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显示材料和设备加速突围

中国液晶面板产能已经问鼎全球,伴随着面板产能大幅提升,上游关键原材料和相关设备的需求也急剧增长。相较于巨大的面板产能规模,国内显示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依旧薄弱。数据显示,我国显示器件(面板)上游材料本地化配套率为55%,上游装备本地化配套率保持在15%左右。
发布时间:2020-04-15 13:26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谷月

目前,中国液晶面板产能已经问鼎全球,伴随着面板产能大幅提升,上游关键原材料和相关设备的需求也急剧增长。相较于巨大的面板产能规模,国内显示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依旧薄弱。数据显示,我国显示器件(面板)上游材料本地化配套率为55%,上游装备本地化配套率保持在15%左右。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我国面板产业在全球地位的迅速提升已经对上游形成比较明显的拉动,我国显示产业替代性材料规模以及设备本土化覆盖率正逐年提升。

对外依存度较高

日本在全球显示产业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生产设备、检测设备、上游关键原材料方面综合实力最强,比如精密涂布设备、曝光设备、高端光刻胶、高端膜材等。随着液晶面板制造业日趋成熟,利润空间越来越低,日本正逐步退出面板制造环节,但是在上游核心材料和核心装备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

韩国显示产业链基于三星、LG两大面板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政府对相关产业扶持,除了部分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材料和装备仍需要从日本进口外,其大部分核心原材料、生产装备、检测设备已实现本土产业链配套。

德国在全球高性能混合液晶材料核心技术和专利上有着极强的竞争力,其中Merck公司在高性能TFT液晶材料市场中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中国显示企业在上游材料和设备领域与外国的差距较大,关键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全部依赖进口。”鼎材科技董事长任雪艳向记者透露,比如OLED蒸镀机、曝光机、像素缺陷检测及修复设备等;在材料领域中,越是在生产工序前段用到的材料、生产中留在产品中的材料、技术复杂程度越高的材料,国产化率越低,比如彩色光刻胶、PSPI有机胶、OLED发光材等;在制造链后端,容易返工的材料、制造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的国产化率相对高一些,比如湿化学品、显示模组段用到的偏光片以及制程保护膜等。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显示行业产值约为1972亿美元,其中,我国显示器件(面板)产值的全球占比约为37%,而上游材料的全球占比只有15%,上游装备的全球占比则只有6%。相比显示器件(面板),材料和装备是我国显示行业最薄弱的环节。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表示,我国显示产业起步较晚是中国显示上游产业发展弱势背后的客观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我国制造业在材料和装备基础上还比较薄弱,这与前期产业粗放式发展模式有关。

面板拉动上游迅速发展

有数据显示,我国显示器件(面板)上游材料本地化配套率为55%,上游装备本地化配套率保持在15%左右。

不过,我国显示器件(面板)在全球地位的迅速提升,已经对显示上游形成了比较明显的拉动效应。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替代性材料规模以及设备本土化覆盖率正逐年提升,中游面板制造企业的现地采购比例也逐渐上升。

CINNO Research设备数据库显示,整个显示产业设备可以分为17大类。2017到2019年的模组检测设备国产化完成度接近50%,目前基本可以实现替代。在自动化、模组贴合/绑定等领域,国产化提升较为迅速,均达到20%左右。另外,多种关键工艺设备,如激光切割机、曝光机、有机材料蒸镀机、自动光学检测仪器等实现了零的突破。

在材料方面,根据CINNO Research资料,2019年,中国平板显示材料市场规模为1900亿元,其中主要为LCD相关材料,占比约91.4%。TFT-LCD产品中占比最大的材料之一——背光模组的市场规模已达400亿元左右。目前国内已经有一批优秀企业进入该领域,并且在技术上也逐步缩小和国外及中国台湾龙头企业的差距,该领域国产化渗透率已经较高。

另外,中国偏光片市场的产能占比已经全球领先。目前,日本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27%,韩国产能约占26%,中国台湾产能约占16%,而中国大陆产能约占31%。目前中国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绝大部分偏光片厂商前来投资建厂。

除偏光片和背光源外,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光刻胶等本土化配套比例也比较高。

整体竞争力仍待提升

徐曦强调,中国显示产业上游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国外企业把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产品带到中国,并实现本地化生产;同时,也离不开国内企业的厚积薄发,使替代性材料和本土化设备越来越多。“虽然进步十分明显,但上游供应链的厂商还是需要与面板企业紧密配合,在材料科学、电子科学、光学、机械加工等领域坚持创新。”他强调。

欣奕华品牌推广部经理傅一元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显示上游企业应继续围绕显示面板上游关键原材料和设备的国产化配套进行技术攻关,同下游面板客户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开发和产品测试,实现更多细分品类的专利产品上市,提高国产化配套比率,降低国内面板企业生产成本,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对于未来我国显示产业链上游企业应如何发展,赛迪顾问高级咨询师刘暾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增加研发投入,加速提升材料及设备的核心技术能力;二是加大对高精尖产品的关注,优化产业布局;三是提升本地配套产品的品质;四是加速引进材料及设备(包括二、三级)上游供应商在国内建厂;五是利用行业资源,拓展业务范围,实现跨领域合作。

胡春明分析认为,中国大陆的显示设备和材料企业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未来还需要形成比较优势,建立完善的产业生态链。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