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顺势而为,工业重回主城区速度明显加快
随着“工业进城”“都市工业”等概念热度的日益升温,工业重回主城区速度明显加快,不少大城市都在加速发展都市工业。据赛迪城区经济研究小组观察,南京、杭州、成都、福州等新一线城市均明确提出工业回城、工业重回主城区。以南京为例,在2020年4月11日推出的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四新”行动计划中,南京首次将工业列进各城区考核,提出2020年南京新型都市工业产业规模要达到600亿元,也是南京主城实施“退二进三”二三十年来,首次对玄武、秦淮、建邺、鼓楼和雨花台五个区各下达上百亿元的新型都市工业产业指标。除南京外,杭州、成都、福州等一二线城市也在加快工业回城的步伐,杭州提出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成都启动金牛现代都市工业港1号项目,福州提出打造“都市工业”综合体等。工业重回主城区背后是技术革命对工业价值的重塑,是深度工业化的重要体现。工业重回主城区,并非将传统产业回城,而是要在主城园区发展新兴、高端的现代都市工业,让产业加速迭代,引制造“进园上楼”。
归纳来看,工业重回主城区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从集聚方式上,主要以园区作为产业承载载体,突出专业园区承载与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福州的金山工业园“升级版”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强调大胆创新打造土地节约集约“先行区”,提升工业园亩产效益,突出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立体发展、集约使用土地为切入点,提升拓展发展空间,根据产业的特点适当提高容积率。
二是从产业方向上,主要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耗较低的都市工业及先进制造业为主。比如,南京发展都市工业,可以用更高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低能耗的新产业,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在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是从目标定位上,主要以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夯实区域核心竞争力作为重点目标。如位于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西区的成都市金牛现代都市工业港1号项目,该项目涉及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智能设备等产业,力争三年打造特色优势突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总收入达千亿规模的金牛现代都市工业体系,构建人、城、产一体的“现代都市工业示范园区”,旨在强化树立“产业立区”理念,以增强产业的市场控制力为核心,加快构建以总部经济和新经济为方向,以现代都市工业、现代商业商贸、现代科创服务为主体的都市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金牛区产业核心竞争力。
表1 国内主要城市工业重回主城区动态
二、大有可为,城区发展新型工业具有明显基础优势,也承载着发展制造业的使命
城区发展工业及制造业是打通区域创新链,配置产业链的关键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是发挥创新的主体,而制造业是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节点,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创新需要制造业,科技创新中心离不开强大的制造业,没有制造业将导致“科创空心化”。城市主城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城市创新动能、治理效能、营商环境以及交通区位优势的集中体现区,其拥有非主城区所不及的配套完善的生产、生活服务和基础设施,这些基础优势是发展新型工业的关键要素,而城区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更加强化了这一优势。同时,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还要求城市发展高质量制造业,而作为城市化发展指向标的城区也承载着发展制造业的使命。
提升高科技制造业水平,深化产学研融合,对北京、上海、深圳乃至其他城市建设科创中心、推进创新发展十分必要。近年来,上海提出振兴“上海制造”品牌,深圳希望重振实体经济,而北京在制造业发展空间有限的条件下,需要更大的创新链概念,包括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等,也需要面向全球、面向全国的产业链。打造新的创新链,合理配置产业链中作为关键抓手的先进制造业环节,打造制造业高水平产业基地,日渐成为城区发展新型工业、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城区发展工业制造业,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重要抓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只有稳住经济基本盘,才能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其产业链条长,在疫情后是先发领域,制造类企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企业能够快速实现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转换应用,成为保产业链稳定的重要一环。城区作为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指向标、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发展新型工业的主战场,更应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把握稳中求进工作要求的主方向,积极恢复发展工业制造业。
提升城市话语权,夯实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工作。国际经验表明区域的发展离不开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支撑,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背景下,城市也应积极推进深度工业化,加快突破一批先进制造业关键技术、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与关键产品,提升技术含量,努力推动城市在全球先进制造业分工体系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城区作为城市政治、经济的中心,是城市品牌形象的核心灵魂,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其更应该掌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产品和技术,推进城市产业创造性转变,提升制造产品质量品牌,切实掌握先进制造业发展主动权,提升城市话语权,夯实城市乃至区域竞争力。
三、有所作为,城市“深度工业化”需要“谋战略、扛大旗、推动新四化”
城市及城区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实现现代城市化、深度工业化的要求,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城区的创新能力、发展条件和战略优势,系统研究城市、城区工业制造业战略定位、产业空间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切实做好“谋战略、扛大旗、推动新四化”。
谋战略新时代城市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向特质化、差异化。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发展需求和路径选择,唯有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城市定位、科学做好城市的诊断、挖掘自身优势、找准城市定位、集聚优势资源和力量,明确城市发展重点才能有所为、有所突破。作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城市战略要在系统研判自身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同时,坚持国际视野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明确城市中长期发展构想及目标,围绕产业体系、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治理、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和系统谋划。对外对标借鉴、全面诊断、明确差距;对内统一思想、拓展视野、统一目标、集中智慧、形成合力,以城市战略为牵引,推进战略设计与落地实施紧密结合,有效发挥城市战略对城市发展的指导意义和推进作用。
扛大旗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而言,应充分依托自身产业基础优势领域,加快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以量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把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及世界性产业集群作为城市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培育千亿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也应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尤其是收入在百亿元以上、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通过充分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领头羊”作用,加快打造百亿企业优化产业集群创新生态体系,兼顾对产业集群内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的培育,激活各层次主体活力推动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动新四化深度工业化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的工业化,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来提高质量和竞争力,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工业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体现在城市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产业发展的融合化、工业流程的智能化和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四个方面。
首先,体系现代化。城市产业体系应以现代化为升级方向,强化以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升级。
其次,发展融合化。高精尖产业发展最新趋势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商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和利润增值空间日益向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转移,传统制造商逐渐向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品牌运作、系统解决方案等生产服务业领域发展。
第三,流程智能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城市产业发展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领域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以智能制造、柔性制造、智慧制造等为特征的新型生产模式与组织方式不断涌现,企业竞争力水平更多依靠智能化技术装备和智慧管理水平,城市在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应顺应产业技术化发展趋势,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第四,设施数字化。以新基建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底座,在城市发展工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过程中,应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在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移动化、数字孪生等关键数字技术领域及相应设施方面,提升城市及园区的数字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