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9年末,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防疫防控工作中,作为人民健康的重要物资保障基础,以防护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和护目镜为代表的个体防护装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迅速成为全民“刚需品”,市场缺口一时间十分巨大。在国内外各产业经济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新冠疫情防控战客观上为个体防护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随着防疫常态化的到来,个体防护装备产业出现了一系列良性变革,又面临着不同与以往的风险。
产业的良性变革快速而稳健
市场规模增长迅速。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到来,居民佩戴个体防护产品已经形成了习惯和防控需要,成为了日常必备品,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增长。预计今年我国个体防护装备市场销售额将达到988亿元,同比增长12.5%,超过过去五年的复合增长率(10%)。其中,医用口罩今年产值预计达到78.9亿元,同比增长43.5%;一次性医用手套年需求量预计达到165.4亿支,同比增长25%。
一批新技术得以催生。面对着个体防护装备数量和产品舒适度的双重需求,行业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考验,并催生了若干新技术。如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北京联合康力医疗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已研制出可重复使用的民用卫生口罩,并已通过T/BJFX001-2020认证。该口罩内外层采用聚丙烯、过滤层采用改良熔喷布制造,经过静电吸附等实验检验后,可重复佩戴总时长为24小时、洗消3次。同时高校对洗消方法也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了民用洗消方法,即用60℃以上热水浸泡半小时,自然晾干或电吹风吹干。
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随着防疫要求和人们对高质量产品需求的提升,高端个体防护装备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同时,中石化、比亚迪等大型企业纷纷跨界进入防护用品领域后,中小企业合并重组及技术改造的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提炼了工艺水平、提高了供给质量,符合标准的高端产品越来越多,产业升级步伐逐渐加快。
国家支持政策助力产业发展。疫情期间,一系列政策性金融措施普惠于个体防护装备产业,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如国家对重要防护产品及原材料生产企业、收储企业实行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管理,对这些企业施行专项贷款、信贷支持、贴息支持、减税减费等政策,保障产品的供给。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的产品目录,包括防护服、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强化了政府收储力度,为产品销售提供了保障。
产业发展新风险初步显露
原材料及设备供给过剩,产品积压情况已经出现。经历了疫情初期口罩及防护服等装备短缺情况后,全行业开始大力生产、复工转产,个体防护装备的供需已经平稳,原材料、生产设备供给过剩、产品积压等现象已经出现。例如,高端医用无纺布生产原料主要是高熔脂纤维聚丙烯,据初步统计,2020年截至目前产量已达到100万吨,超过去年总产量(88万吨),生产企业超过50家,而且产能已经过剩。口罩的生产也是如此,由于企业在疫情初期大范围投产以及转产,带动了全国口罩产能瞬时间扩大了6倍,造成了口罩的大量堆积,部分企业的堆积数量已经高达千万只。
经营成本进一步扩大,不利于产业提质增效。首先,个体防护装备供应链集成程度不足,多种关联产品和服务集成供给能力不高,相关组成单位在地理上较为分散,使得产品的运输调度和集成管理具有较大难度,提高了营运成本。其次,由于疫情防护需要,很多产品生产线需要改良、原材料需要定制,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生产成本,例如虽然95%级熔喷布价格由最高时六七十万降到20万以下,99%级熔喷布从70多万降到20多万,但相比疫情前,价格依然升高了十倍左右。
投资虚热现象已出现,企业供需链易受影响。个体防护产业因新冠肺炎疫情被金融界看好,热钱大量进入,同时其他行业的企业纷纷转产,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以工商登记为准,今年截至5月31日,我国新增注册口罩相关企业70802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55.84%。从长期来看,随着疫情防控趋于稳定,各国个体防护产品需求趋于饱和,投放市场的产品趋于剩余,在激烈的竞争中,必定会兼并重组或淘汰一部分企业,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会因为市场竞争激烈、投资回报慢、技术更新不及时、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破产。
国外贸易壁垒风险,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国外贸易壁垒风险包括关税壁垒风险和非关税壁垒风险。就目前来看,因各国对个体防护产品的需求非常大,非关税壁垒情况对企业出口影响较大。目前已经出现因标准差异问题,导致荷兰以从我国进口的口罩不符合当地FFP2标准为借口而退回的现象,给产品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出现了比亚迪转产的口罩因美国资质认证审核时间过长,致使产品无法入关的现象,给其造成了数亿美元的损失。从长远来看,各国必将大量出现本国个体防护产品生产企业,未来增加财政收入或保护本国企业而改变我国出口该国产品的关税政策,将对行业内企业造成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