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每年都会增加——访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

具体来讲,包括研发的数字化、生产的数字化、管理运营的数字化、服务的数字化等。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和提升的大环境下,需求的个性化会引发供给的个性化,个性化产品、个性化生产、个性化服务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更好的体验。
发布时间:2020-04-29 15:27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徐恒

据统计,从2012年至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2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从20.8%扩大到34.8%。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表示,根据相关测算结果,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首次超过30%,这标志着中国数字经济已经从量变走向质变,从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全面融合已经开始加速。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线下经济的脆弱性,同时凸显了数字经济的优势,也让很多人对在线学习、在线上岗等数字生活来了一次“强制体验”。

“未来两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每年提升两个百分点以上是可以期待的。”张新红做出判断。

数字经济将加速发展

据介绍,总体上看,未来几年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态势明显。

首先,人们对数字经济认知快速提升,政策环境趋好。可以说,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需求和潜力巨大,压力和动力十足。现在大家基本都认识到了数字经济是数字变革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对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打造新动能、推进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等有极为重要的进步作用,对数字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理也看的越来越清楚。这种情况下,各方面对数字经济发展会更加重视,对数字经济的期待也会进一步增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各地两会也都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重要议题和战略决策。各级政府都对数字经济高度重视,数字经济所在的政策环境会进一步趋好。可以想象,未来发展数字经济会继续成为全社会热点,在学习和讨论增加的同时,各地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会密集出台。

其次,数字技术及其创新应用方兴未艾,新业态、新模式还会大量涌现。在过去的十年里,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技术快速发展,应用模式创新步伐加快,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但与未来相比,今天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还真的只能算是第一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应用的深度、广度、高度都会进一步提升,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商用化应用步伐加快,更多的技术创新还在酝酿之中。这些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会引发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协同制造、数字孪生、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等领域出现更多的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最后,中国数字经济实践丰富,独特优势将进一步发挥。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创新之多、渗透之广、影响之深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可以说,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实践极为丰富,不仅积累了经验,也提振了信心。目前,中国在信息网络、物流体系、支付体系等新型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取得领先地位,在产业构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也打下了雄厚基础,再加上得天独厚的网民大国优势、政策优势、后发优势、文化优势等,抓住历史机遇,发展数字经济、释放数字红利、构建数字优势值得期待。

“宅经济”对数字经济影响深远

张新红认为,疫情的出现促成了2020年中国宅经济的爆发式成长,反过来加速了数字经济向各个领域的渗透,许多领域数字化的拐点提前到来。总体上看,宅经济的爆发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全面和深远的。

一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长期的停工和非正常开工终于迫使更多企业下定了数字化转型的决心。智能机器人、远程办公、在线销售、在线培训、在线服务等成为更多企业的新选择。过去很多严重依赖线下场景的领域,如房地产、旅游、电影、运动等都开始尝试网上服务。就像网民用惯了互联网和手机就再也离不开一样,这些企业一旦走上数字化之路也将一直继续下去。

二是2020年会成为真实版“远程办公元年”。远程办公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期。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一些科技企业率先实现远程办公模式。其后人们期待着更多企业能进入远程办公行列,呼唤着“远程办公元年”的出现。但受习惯影响,进展比较缓慢,大规模企业的远程办公景象迟迟没有到来。这一次,疫情迫使更多企业主动或被动拥抱远程办公,首次出现了大规模、普遍性的远程办公,“狼”真的来了。

三是一些重要关键领域的数字经济拐点提前到来。大中小学校无法正常开学,“在家上学”成为普遍选择,使得在线教育和培训的拐点提前到来。原来预计这个拐点可能还需要3~5年才能到来,现在一下子就实现了。在线教育的渗透率有可能从原来的10%提高到20%。同样,那么多人不能正常到医院看病,也使得“在家看病”显得迫切而现实,在线医疗也将提前迎来拐点。

四是灵活就业大量增加。疫情结束后,会有人因为新一轮的淘汰被迫留在家里,也会有人在疫情结束后会主动选择留在家里。有了这几个月宅在家里的经验,灵活就业、在家创业和就业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近期,中央在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治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时强调,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鼓励灵活就业。相信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对推动灵活就业会有新的认识和措施,创造更积极、更宽松的就业政策环境。

五是催生一批新的需求和新的供给。突然间有了那么多的时间呆在家里,而且是与全家人一起呆在家里,会发现原来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有那么多的事情过去该做而没有做。除生鲜、零食、网游、视频这些容易预见的需求被进一步激发外,瑜伽垫、拉力器、烘烤机、打蛋器、理发工具、上门服务等都成了热销产品。随着宅在家里的人增多和时间增长,原来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得以释放,更多的新需求也将被创造出来。新的需求会产生新的供给,相信用不了多久,人们会发现以前根本想不到的产品和服务涌到了眼前。

六是孵化催生一批新的大型或超级平台。正像当年非典诞生成就了淘宝平台一样,这次宅经济也会使得一批新的大型甚至超级平台脱颖而出。这些平台也许会出现在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领域,也许会出现在农业、制造业、康养、金融、房地产领域,也许会出现在我们现在还想不到的领域。

制造业数字经济呈现八大趋势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可以分为数字产业化(如信息基础设施、软件、电子制造业)和产业数字化(如移动支付、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2018年,产业数字化总量达24.9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接近80%,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有人认为,2020年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需求将进一步培育和释放,制造业数字经济发展将走向深入。对于产业数字化,尤其是制造业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张新红认为制造业数字经济将沿着以下几个方向向前发展:

一是数字化。制造业的所有要素及其环节将越来越多地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效率、发现新需求、创造新价值。具体来讲,包括研发的数字化、生产的数字化、管理运营的数字化、服务的数字化等。

二是网络化。制造业的资源配置将更多地建立在互联网之上,数据、技术、产品、生产能力、人才、资金、渠道等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会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获得,并通过互联网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方面,产业互联网是一个典型应用。

三是数据化。大数据在制造业中的作用会更加普遍、更加重要,需求捕捉、产品推送、研发和生产的改进、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等越来越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以数据行动,数据驱动一切成为可能。

四是智能化。越来越多的工作将由智能机器人参与完成,机器学习的应用会更加普及。

五是平台化。通过平台整合供给和需求并实现智能化匹配,实现利用全社会的资源服务全社会。平台经济的资源动员能力、快速匹配能力和强大的赋能效应是过去单个企业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对于整个制造业而言,多数细分行业都会出现专业化的垂直平台,“一业一平台”趋势明显。对于具体企业而言,如果没有条件建设平台,也应该学会使用好别人的平台。

六是生态化。平台经济无边界地发展必然会带来生态化扩张,海量的供给与海量的需求一旦结合会产生新的需求和供给。制造企业尤其是平台型企业利用积累的数据、技术、渠道等会发现更多的市场需求,以此为基础可以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将从价值链向生态圈转变。

七是个性化。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和提升的大环境下,需求的个性化会引发供给的个性化,个性化产品、个性化生产、个性化服务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更好的体验。

八是共享化。所有能共享的终将被共享,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利用共享经济平台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让自己拥有的资源产生更大的价值。在这方面,产能共享将是主战场。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