六个领域均有关联融合发展模式的方向,其中与5G基站建设融合为5G+工业互联网应用、与特高压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融合为智能电网应用、与城际高铁融合为智能轨交系统、与大数据中心融合为工业云和大数据应用、与人工智能融合为工业智能应用。
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环节在工业软件,工业软件需要长期积累的行业知识固化为软件形态,而这一积累和固化的过程是我国在几十年工业化过程中较为缺乏的,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爆发式增长。此外,我国在工业互联网的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要素生态等方面有明显短板,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提出的“新基建”发展思路与传统基建不同,应将投资重点放在上述短板领域,通过打造产业生态来促进产业实体的发展。
评论员肖磊:中国超大规模基建计划将彻底改变地缘政治格局
面对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中国最主要的措施则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国这一轮为期十年的持续性增长(2009至2019),跟2009年为了应对危机推出的4万亿刺激计划有一定的关系。2009年的4万亿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来说,确实是为了单纯的应对危机,是一个很被动仓促的行动。而此次中国超30万亿基建规划,指的是20多个已公布省份的未来总投资计划,这次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长期规划,并更加主动。
借助此次基建,中国正在把已经领先于世界的一些科技类基础设施项目优势拉大,这里面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个方向。这里面更多的是着眼于全球产业竞争和优化分工的考虑。
这次已经公布总投资规模的22个省份,基建总额最大的云南和福建。之后排名靠前的几个分别是四川、河南、陕西,云南竟然高达5万亿的规模,其余四家平均下来也都接近4万亿规模,而整体公布的22个省份,平均下来也就是2万亿的规模。像浙江这样的大省,也是2万亿规模,所以像云南这样GDP只有浙江五分之一的省份,基建投资计划是浙江2.5倍着实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这次大规模投资基建更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是关乎未来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地缘政治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国内经济。此次大规模基建计划,尤其是向周边国家的辐射,肯定会影响到未来至少三十年的区域贸易和东亚地缘格局,从这个意义上再去寻找一些持续增长时间会更长的投资标的,获得更大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