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培育扶持做出实事——“十三五”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渐趋成熟

近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90%的企业总数——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发布时间:2020-10-30 14:30 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网 作者:赵 媛

近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90%的企业总数——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各项决策部署和惠企政策相继出台、深度推进,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法、一条例、两意见”政策扶持体系搭建完成。同时,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渐趋成熟,随着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设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等工作的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迸发。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了“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素质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的阶段性目标,逐步走上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之路。

中小企业规模质量

同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市场主体总数达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

在保持企业数量规模、市场活力、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不断提升专业化能力和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力度,截至2019年,推动各地累计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万多家。

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基础上,工信部引导中小企业集中优势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开展了细分领域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工作,发展出了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小巨人”企业,2019年公告的第一批“小巨人”企业达248家。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库,鼓励和支持地方开展中小企业管理咨询诊断服务活动,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降本增效提质提供智力支撑;继续组织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正在形成。

厚土沃壤

中小企业扎根成长

中小企业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政策体系的逐步健全,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了厚土沃壤,打造了宽广舞台。

“十三五”期间,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逐步健全。

随着中小企业促进法的修订实施,《保障中小企业款项及时支付条例》《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相继出台,“一法、一条例、两意见”政策扶持体系逐步搭建完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政策保障。其中,新版中小企业促进法进一步强化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定位,提出了财税支持、融资促进、创业扶持、创新支持、市场开拓、服务措施、权益保护、监督检查等重要措施,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十三五”期间,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证”“照”关系进一步理清,“证”“照”功能进一步理顺,通过创新监管体制机制,推动信息互联共享,推进了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

以省级公共服务平台为枢纽、地市和行业窗口平台为依托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也在“十三五”期间搭建完成。平台网络覆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集聚平台1100多个,形成服务体系的骨干架构。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服务,使中小企业找得到、用得起、可信赖。目前,工信部培育认定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657家、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29家,带动各地认定省级示范平台3600多家、省级示范基地2400多家,支持101家实体经济开发区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等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共带动10万家社会化服务机构。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持续优化,工信部会同财政部共同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引导地方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健全普惠金融专业化服务体系,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能力。组织开展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引导中小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2019年,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要求,工信部委托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等单位开展了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试评估工作,从竞争环境、要素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提供改善建议和建设方向。

动能激发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为创新松绑、为创业加油、为创造助力的创新环境不断向好,作为创新创业创造的生力军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5年间,培育、扶持中小型企业创新发展在全国各地共同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新格局已经形成。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的组织实施,截至2019年,全国26个省份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29个省份建立企业培育库,入库培育企业6万多家,初步形成各地共同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的格局;财政部会同工信部、科技部于2018年起实施的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工作,为大中小企业提高协同创新和协同制造能力打开通道。工信部、财政部联合举办的“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也为中小企业和创客打造了交流展示、产融对接、项目孵化的平台。

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信部共同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并确定20个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2018年对15个试点集聚区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新增国内专利申请量平均达到1426.1件,同比增长14.3%;集聚区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金额平均为4804.9万元,同比增长109.1%。

随着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转型步伐不断加速。“十三五”以来,工信部通过举办“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发布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推广活动暨信息化论坛”,推动发挥大型信息化服务商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提高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创业创新发展能力。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供需对接,助力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实现转型升级。

交流合作

国际化发展成果显著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对外交流合作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国家经济外交大局,积极应对新挑战,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合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举措,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成果显著。

中小企业领域双多边合作机制取得新进展。5年间,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中德、中韩、中国阿联酋、中国埃塞俄比亚4个有关中小企业的谅解及合作备忘录,参与包括金砖、东盟与中日韩(10+3)、中东欧(17+1)、中欧中小企业政策对话等在中小企业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对接国家约50个,为推动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中外中小企业对接交流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2016年以来,工信部在9个省先后批复设立了10个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涉及中德(7个)、中欧、中东欧、“一带一路”等双多边国际合作,有效拓宽了各地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路和视野;工信部与广东省政府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外参展企业累计达11735家(其中境外企业2640家),达成合同意向总金额1566.17亿元,为世界各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中国中小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平台。

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开辟新渠道。2018年2月,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在德国设立了首个“中国中小企业中心”,并在包括德国在内的5个国家设立了10个办事处,开展中德(欧)产业合作交流;工信部指导的“创客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已成功举办两届,探索出一条中小企业技术合作的新路径。

疫情大考

中小企业逆境突围

疫情期间,“中小企业”一直占据着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的热度榜单,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作为一项判断国民经济是否恢复常态运行的重要指标被反复提及,2月底30%、3月初超50%,4月初近80%,5月中超90%……中小企业迎难而上、逆境突围,为国民经济恢复按下“加速键”。

面对疫情的冲击,为帮助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渡过疫情难关,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财税、社保、金融等帮扶中小微企业政策,精准有力及时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

工信部围绕政策、环境、服务3个方面,出台一揽子惠企政策。政策方面,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动各地出台应对疫情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措施。会同相关部门通过税费减免、降低企业用电用气价格、减免房租等措施为企业减负,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2.5万亿元。与其他部门联合印发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等多个文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环境方面,工信部推动出台《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17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专栏”,联合中国政府网设立“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政策库”。

服务方面,健全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公益服务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开展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助力复工复产重点服务系列活动,推动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针对性、有效性;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联合民政部建立中小企业志愿服务体系,发挥社会专家力量,助力中小企业加快复工复产。

随着各项决策部署和惠企政策加快落实,中小企业经营情况出现积极变化。

在减免租金税收、降低融资成本、优化政府服务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支持下,我国中小型企业扛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的大旗。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以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明显回暖,效益指标逐步好转,1—8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增速实现转正,营业收入降幅收窄。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复工率明显高于中小企业总体水平,特别是一些新模式新业态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在线医疗、网络教育、远程办公、数字内容等领域的中小型企业增长迅速。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