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 周世杰
2020年6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推动实施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程,开启了全国软件人才战略的新一轮布局。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国发8号文),明确提出了支持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与国际知名大学、跨国公司合作,引进国外师资和优质资源,联合培养集成电路和软件人才。《指南》和国发8号文的出台,不仅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指出了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重点建设任务,开启了软件学院建设新征程。
要坚持问题导向
经过19年的发展,国家和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软件专业人才,有力支撑了国家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但是,软件人才培养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软件工程专业价值观引导不足。人才培养重编程语言轻基础软件、重动手能力轻系统架构能力、重高薪就业轻国家发展需要,学生在专业视野上无法看到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应有地位,在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上无法将国家重大需求与个人职业目标紧密结合,在职业素养上无法将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与个人发展有效统一。二是专业教育针对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不足。企业和高校研发创新活动呈现产教分离现象,高端精英人才培养周期长,实验验证要求高,大多数高校难以提供完备的持续培养环境。三是高校人才培养适应企业需求不足。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延续多年来的传统,未能根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高校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脱节,人才培养出现“闭门造车”现象。四是软件工程多样性人才培养不足。人才培养过于重视应用软件开发层面的代码编写、工具使用等,导致教师和学生中“码农”思想和意识严重,人才培养趋于同质化,难以满足开发关键基础软件、高端工业软件等对高层次、多元化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
因此,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必须根据《指南》,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针对软件人才培养存在的现有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方案,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输送专业化特色化软件人才。
要拓展人才培养途径
根据《指南》基本原则及主要建设任务,结合国发8号文提出的重点支持政策,应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产业需求,创新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总体建设工作思路。
电子科技大学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总体思路是:深化校、院、地、企合作,以嵌入式软件和大型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重点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为突破口,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结合点,聚焦急需紧缺的关键软件高级人才培养,推动打造一批协同攻关平台、成果转化基地、产业化示范基地、软件生态孵化基地和国际化合作基地,培养在核心软件领域具备攻坚克难能力的软件工程创新人才,有力支撑国家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将通过聘请在蓉软件领域重点企业高管、工程师担任学院产业教授和企业导师等方式,助推师资队伍建设。在产教融合创新方面,将通过共建发展研究院、工程实验室等方式,共同推进软件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产品研发。在人才培养培训机制方面,将通过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共建人才培训基地等方式,打造软件人才汇聚高地。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将围绕国家重大软件工程和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战略,建设一批软件企业优质课程,出版一批优秀教材。
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四川是软件产业大省,2019年四川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1904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917亿元。成都是全国首批、中西部唯一的综合型中国软件名城,是工信部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平台与体验推广中心建设示范基地,近些年,先后出台了《成都市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成都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9—2025)》等政策性文件,在全国率先实施“蓉贝”软件人才奖励计划。此外,四川省也是融合创新示范区,绵阳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成渝双城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拥有一大批大型软件企业和骨干企业用户。主动服务四川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校地合作模式,构建软件学院新型载体架构,对推动地方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软件学院高质量建设均具有重大意义。为此,电子科技大学将按照“1个人才培养主体、2个产教融合维度、1个国际园区、3大校地合作基地、N个联合攻关平台、1个联合体”的布局设想,构建新型的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体系。
1个人才培养主体。根据《指南》要求,立足软件工程学科和软件工程专业现有基础,在已经独立的软件学院的基础上,开展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既要杜绝松散资源整合,也要避免“另起炉灶”建设一批全新学院。为此,电子科技大学将依托学校示范性软件学院,加强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加大力度培养软件领域本硕博各级人才,探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打造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发展的核心主阵地。
2个产教融合维度。在新一轮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过程中,根据传统校企合作的优势,可以在两个维度上创新产教融合机制。一是强化校、院合作,与软件领域重点研究所和研究院合作,进一步加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基础科研能力。二是强化校、企合作,与国内外软件龙头骨干企业合作,进一步加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成果产业转化能力。通过校院和校企两个维度的产教融合,共同打造一流师资团队,聚焦重点领域需求的人才培养与高级人才输出,凸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供给特色。
1个国际园区。围绕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关于国际合作建设的要求,打造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国际园区,围绕国家重大软件工程战略和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建设国际软件产业园区,与爱尔兰、芬兰、英国、德国等软件强国和地区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培养国际化软件人才,凸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国际化特色。
3大校地合作基地。立足四川省软件产业特色及优势,一是打造软件发展生态孵化基地,二是打造软件发展产业化示范基地,三是打造软件发展成果转化基地。通过打造校地合作基地,着力汇聚资源要素,探索破解制约产学研用有效合作的瓶颈性问题,总结成功范式,凸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产业引领特色。
N个联合攻关平台。围绕软件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发挥我校作为双一流高校的平台资源优势,针对软件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联合国内有实力的软件企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关键软件研发攻关,打造一批有行业影响力的联合攻关平台,凸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软件技术特色。
1个联合体。为了充分发挥示范性软件学院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联合各类、各层次兄弟学院(尤其是成渝双城经济区内的软件学院或软件工程系)共同打造联合体,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凸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示范引领特色。
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于2001成立,是国家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2010年软件工程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软件工程入选国家一流专业,拥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16年和2019年两次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未来,学院将严格以《指南》和国务院最新政策为指引,立足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方软件产业,积极推进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为我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