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放管服”改革纵深发展 ——“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部“放管服”改革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打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政务服务大厅立刻映入眼帘,各个行政许可事项模块、各个公共服务平台依次排列,一键办理,企业办事更便捷。
发布时间:2020-10-30 14:13 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网 作者:徐 恒

打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政务服务大厅立刻映入眼帘,各个行政许可事项模块、各个公共服务平台依次排列,一键办理,企业办事更便捷。在网页的政民互动 ,12381公共服务电话平台十分醒目。千万不要小瞧12381平台,它为部企、政民之间搭建了可贵的桥梁。12381作为以工业和信息化部机关名义提供对外政务信息服务的公共服务电话平台,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一个缩影,也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放管服”改革工作的一个注脚。

“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力争让企业花最少的钱,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获得高效、便捷服务。通过多措并举,工业和信息化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创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

工业和信息化部“放管服”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得益于有力的顶层设计和推进实施。在顶层设计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高度重视、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部领导多次作出批示、部署,将“放管服”改革纳入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部长办公会议、行业工作会议等对“放管服”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推动破解难题、落地见效。在具体实施方面,通过组建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印发部年度“放管服”改革重点工作安排、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方案等文件,有序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

做减法

重点领域简政放权持续深化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极大激发市场活力的战略举措。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审批事项已压减一半以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其中“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0项。这些举措有效地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对激发市场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信息通信行业,实施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年检改为企业信息年报;印发信息通信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通告,减少申请材料、推行并行审批、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规范涉企检查。

在优化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方面,制定《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进一步简化《公告》企业和产品类别,将原来的19类生产企业和产品简化为6类;推行“许可+备案”管理,对部分企业和产品准入事项,由原来的重新审批改为备案;优化《公告》管理流程,对实施3C认证的汽车零部件直接采用认证结果,无需提交检验报告。

在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方面,推动电信、监控化学品、电子认证、车辆生产等20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列入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告知承诺、优化服务等改革举措。

做加法

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加强和规范

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不仅凝聚在“放”上,还体现在“管”上。“管”是抓手和工具。简政不等于懒政,放权不等于放任,只有管得好才能放得安稳、放得高效。当前,创新监管方式已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手段。

“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措并举,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事中事后监管持续加强和规范,以“后端管好”促进“前端放开”。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需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坚决做好“必答题”的同时,结合实际创作性地做好“选修课”,工业和信息化部监管事项实现随机抽查100%全覆盖,在通信建设、监控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电子认证服务、信息通信服务、互联网管理、无线电等主要领域均已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同时,及时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针对“软件企业认定及产品登记备案”等行政许可事项取消后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落实问题,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沟通,及时出台后续管理措施;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贯彻落实方案以及国内干线传输网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等文件,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行政执法公示、记录和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深入推进,不断规范行政执法活动。例如,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方案,公布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上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

与此同时,日常监管不断加强。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建立、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完成平台数据对接。严厉查处恶意扣费软件、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组织治理非法经营电信业务、违规出租电信资源等热点问题,开展民爆行业“打非治违”工作。信用监管也不断完善。配合发展改革委等印发相关信用联合奖惩备忘录;制定电信企业经营不良名单、失信名单以及违法不良记录信息库管理细则。探索建立信息通信企业大数据动态监测。

做乘法

政务服务持续优化

“放管服”改革本质上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让群众获得感更强。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落脚点”。无论是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还是完善监管体系,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优化政府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需要将服务放在突岀位置,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清理证明事项,取消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设定的证明事项38项。推进“互联网+政务”,建立“互联网+中小企业”“互联网+绿色制造”、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在门户网站上线行政许可事项网上“一个窗口”受理系统,部政务服务大厅面向社会试运行,推进行政许可事项办理线上线下融合。健全行政许可事项服务规则、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落实方案等文件,推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助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数字政府”建设,开通12381公共服务电话平台。近三年累计处理群众来电和留言38.7万个,平均办结时间0.7天,群众评价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数量占比为99.5%。12381不断优化提升智能语音答复和智能在线咨询的智能水平,引入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采用“一号”联动+智能咨询的方式,聚焦政务服务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为群众、企业办事提供7×24小时的事前咨询、事中查询、事后评价等服务,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智慧平台。2020年9月,在12381基础上整合12300、12321功能,实现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务服务热线“三线合一”,打造汇聚民情民意的“互联网+群众之声”服务平台。

搭建国家中小企业政策信息互联网发布平台,推动涉企政策信息服务。自2018年10月30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网站上线以来,国家中小企业政策信息互联网发布平台共汇集近5年的国家政策3274项、近3年地方政策3507项,覆盖了国务院,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8个部委,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平台浏览量累计109.1万余人次,访客数23.7万余人次,提升信息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强了企业获得感。

“放管服”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放管服”改革。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研究编制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推动取消、下放、调整有关行政许可事项,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告知承诺制改革等工作。组织研究编制工业和信息化部权责清单。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综合运用重点监管、信用监管等多元化监管手段,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系统和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