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县依托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农户+基地的订单种植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带动示范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按照分工,我主要侧重负责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与中央部门相关的扶贫工作,协助分管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工作,以及招商引资,帮助当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地的一个亮点是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相结合,大力推进绿色发展,高载能行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由2015年的九成降到目前的不到一半,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工信部挂职扶贫干部、内蒙古商都县副县长王光平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经过了7年多的精准扶贫,特别是4年多的脱贫攻坚战,商都县贫困人口从2013年年底的19497户43008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224户471人,贫困发生率从17.1%下降到0.17%,10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20年3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出公告,商都县退出贫困旗县序列。
产业扶贫,打好绿色资源区位三张牌
商都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北部,总面积4353平方公里,辖6镇4乡、212个行政村,总人口34.2万。“商都”系满语“水漩”之意,滔滔不冻河水流湍急,回漩成纹,故得其名,一直沿袭至今。
王光平介绍说,商都县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农牧业立地条件较差,属国家级贫困县、燕山-太行山扶贫攻坚片区县和自治区深度贫困县,是乌兰察布市贫困人口最多的旗县,也是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我们立足当地优势,帮助联系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多次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招商引资,推介当地优势资源。积极推进引进对接可降解塑料、锂电池材料、风电铝燃料等重大项目。”王光平表示。
在王光平这样的扶贫干部的努力下,商都与北京、天津、山东、四川等多个地区的新材料、新能源、铸造等行业协会建立了稳定的联系机制,并组织多场产业对接活动。立足当地风电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了风电铝燃料储能等重大项目,积极打造风电产业发展基地;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推动优化调整光伏扶贫项目建设方案,为当地节省上千万元建设成本。
王光平告诉记者:“商都县拥有丰富的光能资源,为此,我们建设了太阳能光伏电站,大力推进光伏扶贫。”截至目前,商都县已建成37.625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覆盖贫困户1505户,每户年收益3000元、持续20年;39个村级光伏电站(一批)总装机容量19.301兆瓦已并网发电,收益归村集体,集体进行二次分配,可带动3304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持续25年;25.36兆瓦村级光伏电站(二批)覆盖10个乡镇63个贫困村4772户贫困户。
脱贫攻坚离不开坚实的产业支撑。提到产业扶贫,王光平特别提到了商都县七台镇喇嘛板村专业合作社与北京希森三和马铃薯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该基地共建塑料大棚107座,每座大棚占地1亩。运行1年来效益明显,已成为喇嘛板村彰显地区特色、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和品牌产业。“35岁的杨红娟从甘肃嫁到喇嘛板村13年,是出了名的贫困户。去年承包了两个大棚,纯利润5万多元,夫妻俩在基地打工收入2万元,不但脱了贫,而且还清了全部外债。”王光平说。
电商扶贫,让老百姓尝到甜头
2016年10月,商都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商都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与精准脱贫工作有机结合。为此,他们制定出台了《商都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电商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方案文件,确保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项目建成运营,完善快递物流、城乡配送体系,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创业,发展跨境电商。有计划地再培育建设一批乡村站点,通过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带动贫困户增收。一系列举措让商都县成为内蒙古自治区3个进入北京新发地特色农产品精品馆的县城之一,大幅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知名度。
王光平给记者列举了一系列数字展示商都县电子商务取得的成绩。他说,目前,商都县已建成1200平方米的集电商孵化培育、市场化服务、美工设计、分拣包装以及物流综合运营等功能于一体的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了91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全县负责或能够配送农村快递的公司——邮政服务中心、城乡购和菜鸟公司3家快递企业,互相取长补短,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快递最后1公里的难题。截至目前,全县个人开设网店运营的微电商700多家,累计网络零售796万件14274.4万元,其中2019年全县网络交易333.1万件、5398.7万元,农产品销售27.7万件、3818万元。通过电商环节共带动促进10个乡镇45个行政村、255个自然村29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539928.4元,户均增收181.6元。其中上行主要通过驿商农旅、绿娃电商、鑫磊公司等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收购小麦、莜麦、杂粮杂豆、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多种方式带动1468户贫困户增收472335.2元,户均增收321.8元。下行主要通过村级电商服务站帮助15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网购日用品和农资农具增收67593.2元,户均增收44.9元。
“刘志强是商都县的一名残疾人,也是一名低保户,贫穷的日子一度让他步履维艰。2016年,身残志坚的刘志强返乡创业,在淘宝上开起了网店,他向散户收购农副产品,加工包装后在网上经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了7个品牌的18种农产品,2019年销售额达到58万元。”王光平告诉记者。
志智双扶,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扶心扶志、扶能扶智,才能治懒治愚、拔掉穷根。王光平告诉记者,在志智双扶方面,他们紧紧围绕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和意愿开“药方”、下“菜单”,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把贫困群众培育成有本领、懂技术、肯实干的新时代农民。
“我们协调赛迪智库、北交大等高校的专家无偿为当地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土地资源丰富、电价便宜等独特优势,引导当地大力发展锂电池新材料等产业,既带动就业促进脱贫致富,又因地制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邀请行业专家到当地考察指导,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指导贫困村建设扶贫车间,协调相关企业为车间捐赠设备,帮助贫困户树立勤劳致富的观念。”王光平对记者说。
几年来,他们在10个乡镇巡回开展“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题培训;开展实用技能培训175期6533人(次);农科局开展种养殖业培训80期,覆盖3353户贫困户,抽调107名农牧业技术骨干对各村进行产业指导;组织妇女开展“建设美丽家园,助力脱贫攻坚”活动;乌兰牧骑巡回演出每年180多场次;釆取“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模式,累计投入361万元,在全部行政村建成“爱心公益超市”,共发放总计110万元物品;深入开展“脱贫之星”表彰、文明户评比、乡村夜校等活动,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