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十四五”城市产业创新发展怎么办、怎么干

城市产业发展面临着新阶段、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在“十四五”城市发展与建设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产业发展在城市竞争力提升中的核心地位,紧扣城市在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加强对城市产业创新的战略、方向与路径的系统谋划,夯实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17 10:39        来源:赛迪顾问        作者:王高翔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世情、国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城市产业发展面临着新阶段、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在“十四五”城市发展与建设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产业发展在城市竞争力提升中的核心地位,紧扣城市在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加强对城市产业创新的战略、方向与路径的系统谋划,夯实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产业创新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四五“是我国迈进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城市在其中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

加快产业创新是城市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是布局科技前沿领域的重要途径,也是动能转换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产业发展是城市高质量发展使命的重要体现,关键在于加快城市产业创新。

加快产业创新是城市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 

“十四五”是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地区冲突不断升级,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迭出,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世界经济重心、世界政治格局、全球化进程、科技与产业、全球治理、世界秩序等面临前所未有大变革。城市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主体,应扛起深度参与国际竞争的使命担当,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更大作用。对比来看,我国一线城市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在规模、创新实力等方面仍具有一定差距,北京、上海、广州与深圳的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分别为24.41、22.32、25.5与23.79,远低于纽约的122.63、巴黎的86.22、东京的52.18。面向世界标准与国际一流的总体要求,城市更应加快城市创新产业发展速度与质量,实现“跟跑、并跑再到领跑”的突破。

加快产业创新是布局科技前沿领域的重要途径 

“十四五”期间,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将加速推进,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更为突出,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颠覆性技术普及时间越来越短,科技到技术再到产业发展的窗口期越来越窄,传统产业格局被打破、新的产业格局加速构建,这就进一步要求城市加快产业创新,超前布局一批科技前沿领域,在城市产业竞争中做好卡位,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加快产业创新是城市实现动能转换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资源环境约束瓶颈的越发收紧,过去在城市建设中不计成本的资源消耗方式难以为继。从内部来看,在控制城市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健康发展环境要求下,城市债务扩张遇到较大瓶颈,传统的土地财政模式也亟需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产业创新发展为核心的“创新转型、内生造血”已经成为城市新增长模式的关键突破点,城市将逐步实现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示范应用。

二、准确把握“十四五”城市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形势

随着全球竞争态势的变化与我国区域战略的加速推进,城市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动能结构和转化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和发力期 

城市产业发展的环境更趋复杂,需要科学分析和把握城市发展的新形势。

产业体系升级优化要求做好城市“产业新四化”  

城市产业体系在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体系现代化、发展融合化、流程智能化与深度工业化的“新四化”为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提出了新方向。一是体系现代化,城市产业体系应以现代化为升级方向,强化以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升级。二是发展融合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价值实现的关键和利润增值空间日益向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转移。三是流程智能化,以智能制造、柔性制造、智慧制造等为特征的新型生产模式正成为主流,城市产业发展正逐步进入智能发展。四是深度工业化,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背景下,城市也应积极推进深度工业化,加快突破一批先进制造业关键技术、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与关键产品,在全球先进制造业分工体系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取得更大的话语权。

城市竞合关系变化要求城市加强区域产业联动 

我国区域战略稳步推进,城市、区域间的经济流动日益频繁,区域经济联系显著增强。作为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单元,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美国五大湖城市群,伦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均在全球竞争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城市之间的竞合关系也逐步从“封闭自生、零和竞争”向“开放协同、多元共赢”的城市群合作发生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城市必须在城市群发展中找到自身产业分工位置,以产业链嵌入区域分工链与价值链,加强与区域中心城市的联动和外围省市的带动,共同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城、产、人”互动关系变化要求城市全面转向产业创新支撑 

城市、产业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贯穿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始终。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提高,过去依靠产业吸引人、人繁荣城市的“产-城-人”互动正逐步转变为优质城市生活吸引人、优质企业跟人走的“城-人-产”的发展逻辑。2017年初以来,武汉、西安、成都、郑州、杭州、南京等城市先后出台优惠政策,掀起人才争夺战,纷纷“广栽梧桐,争引凤凰”。产业作为“留人聚才”的核心,在“十四五”期间更应摆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突出位置,以抓产业牵引人口导入,以产业为核心实现“城、产、人”的高效互动和有效联动。

三、系统布局加快推进“十四五”城市产业创新

“十四五”期间,城市在产业变革加速和区域战略推进的大背景下已经进入了“不进则退,慢也是退”的关键阶段。

“冲击快、转型慢”交织,供给侧与需求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变,亟需城市在产业创新发展上系统布局、多点发力,强化战略布局、集群驱动、生态推动与设施带动,加快实现城市产业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强化城市产业战略布局 

实现城市产业创新的突破式发展,关键在于对新时代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的系统谋划。“十四五”期间,城市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向特质化、差异化,唯有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城市定位、科学做好城市的诊断、挖掘自身优势、找准城市定位、集聚优势资源和力量,明确城市发展重点,才能在“十四五”期间有所为、有所突破。新一轮城市产业发展战略要在系统研判自身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同时,坚持国际视野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明确城市中长期发展构想及目标,围绕产业体系、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治理、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和系统谋划。对外对标借鉴、全面诊断、明确差距;对内统一思想、拓展视野、统一目标、集中智慧、形成合力,以城市战略为牵引,推进战略设计与落地实施紧密结合,有效发挥城市战略对城市发展的指导意义和推进作用。

加强旗帜性集群培育 

旗帜性产业集群是城市产业创新的主引擎,也是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使能器。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尤其是千亿产业集群对城市创新的驱动作用,依托自身产业基础优势领域,加快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以量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把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及世界性产业集群作为城市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培育千亿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也应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尤其是收入在百亿元以上、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通过充分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领头羊”作用,加快打造百亿企业优化产业集群创新生态体系,兼顾对产业集群内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的培育,激活各层次主体活力推动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抢占竞争高地。

强化产业创新生态支撑 

加快发展产业链、价值链中“润滑、助力、支撑”的科技服务、创新服务、金融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环节,充分发挥产业创新生态的支撑能力。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联动、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联动,打造“有吸引、有支撑、有布局”的产业创新生态环境。同时,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加快营商环境优化,对标国际规则和国内最佳实践,围绕政务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加强城市服务能力、治理能力与管控能力建设,提升产业创新生态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能力。

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创新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所提供的场景支撑。“十四五”期间城市应进一步“适度超前、小步迭代”,在技术和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依托新型技术设施的布局和高标准建设来丰富产业场景供给,形成具有较强特异性和竞争力的核心优势,以新型技术设施带动产业发展、应用繁荣与生态健全,形成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良性闭环,切实提升城市产业创新水平。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