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重庆:构建先进制造业集群 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作为国家重要老工业基地,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制造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站上两万亿元台阶。
发布时间:2020-11-09 15:05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中国电子报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重庆作为国家重要老工业基地,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制造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站上两万亿元台阶。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谋划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成效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手抓现有产业改造升级,一体化推进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电子信息产业,微型计算机、手机生产基地地位持续巩固。2019年微型计算机、手机产量占全国比重分别超过22%和10%,打通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链条,构建工业互联网完整生态,功率半导体晶圆产能居全国第四位,硅基光电子成套工艺填补国内空白,Micro-LED、激光电视等超高清显示领域项目相继落户,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上线运行,国内十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有八家在渝布局区域总部。

汽车摩托车产业,实现整车和核心零部件“双提升”,整车企业数超过20家,2018年以来累计新上市车型41款,单车均价进一步提升;零部件企业数量近1000家,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化率达70%。

装备制造产业,引进全球低轨卫星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等航空项目,构建起工业机器人“整机+配套+集成”完整产业体系,单轨车辆、风电整机装备等装备制造产品的技术和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

消费品产业,增品牌、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深入实施,江小白、汇达柠檬、派森百橙汁、乌江榨菜等一批知名消费品企业成长为领先品牌。

材料产业,建成全球领先的己二酸、氨纶树脂产业基地,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铝合金、钛合金和核岛用特种合金实现工程化、产业化应用。

生物医药产业,着力建设国家绿色原料基地和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巴南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程。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深入推进。一是推进智能制造扩容拓面。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分类别、分层次加强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同步并行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应用、企业“上云上平台”等工作,组织智能制造免费诊断评估专项行动,搭建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完善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从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中小企业延伸、从制造环节向供应链各个环节延伸,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重庆累计推动实施2563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数字化车间359个、智能工厂67个,示范项目建成后平均产品不良品率降低44.7%,运营成本降低26.9%,单位生产能耗降低20.5%,生产效率提高70.2%。

二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注册量突破3900万、解析量达3700余万次,接入二级节点16个、企业747家,涵盖陕西、宁夏、贵州等地。依托顶级节点资源,抢抓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成功引进全国域名F根镜像节点、国家“星火·链网”区块链超级节点等项目,全面构建形成标识解析顶级节点、域名F根镜像节点、区块链超级节点三点互相映射、互相融合的国家工业互联网战略重要支撑点,进一步提升重庆网络战略地位。实施十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遴选宗申忽米网、阿里飞象、航天云网工业大数据、重庆建工公鱼互联、树根互联根云、紫光云、浪潮云洲、海尔卡奥斯、金蝶工业互联网、用友精智等十大平台,量身定制“一平台一方案”,构筑“市、区联动支持,激励平台发展”的培育机制。目前全市已集聚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197家,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60家,工业大数据服务商38家,累计服务企业“上云”5.5万家、连接设备150余万台。

工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健全工业企业创新体系,部署实施“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修订完善《重庆市企业研发准备金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和《重庆市重大新产品研发成本补助实施细则》。

一是自2017年开始实施研发准备金奖励政策,引导企业有计划、持续地增加研发投入。对建有研发准备金制度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量进行补助,每年补助资金保持在2亿元以上,引导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的企业数量由742家增至2345家,年均增长33.4%,带动同期全市工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2.2%。

二是滚动实施重大新产品“上市、在研、启动”计划,推动企业重大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2019年,218家企业的387个产品获得市级重大新产品研发成本补助,分别较上年度增加22家企业、31个产品,增长11.2%、8.7%;新产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4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产品103个,10亿元以上产品18个。

三是围绕产业创新发展共性需求,加快高水平建设布局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全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822家,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达50家。正式成立工业大数据、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清洁能源动力装备、干净空气新材料及装备等4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2.3%,研发投入强度1.57%,比全国平均高0.26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西部第一,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四位。

通过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支撑的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重庆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至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由2016年的20.8%提高至3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工业投资年均增长9.6%,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占比由2016年的17.6%提高至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6年的29.2万元/人提高至35.9万元/人。

“十四五”工作总体思路

“十四五”时期,重庆将准确把握五中全会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决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用五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奋力谱写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紧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契机,前瞻布局先导性产业,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发展现有产业,强化产业基础能力,一体化构建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生物医药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完善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基础研究平台体系,持续增加共性基础技术供给。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动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培育科技型成长企业,不断增强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着力深化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完善工业互联网体系,推动更多企业“上云上平台”,构建以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为主要制造单元、以工业互联网为神经网络的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全面降低能耗物耗水耗水平。深化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加快向服务环节延伸,做大后市场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和新利润空间。

着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弘扬现代企业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强化企业管理,培育一批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具有主导权和把控能力的领军企业,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加快“专精特新”转型步伐,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话语权。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