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末,在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的倡导和推动下,国务院于1998年7月批准成立国家会计学院,由财政部代管,教学管理依托清华大学。2002年财政部发文将学院更名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2012年学院纳入财政部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建院以来,学院秉承朱镕基总理题写“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办学宗旨,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大中型企业以及社会中介机构培养了大批会计和审计高级专业人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筹建发展至今已有22年光阴,其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实现了移动办公办学和无纸化办公办学,信息化建设理念也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学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同类培训、研究生教学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校长秦荣生说。
信息化建设从五个方面发力
学院目前的课件、参会资料均能从移动端下载,并可以在线做笔记。信息化为教务管理、学员服务、教学支持工作的高效有序展开提供了有力保障。教务管理信息化侧重客房资源、教室资源、课程安排等资源配置的智能化,办班办会过程中所需配套服务通过在线流程实现。针对培训学员周期短流动频繁的特点,借助新媒体微信为学员提供移动服务。目前已实现了线上报名、自助报到(5台自助报到机可支付和取退房卡)、自助缴费和充值、课件资源的在线获取、在线签到、在线下载证书、在线交互等。学院的培训教室已配置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包括激光投影仪、LED显示屏和音频处理器,全方位提升了学员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同时每间教室的高清监控为教学督导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清录像和后期制作为学院的远程教育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据秦荣生介绍,本着“基础设施先行、系统逐步完善、资源建设与数据管理并重,安全保驾护航”的原则,学院主要从以下五方面发力,开展信息化建设。
第一,信息化基础设施日益增强。学院建成覆盖全校的高速校园网络,无线校园网覆盖学院室内外热点区域,2019年开通了联通的室外5G信号。建成覆盖学校各教室和会议场所的多媒体教学和视听环境,可满足日常教学、中等以上规模的学术会议和重要活动的需要。
第二,信息系统逐步扩充和完善。完成三大基础平台建设,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共享交换中心。支撑党建的平台有智慧党建;支撑行政管理和日常管理的系统有OA系统、“一站式服务大厅”;支持办班办学的系统有智能教务系统;支撑财务管理的系统有酒店系统、支付中心、财务内控系统、智能订票系统;支持校园管理的平台有:数字化安防系统。这些系统都实现了移动办公。
第三,图书资源和数字资源日益丰富。图书资源和数字资源逐年扩充,已建成的媒资系统将主要用于学院的数字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的同时学院也注重学生阅读环境的提升。
第四,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不断加强。目前已完善并落实信息网络安全综合管理制度,以“控制风险”代替“防范威胁”;以“持续跟踪系统健康状态”取代“关注应激响应事件”;多视角考量信息化安全工作,逐步提高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
第五,数据管理工作走上正轨。2015年年初建立了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组织机构信息、员工信息和培训班信息用了规范、统一的数据标准,并在各系统中共享,2015年年初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成,该平台的建立为学院未来数据治理奠定了基础。目前,学院已完成数据治理和应用的信息化模块主要有:预算管理业务模块、支出管理业务模块、合同管理业务模块、采购管理业务模块等。
数字校园建设两大瓶颈
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要迈上新台阶,需要着力解决两方面难题。
第一,数据治理和系统集成问题。目前学院的数据共享平台已经给数据治理打好了基础,但是数据资源没能完全做到统一规划与管理,部门数据缺乏规范和标准,数据质量堪忧,学院的数据资产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学院计划下一步的突破从学院的管理层面着手,建立应用驱动、统一管理和逐步建设三位一体建设机制,保证数据质量并实现数据的应用价值,计划在数据治理方面以班级库、学员库、师资库和课程库四个数据域为抓手,建立数据规范、推动全院数据治理工作,在系统整合方面以学院核心业务系统(即OA系统、教务系统、酒店系统和财务系统)融合为起点,实现各业务流程和数据的融合。
第二,突破应用的瓶颈。当前,学院的信息化建设基本满足学院的需求,将来学院的数字化建设应该更有效地支持学院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因此,“学院挖掘更具价值的学员智能应用成为另一个瓶颈。学院打算从个性化应用及创新化应用作为突破口进行开展工作。”所谓个性化应用即“以用户为中心”的应用形式,针对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服务应用策略和方式,敏捷地提供不同的信息化应用服务。学院可以根据学员的信息数据和行为数据获取学员的培训兴趣和培训需求,实现精准营销,随时为学院的高端培训项目、科研项目和管理项目提供个性化的数据支撑。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全面感知学院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院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学院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实现学院的智慧运行,为智慧学院提供更多的创新化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三驾马车”齐驱 保障学院工作有序运行
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疫情期间,学院积极应对、快速反应,对学院研究生教育做出科学规划。“教学管理、学位管理、行政办公三驾马车齐驱,以网络数字化方式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秦荣生说,并对具体工作做详细介绍。
第一,教学管理。自2020年2月24日起,学院应用“学院直播平台”、“腾讯会议”软件进行网络直播授课,境外合作研究生项目应用“Zoom”软件平台直播授课。在期末考核方面,授课教师均采用了科学灵活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考察,如案例报告、课程论文等。学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网络教学工作,在前期准备期间,认真开展在线教学模式调研和直播平台功能评估,提早制定直播教学规划,组织全体教师、学生、督导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平台使用的线上培训以及与授课教师的一对一模拟练习,制定了直播课堂纪律、线上考勤规定、线上教学评价等规定,最大限度地保障直播课堂顺利开展且与面授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第二,学位管理。学院对疫情期间的论文过程管理进行严格管控,研究生导师均通过微信、邮件、腾讯会议等网络方式进行论文指导,并将指导情况电子版发送给研究生部备查。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研究生部与部分需重点关注的学生以微信、电话等方式保持充分的联系,关心并督促其论文写作情况。论文答辩方面,学院计划将在5月20-21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2020年春季答辩工作,即答辩评委在院内答辩教室进行线下现场评议,答辩学生运用网络软件进行线上答辩。推进研究生课程直播及线上学位论文工作,保障了学院研究生在疫情期间可以“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同时也推动了学院学位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
第三,行政办公。学院自2月3日启动“线上办公”后,积极拓展“非接触式服务”来保障学院教学、科研和会议等服务需求。其一,线上办公系统。学院在OA系统、智能教学管理平台、智能财务内控系统办公的基础上,通过线上统一领导、统一推进、统一协作,助力一线教学“网上办”。其二,覆盖核心业务线上办理场景,服务无缝衔接。学院公文管理系统已经实现电子印章服务,在原文制作、流转、储存服务的基础上接入电子签名、电子用章功能,帮助学院各部门实现全程无纸化、零接触办文需求。其三,教学、科研业务及时线上审批。移动审批系统是学院的集中线上审批平台,各类防控任务、管理工作,比如人力部署、任务安排、公文签发等都直接汇总到一个平台,手机就能审批。提供灵活定制,各部门可以直接根据业务办理需求自定义审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