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与AI总裁、IEEE Fellow 周伯文
近期,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要求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就是“数字基建”,主要发力于科技端及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主要集中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5G基站建设等领域。不难看出,数字基建不仅仅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动力的新型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是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拐点。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数字基建的推行,除了基础设施的铺设和搭建之外,还需要能有效地将其转化成社会经济新动能的方式和接口。因与传统产业可以直接投入市场不同,数字化基础设施直接被企业应用的门槛较高,需要有具体的服务、产品、供需连接作为接口;而能够快速将企业、政府及其他各产业的数字化需求与数字基建整合并实现高效链接的接口,则需要依赖智能供应链,这一驱动数字基建快速运转的“新轴承”。
推动“比特”更聪明地移动
释放中国经济新动能
数字基建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其实,早在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然而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数字基建推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现,加速发展数字基建势在必行。
疫情使得数字基建成为社会共识,网上购物、云视频、云办公成为大众日常,而其背后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基础设施。数据显示,2020年2到3月各省推出并集中开工一批重点项目,截至3月10日已有25个省份出台重点项目计划,项目规模超过49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7.6万亿元,数字基建前景巨大。
毫无疑问,疫情过后及其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数字基建都将是抵抗经济下行,驱动政策、产业创新及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和核心,将成为由技术红利催生的新一轮经济红利。数字基建为未来经济转型奠定基础,带动5G的大规模应用,带动数字与信息经济发展,调节经济下滑的结构性问题;而传统基建在于补上发展过程中的短板,托底经济保障就业,使得经济不能出现大的下滑,出现不可控风险。与以“铁公基”和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基建”时代有着本质不同,“数字基建”被赋予了新科技的内涵,不仅带来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爆发,而且会推动其在政务管理、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数字基建”本质上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但长远来看,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过程。如果把世界分成“原子”和“比特”两个孪生世界,“原子”是物理世界的基本单元,对应的“比特”是信息世界的基本单元。我们的经济活动可以从根本上理解为对“原子”“比特”的移动与整合,从而创造价值。一个基本的观察是移动“比特”比移动“原子”更高效,在疫情等特殊情况下,甚至“比特”的移动是唯一选择。传统基建下的“铁公基”,是把“原子”搬运好;而数字基建则是更聪明的把“比特”搬运好。这两种形式相互依存,为了更好地移动“原子”,就必须聪明地移动“比特”,使其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创造一个跟物理世界匹配的孪生数字世界。在这个孪生数字世界,我们能更好地移动“比特”,进而更有效地提高“原子”移动的速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体验。在有些情况下,我们通过“比特”的移动可以取代部分“原子”的移动,比如远程办公协同、视频医疗等。
数字基建的产业融合
需要超级平台作枢纽
对“数字基建”的建设,首先要明确,供需之间是否能进行有效对接及协同发展。我们观察到,当前的数字化建设正在由消费端向产业端延申:通过多年的数字化建设,消费端的改造空间正在逐步递减,而产业端的发展空间则是方兴未艾;一手牵着消费端,另一手牵着产业端,“数字基建”是数字经济时代“流通端”的加速器,它承载着产业互联网转型的重大历史使命。为了让数字基建投入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明晰的价值,需进一步依赖于使用它们的产业主体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改造,即企业、政府机构与社会服务机构。在此过程中,新兴技术想要融入产业,融入真实的政府、企业需求,必须有超级平台、接口作为枢纽,承担“数字基建”由战略、资本、技术资源,向产业红利与社会价值过渡的转换。
因为,与AI在产业中规模化落地的挑战一样,从国家战略到资本红利,再到产业化场景痛点,直至最终实现价值,数字基建的落地和产业融合同样需要构建与产业场景的沟通机制、触达机制、融合机制。以京东为例,通过长期在供应链领域的探索和沉淀,经历真实需求和行业痛点打磨而成的智能供应链,就是深度融合后的最佳例证。
作为京东四大核心业务版图之一技术与服务的代表,京东智联云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前沿探索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能力更强、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有机体,成为连接物理和数字世界,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有力推手。通过ABCDE战略,即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loud(云计算)、Devices(IoT)和Exploration(前沿探索)的技术融合,凭借京东在生产、流通、消费三大应用场景的实践积累,以“智能供应链”为代表的具有京东优势的“数字基建”,在上游,可以提升产业资源配置能力、协同能力及服务支撑能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帮助传统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在消费端,可以让消费者更便捷地享受到“好产品”“好价格”“好服务”“好体验”及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智能供应链是驱动数字基建
快速运转的“新轴承”
传统供应链是基于“人找货”,根据消费者需求到上游找供应链,沟通厂家生产商品给到消费者,传统的基建“铁公基”有效服务于货品的送达,这是移动“原子”的过程;而京东智能供应链,在移动“原子”之外,还在移动“比特”,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让传统供应链运转更高效,并让“比特”具有“向量”属性,减少不必要的“原子”移动,提升效能和节省成本,真正的做到“货找人”。从传统供应链到智能供应链,正如传统基建到现在的数字基建,其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一个跟我们物理世界匹配的孪生数字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能更好地移动“比特”,更有效率地提高“原子”的移动速率。
以京东零售物流为例,京东的货有几十亿的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而每个SKU有着更多维度的信息内容。我们通过仓储、分拣、配送等环节精确的送到客户手中,背后移动着各种携带“向量”信息的“比特”,在无人仓内利用AI的能力对所有的商品进行分类存储、分拣配送,也是“比特”的作用。所以通过“比特”的移动,可以更高效地搬运“原子”。此外,移动了“比特”,很多时候就不需要移动“原子”,这是非常高效。比如在疫情期间,远程办公、云视频会议就是通过移动“比特”的方式取代移动“原子”,既降低了社会成本,也降低了疫情风险。
疫情是一面镜子,无论对政府还是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价值凸显。疫情期间,京东智联云相继发布的应急资源信息发布与匹配平台、智能疫情助理、云视频会议服务、线上课堂与编程课程、远程家庭医生等都是在移动“原子”基础上移动“比特”。截至目前,京东智联云已帮助上千家政府、医疗机构紧急寻找并在线交付应急抗疫物资累计超过6.6亿件,为3000多个企业提供免费远程视频会议服务,保障数十万学生“停课不停学”,帮助数百万用户通过科技手段抗击疫情。而这背后是基于京东ABCDE战略打造的人工智能平台、智能物联网平台、智能供应链平台及云平台等的资源和技术能力,目前都已成为智能供应链不可或缺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新基础设施的核心设施。
以智能供应链为核心抓手,以数字企业、数字政府为核心场景,以协同京东集团打造的零售、物流、金融、城市四朵云和繁荣丰富的生态系统为核心依托,京东智能供应链打穿了从底层资源到上层应用的全方位服务,筑建了驱动数字基建快速运转的“新轴承”,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提供新动能和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