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物联网时代重要体现之一,小巧、灵活的eSIM卡为可穿戴设备和联网汽车提供了新的连接方式,能够推动物联网应用的规模化落地,助力万物互联。
近日,谷歌表示将通过“Pixel功能降级”计划为其旗舰手机Pixel 4系列添加新功能。最新的功能包括对面部解锁的改进,对T-Mobile的eSIM卡支持以及对GPS相关性能的改进。当eSIM卡进入我们的生活,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意想不到的“精彩”?灵活、便捷的eSIM卡又会催生哪些应用和服务?
eSIM卡拓展新应用场景
eSIM卡是嵌入式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不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eSIM卡使用户可以更灵活地选择运营商套餐,在无需解锁设备、购买新设备的前提下随时更换运营商。
现阶段,终端厂商、运营商和eSIM技术方案提供商都纷纷“拥抱”eSIM技术。红茶移动品牌市场副总裁牟明明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全球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苹果、华为和三星,均推出了支持eSIM卡的智能设备,谷歌的Pixel系列手机也已经支持eSIM卡功能。
根据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6月,全球已有超过150家运营商推出eSIM卡服务。此外,以红茶移动为代表的eSIM技术方案提供商也致力于为运营商、物联网及手机终端厂商客户提供连接方案,促进聚焦连接效率的提升和eSIM场景应用的产业化落地。
众多企业掀起布局eSIM产业的浪潮,eSIM卡也拓展了很多应用场景,在车联网、物联网和消费电子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eSIM卡在汽车领域应用广泛。牟明明介绍说,eSIM卡作为嵌入式集成芯片,可以解决插拔卡因路况颠簸而松动的问题,保证后台通讯的稳定。其次,eSIM卡的码号远程管理能力也可简化车辆出口的调货流程。此外,eSIM卡还可避免因无信号、无备选网络而造成的车辆位置信息无法回传的问题。
eSIM卡的出现也促进了追踪行业的发展。牟明明告诉记者,在SIM卡时代,追踪行业主要是基于实物资产,而eSIM卡催生了活体资产追踪,可通过定位器随时保持联网在线,以标记生命体(例如老人和儿童等)的位置、行踪路线和停留时间等。eSIM将SIM的功能集成到设备中,却不占用空间,还引入了“备网”概念, 让设备在断网后迅速远程启动备用网络, 满足活体资产追踪的需求。
eSIM卡还解决了物联网应用所面临的环境恶劣问题,如高温和高湿。牟明明介绍,有些物联网设备需要常年在户外环境运行,长期经受日晒雨淋。而eSIM卡具有无需换卡和生命周期较长的特性,因此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
eSIM卡的一号多终端业务打破了手机作为唯一移动通信载体的束缚,为多场景智能应用提供了可能。牟明明告诉记者,eSIM卡的附属智能设备可使手机终端与附属终端(比如智能手表)绑定,通过多个终端共享蜂窝移动信号资源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与此同时,eSIM卡可以帮助运营商拓展更多设备联网,用户仅需要激活含有eSIM芯片的终端即可联网,每一个智能设备可以脱离手机独立使用,并且实现彼此之间的互通协作。
终端客户对eSIM的理解有待深入
eSIM卡的部署依靠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这一属性不仅为其在物联网和工业制造领域应用带来优势,也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与此同时,eSIM产业发展仍有瓶颈亟须突破。
首先,eSIM产业生态系统相对复杂,其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复杂的落地测试支持。英飞凌科技安全互联系统事业部大中华区物联网安全产品线区域市场经理刘彤指出,发展eSIM产业对运营商来说投资极大,因为平台建设和系统改造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现在全球有近千家运营商,但推出eSIM卡业务的运营商还不到200家。此外,eSIM产品落地前的测试流程比传统SIM产品更复杂。量产之前,产品测试和生态系统的对接需要非常好的契合,因此测试阶段较多,分为硬件打板、软件调试和与平台的对接等。
其次,终端客户对eSIM的理解还有待深入。刘彤告诉记者,大部分终端客户尚处于接触eSIM产品的初期,对整个eSIM生态系统了解不深,影响了产品量产计划。这种问题在工业物联网市场较为突出,因为该市场客户多、项目多,是一个相对碎片化的市场。
再次,eSIM卡的硬件加密模块等拓展功能可能会产生潜在的法律漏洞和隐患。对此,刘彤表示,eSIM卡的登网鉴权功能可保障智能的网络连接,英飞凌的OPTIGA Connect解决方案的SLC37系列安全芯片可保护密钥和敏感数据,使用户免受欺骗性攻击。
最后,eSIM卡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赛迪智库无线电所ICT研究室主任孙美玉告诉记者,eSIM卡在消费电子和物联网领域发展速度较快。由于eSIM功能的技术创新、研发制造、应用及用户培育还需数年时间,因此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发展相对缓慢。
在孙美玉看来,打造eSIM生态体系是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持续推进消费电子、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的eSIM卡应用是当务之急。此外,还应在新兴的工业物联网、智能手机等领域开展eSIM产业应用示范建设,逐步扩展eSIM卡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打造开放共享的eSIM产业生态。
小小eSIM卡具备大潜力
eSIM卡在智能手机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研究公司ABI Research预测,2020年支持eSIM业务的智能手机的全球出货量预计将超过2.25亿部。ABI预计,到2024年,全球支持eSIM业务的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超过5亿部,这将为eSIM卡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5G技术研发和网络部署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定进展。随着5G进一步发展,eSIM卡有望和其他领域深度融合,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首先,随着5G技术的发展,传统的SIM卡将逐渐被淘汰,eSIM卡的需求将增大。牟明明表示,5G采用“毫米波”,对天线和电池的容量要求会更高,也需要更大的空间,容量更大且不占用设备空间的eSIM卡将取代传统的SIM卡,在工业设计等领域发光发热。
其次,在5G提升物联网的基础能力,实现“万物互联”的背景下,eSIM卡的价值有望进一步凸显。相关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蜂窝物联网的连接数量将达50亿规模。“在如此巨大的规模下,eSIM卡可以很好地提升蜂窝物联网的可延展性和可靠性,并降低生产和运维成本。”牟明明对记者说。
最后,eSIM卡小巧、灵活与便捷的特性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刘彤告诉记者,物联网设备的小型化、联网化和设备整体的一致性是适应物联网发展趋势的重中之重。刘彤认为,eSIM卡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5G时代到来,更适合物联网蜂窝通讯的eSIM卡或将取代传统的SIM解决方案,带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