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规划《建议》擘画了中国未来5年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充分理解规划《建议》对各行各业做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战略机遇期”一锤定音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国家发展和经济趋势如何定调至关重要。全会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尽管全球政治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不确定,但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定调,充分体现了中央的战略定力及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底气,可谓一锤定音。
充分了解当前的国内外环境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是理解政策导向和国家发展路径的前提。
对于外部环境
全会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疫情和地缘政治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中国来说,面对新变化带来挑战的同时,更要抓住战略机遇,保持定力,以我为主,坚定发展就是硬道理。国家强大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内部环境方面
全会认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其中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定性,意味着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产业发展都要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重点提出的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则是今后一段时期“补短板”的方向。
科技创新将引领发展全局
“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科技创新导向,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推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从规划《建议》中,我们看到科技创新已提升至统领全局的战略支撑地位。
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提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对于十四五时期的规划,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战略支撑”的提法第一次出现,备受关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更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符合新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据相关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29位升至第14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作用,发挥科技创新在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坚定科技创新引领,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只有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才能更好地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更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衔接和推动。
四个“面向”树立科技创新内涵
科技创新的理念将贯穿和统领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为“灵魂”,促进产业升级和现代化建设;从科技创新的目标来看,全会提出了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对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前沿技术进行研究突破,勇于抢占前沿高端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面向经济主战场:以经济需求为导向,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对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实现技术创新突破;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些核心技术一旦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目标,都能实现从学习到赶上再实现超越;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个面向分体现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相信科学、尊崇科学、依靠科学,才使得我国以最短的时间有效遏制疫情蔓延。未来,致力于人民生命健康,将成为医学、药学、生物学,乃至计算机、大数据等不同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建设都将成为科技创新释放潜能的主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最强劲的增长点,传统行业的云化、网络化、融合创新将成为主流。结合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二〇三五年的愿景目标进一步延伸,科技创新也将在经济双循环新格局、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方向发挥重要作用。
投资研究机构认为,我国将进一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发力,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持续成为未来经济的增长点;5G、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将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加快产业链高端化;资本市场也将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促进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