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信息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中小企业发展有关情况。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秦志辉出席发布会并就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
谢少锋表示,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复工复产工作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支撑疫情科学防控方面,一些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精准高效地开展了疫情的监测分析、病毒溯源、患者追踪、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加快病毒检测的诊断、疫苗新药的研发、防控救治等速度和进度,提高抗疫效率。还有一些医疗物资制造企业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医疗防疫物资供需的精准对接、高效生产、统筹调配以及回收的管理。在加快企业复工复产方面,一些地方针对疫情造成的企业停工停产问题,指导企业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的工具,深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尤其是工业APP、人工智能、增强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运用,推广协同研发、无人生产、远程运维、在线服务等新模式和新业态,加快恢复制造业的产能。一些地方发挥大型平台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做好生产协同和风险的预警,保障供应链的完整,对可能停产断供的关键环节提前组织柔性转产和产能共享,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撑好供应链的安全。还有一些地方运用云计算,大力推动企业上云,重点推行远程办公、居家办公、视频会议、网上培训、协同研发和电子商务等在线的工作方式。
谢少锋强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巩固这些创新成果,制定出台相关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一是加大数字新基建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头雁效应。二是加强系统的布局,组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制定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关键急需的标准,推动企业上云、用云,全面深化研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培育数据驱动型企业,鼓励企业以数字化转型加快组织变革和业务创新。三是继续打造系统化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发展基于平台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培育工业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产业链金融等新的业态,打造“云”上产业链,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提升整个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韩夏介绍说,为了满足复工复产对流动人员的行程查验需求,工信部组织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在通信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推出了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目前,累计的查询量已经超过了4.5亿次。韩夏表示,在通信大数据分析使用当中,我们十分注意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截至目前,通信大数据的分析没有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韩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为了确保网络畅通,国内通信行业连续奋战、全力拼搏,努力实现了网络不堵、服务不断、性能不降,成功地经受住了这次疫情的大考。截至目前,全国通信行业累计投入的通信保障人员35.7万人次,各类保障车辆17.4万辆次,有力保障了全国通信网络的平稳运行。
秦志辉介绍了工信部在推动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具体举措,他说,这些举措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即“恢复、培新、通链、提升”。所谓“恢复”,就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疫情的防控、促使中小企业尽快恢复生产运营。“培新”是指加快发展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新模式,从而培育壮大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型的制造新业态。“通链”主要是指搭建供应链、产融对接等数字化平台,从而帮助中小企业打通供应链、对接融资资源。“提升”主要是指推动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从而实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精细管理和智能决策。为了确保这八个字的落实,我们也安排了一些专项举措加强推广的力度,概括来说四个方面:一是广泛征集一批技术力量强、服务效果好的数字化服务商,优秀的数字化服务产品,以及相关的服务。二是总结推荐一批数字化赋能标杆中小企业的案例,从而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三是组织创新中国行、中小微企业云服务大会、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高端论坛等一系列的活动。四是利用“企业微客”等线上平台开展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相关方面的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