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中小企业发展有关情况。
6.3万个基站保障通信
疫情期间,新建的4G和5G基站超过6.3万个,进一步提升了网络能力,夯实了通信服务保障的网络基础。同时加强5G网络部署和应用,迅速完成了火神山、雷神山等重点场所的通信保障任务和5G的覆盖。截止目前,全国通信行业累计投入的通信保障人员35.7万人次,各类保障车辆17.4万辆次,有力保障了全国通信网络的平稳运行。
人工智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在疫情期间,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有效运用,主要是在疫情的监测、疾病的诊断、药物的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余款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在湖北武汉等抗疫的一线以及全国数百家医院,服务人群包括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达到数十万人次。此外,各家企业特别是在人工智能+CT系统,还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开发了特殊的功能,比如用移动的CT设备的组合,实现了云端的部署,有效地提升了新冠肺炎的排查效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大数据行程卡能解决瞒报问题
从3月6号开始,“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上线了境外到访地的查询功能,可以对手机用户前14天到访的境外国家或者地区的信息进行查验,及时发现瞒报、漏报、不实申报行程信息的问题,对来自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的人群进行筛查,通过不同的颜色区分是来自于哪些国家。
新技术发挥重大作用
在答记者问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表示,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复工复产工作中,我们之所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采用了科学的方法,成功地应用了新技术,其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此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2月18日,工信部印发了《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的文件,从目前的文件执行情况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支撑疫情科学防控方面,我们一些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精准高效地开展疫情的监测分析,病毒溯源、患者追踪、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加快病毒检测的诊断,疫苗新药的研发,防控救治等速度和进度,提高抗疫的效率,还有一些医疗物资制造企业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医疗防疫物资供需的精准对接,高效生产、统筹调配以及回收的管理。在加快企业复工复产方面,一些地方针对疫情所造成的企业停工停产的问题,指导企业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的工具,深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尤其是工业APP、人工智能、增强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运用,推广协同研发、无人生产、远程运维、在线服务等新模式和新业态,加快恢复制造业的产能。
一些地方发挥大型平台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做好生产协同和风险的预警,保障供应链的完整,对可能停产断供的关键环节提前组织柔性转产和产能共享,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撑好供应链的安全。还有一些地方运用云计算,大力推动企业上云,重点推行远程办公、居家办公、视频会议、网上培训、协同研发和电子商务等在线的工作方式。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表示,为了满足复工复产对流动人员的行程查验需求,工信部组织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在通信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推出了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短信、小程序、二维码、网页等等方式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的地市的一些信息。目前,累计的查询量已经超过了4.5亿次。行程卡有四大优点:一是全国通用。二是安全可靠,因为行程卡不收集用户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而且详细的查询结果,比如你到过某个市,只显示在你本人的手机上。三是真实准确,因为行程卡是通过通信网络的数据来获取地址信息,不需要个人填报。四是覆盖面广,全国现在是15.8亿移动用户,所有的手机包括非智能手机都可以用。
在境外的疫情形势越加严峻的时候,从3月6号开始,我们就在“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上上线了境外到访地的查询功能,可以对手机用户前14天到访的境外国家或者地区的信息进行查验。这样的话,及时发现瞒报、漏报、不实申报行程信息的问题,对来自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的人群进行筛查,通过不同的颜色来区分是来自于哪些国家。在通信大数据分析使用当中,我们注意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我们也是依据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数据的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措施,按照最小化的原则来收集数据,并且在数据的流转、使用等等各个环节对数据都进行脱敏处理,严格落实隐私保护的要求,而且我们还设计了数据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等安全技术手段,确保相关的数据安全。截止到目前,通信大数据的分析还没有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
工业互联网发挥重大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表示,在这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当中可以讲工业互联网发挥了实实在在的重要作用,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一是供需对接更精准,一些大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迅速扩展医用物资对接功能,助力制造企业根据一线的需求来精准排产甚至转产,有效缓解了口罩、防护服等等物资紧缺,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复工。二是生产过程少接触,工业生产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进行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有效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用工的密度,减少了人员的接触,加速了复工复产。数字化转型水平高的企业甚至实现了“人停工不停”。三是线上的业态更多样,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免费提供的在线监测、故障诊断、健康管理各类工业APP,减少技术人员的流动、降低服务门槛,帮助用户和企业稳产复产。四是监测服务更高效,多地的政府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复工复产备案申报审批,企业可以一键备案,主管部门可以一键核准,还可以查看多种复工复产的数据统计情况,实时掌握进度,辅助决策,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加快工业互联网、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兼顾短期有需求和长期有效供给的重要选择,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领域,既有巨大的投资需求,又能撬动庞大的消费市场,近期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我们部也印发了《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从六个方面出台了20项举措,来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据中国信通院最新的预测,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经济增加值规模是2.13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