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2020年,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成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具有国家经济中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随着地位的迅速提升,国家和地方政府持续出台配套政策和规划,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将促使充电桩产业加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赛迪顾问发布了《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从产业环境、产业现状、行业趋势、投资价值与赛迪建议五个维度为政府、投资者和企业解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
目 录
以下为部分报告内容
第一章 定义及内涵
基本概念
定义
电动汽车充电桩是电动汽车的能量补给装置,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安装于公路、办公楼、商场、公共停车场和住宅小区停车场等场所,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类型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接入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直接为电动汽车充电。
分类类型
充电桩的分类以技术路线与服务对象分类最为常见。按照技术路线,可分为直流充电、交流充电、无线充电和换电。
交流充电桩输出交流电通过车载充电机转换成直流电给车载电池充电;直流充电桩是直接输出直流电给车载电池进行充电;无线充电是将电能转换为无线电波,再由无线电波转换成电能,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提供能量;换电是通过更换电池的方式实现电动车电能的补给。
公共充电桩是为社会车辆提供公共充电服务的充电桩;私人充电桩是为车主提供充电的充电桩;专用充电桩是为单位或企业内部人员使用的充电桩。
产业链全景图
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链上游为充电桩部件与设备制造环节;中游为充电运营环节,包括充电桩和充电站建设和运营服务;下游为后服务市场环节,如在充电时获得大量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对外提供增值数据服务。
充电桩产业链中许多企业为了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融合设备制造、充电建设和运营服务于一体,如特锐德;一些上游硬件制造商也拓展至充电桩建设及运营服务领域,如万马股份。
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链全景图▼
第二章 产业环境
政策环境
国家扶持政策推动充电桩产业发展
国家政策的扶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从2015年至今,国家及各地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二十多项关于充电基础设施的支持政策,让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共同发力。
2019年3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的范围,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充电桩作为融合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不仅能补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短板,更是实现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优良入口。
2020年4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三部门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至2022年底,进一步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随着“新基建”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引导运营商和消费者提升充电桩使用效率。
上海市鼓励智能充电桩建设和对现有桩智能化改造。
广西和上海鼓励充电桩运营信息接入区域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平台及政府监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将迎来一波红利,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主要政策▼
经济环境
车桩协同发展更为关键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是中国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拉动消费、加大投资、提振经济的战略举措。而充电桩短缺严重制约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以2018年为例,当年国内生产总值91万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万亿元、汽车类商品零售额4.2万亿元。仅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GDP4.6%、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呈稳步上升趋势,从2015年的1.3%上涨至2019年的4.7%,复合增长率高达37.9%。
汽车消费对拉动内需、发展经济有着强劲的基础性作用。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发展的必由之路。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对当前疫情下汽车行业和经济恢复强劲发展有着不可缺的战略作用。充电桩产业的加速崛起将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创造很好的外部环境。
2018年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GDP比例(%)▼
2018年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
社会环境
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汽车排气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大城市PM2.5污染的52%排放源是机动车尾气,机动车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害物质达100多种,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市民的身心健康。
新能源汽车具备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的优势,能显著改善城区空气质量。纯电动车主要污染排放远低于燃油车,二氧化碳排放比汽油乘用车减少高达30%。为进一步解决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问题,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应坚定地走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
根据对新能源汽车车主的满意度调查,用户普遍认为充电难(56%)和远行难(51%)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问题,要迅速有力推进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
技术环境
多技术混合布局满足不同情景
现有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的充电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交流充电、直流充电和换电技术。未来,国内充电方向将向大功率充电和无线充电拓展。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主要方式为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在公共充电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8%和42%。交流充电桩功率一般较小,充电速度一般较慢,主要安装在住宅小区停车场等地。直流充电桩功率较大,充电速度较快,主要安装在高速公路的充电站、商场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等地。未来的充电网络也将是多种技术混合布局,满足不同车型和场景的充电需求,私人桩以交流慢充为主,公共桩以直流快充为主、慢充为辅。
换电技术受制于各厂家电池规格不统一和换电商前期投入非常高等因素限制,即难以在不同车型中应用,又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换电技术显著减少补充电能时间,可以在五分钟内完成,与加油时间类似。由于显著降低电池成本存在严重瓶颈,虽然换电技术开展早但大规模推广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电动汽车的主要充电技术比较▼
充电技术向大功率和无线充电延伸
未来,电动汽车充电新增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大功率直流快充,另一个是无线充电。
大功率充电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逐渐提升,电池容量越来越大,带来的是充电时间的延长。相较于普通快充功率的60-200kW,大功率充电功率高达350kW及以上,有利于提升充电效率,满足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短和续航里程长的要求。国网公司、星星充电和特来电等充电桩巨头和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已在研发大功率充电技术,北京、南京、深圳等城市已建成大功率充电桩示范站。但大功率充电技术仍面临电池发热、电网冲击大、充电标准不统一和成本过高等众多问题。未来,随着技术创新解决这些问题,大功率充电技术将加速渗透公共桩市场。
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已显现出了众多优势,比如使用便捷、节约空间、安全性高和环境实用性强,已成为电动汽车充电热点。国际无线充电技术较为成熟,宝马和奔驰等豪华车企品牌的无线充电技术已经通过了测试,并在宝马i8上成功应用。我国无线充电技术正处于技术研发阶段,一汽、北汽、广汽、上汽、比亚迪等车企已开展研发,中兴新能源与宇通已合力推出国内首个无线试验充电站。但相对于有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功率小、能量转换率低、建设成本高,未能解决充电时间长难题。在中长期内,无线充电将主要作为电动车充电的补充方式;未来,随着无人驾驶技术逐渐成熟、充电功率和能量转换率提升、充电标准完善和充电设备降本,无线充电技术的需求将变得更为迫切,商业化推广动力更为强劲。
以上为部分报告内容,如需获取完整报告,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赛迪顾问”,并留言0527-1,我们会第一时间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