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人工智能:抗疫复工全程助理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战“疫”复产

“面对复工复产过程中用人需求大、生产效率低等痛点问题,企业通过广泛运用智能语音、机器学习、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降低用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发布时间:2020-03-17 10:20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顾鸿儒

如何在一分钟时间内,主动给辖区900多名居民打电话?受时间约束,人工很难完成这项工作,但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战中,由科大讯飞研发的助理电话机器人出色地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

“您好,近期新冠肺炎疫情严重,请尽量不要外出,如需外出请合理佩戴口罩,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在紧张的疫情攻防战中,北京、湖北武汉、安徽合肥、吉林长春等多个省市的居民,短时间内均接到了类似电话,根据特定语音提示,居民可通过手机,对健康随访、疾病筛查和健康宣教等工作进行配合,使疫情防控覆盖到更广的人群。

助理电话机器人仅用1小时就可将疫情情况通知到15万居民,每天电话呼叫可覆盖近200万人次,短信通知发送500万条以上,并对通话内容进行记录和反馈,自动生成统计报表。

目前,疫情防控仍然处在关键时期,企业逐步复工复产,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之一,“提升效率”“降低难度”“加强创新”等诸多特点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方面得到了体现。

缩短诊断时间人工智能奋战在一线

在疫情爆发期间,众多人工智能企业积极投身一线抗疫,利用人工智能优势进行医疗辅助诊断、影像分析、导医导诊等,帮助一线医生节约时间,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抢夺宝贵的时间。在消毒、送餐、配药、远程诊断等工作中,一大批智能机器人在减轻一线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减少交叉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节约诊断时间,一直是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医生对新冠肺炎病情程度分级呈主观差异性,而采用传统手工勾画病变区域的定量评估方法,耗时长、效率低,临床推广难度较大。轻症患者需要1到2个小时,重症患者3到5小时不等。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防疫一线的医生身边,已经出现了一位特殊的“新成员”,它可以实现疾病前中后期的全流程辅助诊断,采用创新的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术,提升诊断的速度和精度,帮助医生快速检出、定量检测、疗效评价。这就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依图医疗合作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可以应对新冠肺炎肺内多发散在病变、病变过程中呈现此消彼长等特点,帮助医生准确定量分析。

1个病例拍1次CT就会产生300到400张片子,而湖北当地单家医院每天的疑似患者CT检查量可达150例。工作任务量大的同时还要保证对这种全新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使得很多一线医生处于高压和疲劳状态。为了以最快的速度缓解前线医生的压力,商汤科技研发出肺部AI智能分析产品,以云服务的模式接入到医学影像阅片平台,通过远程的方式快速驰援十余家前线医院及多地医院和医疗机构,为医生提供AI辅助分析。

“请大家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前往人流密集场所,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就医……”5G通信技术的可移动式医用测温巡逻机器人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城站分院正式应用,凭借机器人搭载的高清视频,可以无死角观察现场,以红外方式在距离人体10米范围进行精密测温。对于体温超过预警值或没有规范佩戴口罩的人员,机器人会现场通过音频播报发出温度告警和提醒信息。

智能监控优化生产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除湖北外,国内很多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数已陆续实现多天“零增长”。国内企业复工复产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员工陆续回到工作岗位,如何在正确防护的前提下,对员工进行快速体温监测,成为员工复工的第一道门槛。

企业最初采取的一些解决方案,是用热成像摄像机对员工温度进行测量。但规模较大的企业,员工数量多,人群通行密度大,甚至在长期工作后,热成像摄像机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无法达到界别37.3℃的防控初步筛选疑似患者的标准。一些传感器分辨率较低的热成像摄像机,还无法拍摄距离较远的画面,行人佩戴口罩、眼镜和帽子,以及有刘海遮挡额头时,都会对测温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

热成像摄像机的这些不稳定性,通过AI技术得以提升。据了解,商汤科技AI智能测温筛查终端可以满足7×24小时的工作时长,通过AI算法,在脱离黑体的情况下,将热成像测温技术精度控制在±0.3℃;在有黑体的情况下,能够把精度优化到接近±0.1℃,更好地支持体温筛查,辅助疫情防控工作。“现阶段,针对刘海、眼镜、帽子、口罩等的干扰,AI技术基本上都能够排除。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将来更多地应用于疫情的精准防控,并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作出更多贡献。”商汤科技副总裁闫俊杰告诉记者。

另一方面,保障员工高效通勤流动是企业复工复产的当务之急。如何将互联网数据、城市治理数据、公安交警数据、城市交通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是保证员工通勤的前提。科大讯飞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推出“城市超脑”平台,汇聚了30多亿条城市数据,能够帮助指定城市快速汇集该城市的车辆数据,并智能筛查出风险车辆,为城市战疫提供有效防护。

除了体温检测、保障员工通勤外,在实际生产管理中,人工智能更是大有用武之地。

“面对复工复产过程中用人需求大、生产效率低等痛点问题,企业通过广泛运用智能语音、机器学习、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降低用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工业互联网研究室副主任宋颖昌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通过运用人工智能设备,加速“机器换人”,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减少潜在传染风险。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产品生产健康模型,有助于企业优化生产参数,开展预测性维护,迅速提高产能,弥补落后工期。例如,杭州中策建立工业智能大脑,通过定位关键环节、优化生产工艺,使轮胎生产的平均合格率提高了3%~5%,助推有效产能迅速提升。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看到人工智能正在发挥显性价值。人工智能已从概念阶段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我们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看到人工智能的成功应用案例。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正在大大加快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速度。企业应在保持核心技术突破的同时,加速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落地,脚踏实地地发展。”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赵志伟对记者说。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