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基建”进程的加快,作为算力中枢和数字底座的云计算将迎来新的增长空间。
为了更好地满足业务发展需求、迎合云计算市场发展趋势,政府、金融、电信、交通、制造、能源等领域的企业或部门正对传统的IT架构转型升级,私有云市场迎来了黄金发展阶段。
政府、金融、电信等行业由于数据的高度敏感性,要求部署私有云;交通、制造、能源等领域中的众多大型企业资金实力雄厚,为了保障自身数据和业务的安全性和灵活性,也倾向于搭建私有云。
此外,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企业级应用的兴起,不仅展现了私有云更丰富的价值,还加速了行业企业应用私有云的进程。
在此背景下,赛迪顾问发布《2020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研究》,从私有云的发展概述、平台市场规模与结构、市场发展趋势以及赛迪建议五方面对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
目 录
01、私有云发展概述
发展现状
私有云市场迎来了黄金发展阶段
近年来由于消费端流量红利的持续挖潜和行业监管政策的变化,游戏、电商、视频等对基础资源消耗量大且业务波动程度高的下游互联网行业,作为公有云市场的主体增速持续放缓。
与此同时,云计算开始从消费互联网驱动转向由产业互联网驱动,上云的主力军已经从中小企业、互联网行业快速渗透到传统大中型企业,政府、电信、金融、交通、能源、教育、医疗、制造等领域,“上云用云”成为产业的关注焦点,私有云迎来了黄金发展阶段。
国内外各类厂商开始布局私有云
公有云厂商通常采用与公有云一致的技术架构提供私有云服务。
阿里云
阿里云 2016 年面向政企客户推出了 Apsara Stack 专有云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自己的数据中心构建阿里云服务,是阿里云从公有云向私有云的重要突破。
腾讯云
2017 年和 2018 年腾讯云分别推出基于OpenStack 、 kubernetes 等技术的 TStack 和基于公有云架构的Tencent Cloud Enterprise 平台,支持企业进行私有云部署。
数据中心厂商能够覆盖构建私有云所需的硬件设备和相关的系统平台,是私有云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华为
华为 FusionCloud 提供 IaaS、PaaS到 DaaS 全栈私有云解决,5 月最新发布的华为云 Stack 是其公有云私有云部门整合后的首发产品,软硬一体化设计为政企客户提供华为云和本地部署体验一致的混合云服务。
新华三
新华三(紫光云)H3Cloud OS云操作系统将 OpenStack 与容器技术融合实现对传统 IT 资源云化,用云的方式向用户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多租户等 Iaa S 服务。
大型企事业单位主要部署私有云务
金融、电信、交通、能源、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对数据安全性及保密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有极其严格的监管和合规要求,风险容忍度低,业务类型复杂,公有云很难满足这类用户上云的需求。
而私有云可以将云基础设施与软硬件资源部署在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在安全方面相比于公有云具有明显优势,作为专属资源使用户能够对 IT 系统和数据实现有效控制。
问题与挑战
传统私有云无法提供一致的云服务体验
在部署上,传统私有云虽然可以通过定制化满足企业数据中心多样化的软硬件环境,并支撑不同行业用户的复杂业务,但建设周期较长,用户不能随需购买弹性扩容,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不强。
在应用体验上,目前传统私有云起步于虚拟化,难以无缝融合上层生态实现从IaaS到PaaS、SaaS的多样化的云服务能力支撑。
在多云趋势下,企业用户很难获得私有云与公有云的一致体验,亟需从云计算的整体角度去考虑设计多云时代的新一代私有云,使云的公有部署和私有部署具有一致的体验。
传统私有云系统平台不能实现平滑升级和自动化运维
传统私有云系统平台多数采用非产品化、定制化为主的项目交付模式,这种模式在云平台的升级和运维上存在以下问题:升级一般采用新建和割接两种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升级;运维一般采用厂商驻场运维和用户本地运维两种模式,故障检测及维护需要运维团队现场实施。
发展趋势
新一代私有云将逐步对虚拟化市场实现升级,并对传统私有云市场实现替代。
新一代私有云从新一代企业级应用需求出发,以用户数据为核心,兼顾数据中心复杂的软硬件环境,具备平滑升级的特征,实现私有云的无版本化生命周期;在交付、升级和运维方面能够按需提供云服务体验,实现从云软件到云服务的跨越。它具备一体化、场景化和升级化三个特征。
02、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规模与结构
2019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817.4亿元,其中硬件仍占据私有云市场的主导地位,但相比前几年硬件市场规模在整个私有云市场中的占比持续下降。
软件的作用逐渐凸显,其市场规模持续上升,2019 年中国私有云软件市场规模达到129.9亿元,占私有云整个市场规模的15.9%。
▲2019年中国私有云细分市场结构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5
私有云系统平台能是构建私有云的核心组成部分,为数据中心云化和大型企事业单位自建私有云提供支撑,在私有云市场中的地位持续上升,2019年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相关市场的占比超过30%,达到了246.3亿元,仍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2019年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和虚拟化相关市场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5
市场规模
2019年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规模达到27.4亿元,同比增长51.4%。
▲2017-2019年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规模及增长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5
行业结构
私有云系统平台发展具有明显的行业化集中态势。政府、金融和电信成为应用私有云的主要行业,2019年中国这三类行业的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规模合计占比达67.1%。
交通、教育、制造业、能源、医疗卫生也是中国应用私有云重要的行业,各自私有云系统平台的市场规模是1.7亿元、1.5亿元、1.4亿元、1.0亿元、0.8亿元,分别占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规模的6.2%、5.5%、5.1%、3.6%、2.9%。
▲2019年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行业结构规模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5
产品结构
2019年中国市场规模为21.5亿元,占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规模的78.3%;容器云平台为应用提供标准化的运行环境,2019年中国市场规模为5.9亿元,占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规模的21.7%。
▲2019年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产品结构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5
03、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格局
市场竞争格局
私有云服务在不同行业和企业中的IT架构和业务差异化大,私有云市场不易出现公有云赢者通吃的局面。
目前,国内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形成了以数据中心厂商和云厂商为主要参与者的竞争格局。
▲2019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厂商竞争力象限分析图增长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5
主力厂商表现及评价
华为
华为能够提供网络、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备,其面向政企的私有云产品FusionCloud,帮助企业自建并运营云平台(IaaS、PaaS),包括云操作系统、云上开发平台、大数据分析工具三种软件平台产品。
易捷行云
易捷行云(EasyStack)成立于2014年,成立6年来获得6轮融资,2019年获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数亿元D轮战略融资,是中国电子体系内唯一的云计算企业。
VMware
VMware是全球领先的虚拟化提供商之一,已经成功完成了从企业虚拟化软件供应商向私有云软件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型。
VMware正持续在私有云环境中拓展计算虚拟化之外的软件与服务,把私有云向公有云扩展,在不同云之间实现安全的、端到端的连接。
阿里云
阿里云是公有云IaaS+PaaS的头部厂商,并大力向私有云、混合云布局。早在2016阿里云发布了基于“飞天”的私有云解决方案Apsara Stack,支持用户在本地数据中心部署飞天操作系统,同时其与阿里公有云统一架构,也能无缝获取阿里云的弹性扩展资源,此外又发布了基于飞天架构的全量云平台Apsara Stack Enterprise、基于ZStack的轻量级云平台ZStack for Alibaba Cloud,阿里云飞天敏捷云应用平台Apsara Stack Agility、基于阿里云飞天架构的轻量级大数据平台Apsara Stack Insight等产品,为用户部署私有云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行业重大事件及影响
组织架构调整
近期,华为、新华三等数据中心厂商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其中,华为将私有云和公有云团队整合,并设立云与计算BG;紫光集团的旗下云网板块的私有云新华三、公有云紫光云、紫光软件等合并,新成立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统一紫光云品牌。
筹备上市
近期,公有云市场掀起一波上市潮,2020年1月UCloud在科创板上市,5月金山云在纳斯达克上市,青云近期也提交招股说明书拟在科创板上市。
04、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发展趋势
未来三年私有云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 2022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能够超过1500 亿元。
其中,私有云系统平台将推动新一代私有云广泛应用,在政企上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带动中国私有云软件市场快速增长,预计到 2022 年将达到 271.5 亿元,占整个私有云市场规模的18%。
▲2020-2022年中国私有云各细分领域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5
私有云系统平台助力企业搭建私有云已获得市场的认可,未来三年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相关的私有云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以上,预计到 2022 年市场规模达到562.7亿元,占整个私有云市场规模的比重快速提高,在整体私有云市场的影响力将逐年上升。
▲2020-2022年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和虚拟化相关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5
市场预测
未来三年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8.7亿元。
▲2020-2022年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5
行业结构
政府、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将加快部署私有云,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8%、75%、66%、140%,到2022年中国这四大行业的私有云系统平台的市场规模分别为47.8亿元、9.2亿元、6.9亿元、11.1亿元。
金融、电信等行业私有云部署增速将放缓,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1%、34%,到2022年这两个领域的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规模分别为13.3亿元、8.2亿元。
▲2020-2022年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行业销售额结构预测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5
产品结构
私有云系统平台的IaaS云平台是部署私有云的核心,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到2022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79.8亿元。
▲2020-2022年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产品结构销售额预测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5
驱动因素
国家连续出台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企业上云”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连续出台政策引导企业上云。
2018年8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明确提到了大型企业可建立私有云,部署数据安全要求高的关键信息系统。
2019年7月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
2020年4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新基建进程加快,私有云是重要的算力中枢
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进程加快,作为算力中枢和数字底座的云计算将迎来新的增长空间
大型企业变革 IT 架构,私有云成为主流解决方案测
多数传统大型企业已建立了多个信息系统,但由于历史原因,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供应链、售后等各个环节虽然具备信息化能力,但系统之间协同存在固化现象,导致企业无法快速灵活的应对业务变化。
这些大型企业已有的IT架构和硬件资源亟需私有云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构建以云为载体的信息系统,使企业可以根据各个业务的需求灵活调度和组合资源,从而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私有云系统平台将助力这些传统大型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为私有云市场发展带来较大的增长空间。
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用户部署私有云有多种选择
云计算已经过了十多年发展,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云软硬一体化架构逐渐成熟,技术融合发展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丰富了私有云的服务模式,催生了新一代私有云,以满足部署私有云用户的不同诉求。
阻碍因素
技术迭代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培育仍需时间
上云过程涉及基础设施和应用的云化、大量的数据迁移、业务系统的重构等环节,过程繁琐复杂,许多未上云的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由于担心云计算的系统稳定性、IT运行效率、数据的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对上云保持谨慎态度。
云系统平台能力待提高,云的价值释放不够
一部分先行先试的企业部署了私有云,但仅仅是将传统IT资源IaaS化和部分业务流程线上化、网络化,并未真正发挥新一代企业级应用的价值,企业业务和营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云的价值释放不够。
高端复合型人才紧缺,加大云项目落地难度
目前云计算厂商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各云厂商技术和研发人员储备较多,而既熟知业务又掌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导致懂技术的人员不能及时准确把握用户业务和需求变化,以及懂业务的人员也很难将云计算技术要点向用户阐述清楚的现象普遍存在。
05、赛迪建议
对厂商
01、引进和培育复合型人才,推进项目落地度
云厂商内部人员能力较为单一,向用户介绍云计算技术不能深入结合企业业务,不能使用户认识到企业上云的价值。
因此,云厂商要加大力度引培懂技术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加快打破用户和云厂商之间的认知壁垒和边界,使云厂商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协作更加顺畅,提升用户对上云价值的认知,推动私有云项目加快落地。
02、提升产品交付与服务能力,助力企业上云
部署私有云涉及架构设计、系统开发、部署实施、系统测试、项目验收、更新升级等一系列环节,每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造成项目落地失败,给企业带来损失,也给厂商品牌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厂商要高度重视产品交付和服务能力,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及时解决用户疑问,为用户提供匹配的上云解决方案,助力用户变革传统IT架构,业务和数据高效迁移上云。
对用户
01、使用私有云系统平台,加快业务数字化转型
IT架构云化、企业系统平台和业务上云是大趋势。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和政府单位,IT系统冗余,有大量资源闲置和浪费,而通过私有云系统平台能够有效整合计算、存储、网络的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
此外,企业上云也是重新梳理企业的业务流、数据流的新机遇,用云赋能企业业务,加快新一代企业级应用,倒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02、选择实力较强厂商,实现业务稳妥上云型
部署私有云专业性极强,不同行业的业务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云厂商具备不同的能力禀赋,企业级政府用户要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和行业特色,选择在此领域有深厚经验和技术积累的厂商。
因此,上云前要调研已上云的企业和政府用户,与这些上云企业、政府用户和对应的服务厂商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同行业的上云方案和具体流程,深入分析各个云服务厂商的优劣势,并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IT架构,选择适合自身的云服务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