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我国智慧园区建设趋势特征及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园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国家高新区GDP占全国GDP比重为12.3%,国家经开区GDP占全国GDP比重为10.9%,产业园区已成为我国产业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发布时间:2020-12-09 09:50 来源:赛迪顾问 作者:赛迪顾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园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国家高新区GDP占全国GDP比重为12.3%,国家经开区GDP占全国GDP比重为10.9%,产业园区已成为我国产业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园区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产业招引等领域的竞争,而是全面拓展至园区运营管理、金融投资、制度创新等领域,这对园区的资源整合利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实现资源高度集聚协同、有效管理、精准对接的智慧园区将成为未来园区建设的主流。随着相关技术与产业的逐渐成熟,数字技术赋能园区智慧化转型升级效果初显,智慧园区建设的趋势特征渐明。

一、趋势特征

(一)部门数据信息走向整合协调

智慧园区的管理和服务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部门间的协调问题是园区实现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的重要挑战。作为解决方案,智慧园区一般使用通用的载体或平台做为各部门间的信息连接通道。因此,相较于传统工业园区,智慧园区将更关注公共平台的建设,并通过在园区统一的底层公共服务平台上集成各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建立配套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调机制,从而有效保障数据资源的流动和业务环节的贯通。在这一过程中,园区内各部门间的信息与数据壁垒将得以打通,园区管理服务与园区运行维护将基于企业与政府的广泛数据,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整合与协调,“令出多头”“责任推诿”等由于权责不明、信息不对称或沟通不畅等因素导致的园区服务难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最终提升园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管理服务渠道走向跨界多元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渗透,智慧园区在线上管理和服务应用方面的渠道跨界倾向日益明显。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无线网络广泛覆盖,智慧园区的管理与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办事大厅或热线电话等手段,而是已延伸至互联网领域,门户网站公告、App信息推送、社交媒体互动等网络工具已成为智慧园区的重要服务渠道。随着多种渠道整合程度不断提高,传统渠道与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和App等网络渠道的资源已基本实现互通共用,促进了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和广泛利用。微博投诉、微信办事、网上互动反馈等管理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涌现,更多的服务渠道也在相继诞生。此外,在大力发展线上管理和服务渠道的同时,智慧园区的传统服务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在服务大厅和服务热线等传统渠道中,也逐步加入自助终端、语音自助服务等内容,提高了管理服务的便利度及效率。

(三)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高度融合

传统园区的运营管理主要集中于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随着园区发展水平的提高及智慧化转型升级进程的推进,园区已成为产业集聚区、人才集中区、技术创新区、数据核心区及物流枢纽区,依照传统园区的管理模式难以胜任如此复杂多元的管理需求。因此,智慧园区管理将覆盖传统园区较为单一的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管理职能,并向着全方位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政府、产业及城市综合化服务体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智慧园区管理职能与城市管理的部分职能出现重合,智慧园区建设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技术探索与建设成就对于最终形成产城融合的智慧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四)运维主体走向多元化和社会化

随着数字技术在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不断深化,智慧园区功能日趋多元,其系统建设涉及架构设计、网络运用、维护服务等诸多专业性极强的领域,也因园区特色而存在不同的针对性场景应用,这对于智慧园区运维主体的技术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仅依靠园区管委会或是单一服务商难以实现,园区管委会需要与各类提供商合作运营,实现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有效结合。随之而来的,是园区的运维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以及园区管理机构职能的综合化。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园区采用多元运营方式,其运营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为相关领域进一步细化社会分工,形成更趋多样的信息化运营主体和运营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园区运维产业生态已初露端倪。

二、对策建议

尽管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园区建设已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我国各园区发展水平不均,发展特色各异,智慧园区建设不可一蹴而就,赛迪顾问建议在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应按如下路径循序而行。

(一)加强顶层设计引领

智慧园区顶层规划作为智慧园区的指引性文件,除满足园区发展的服务需求与安全关切外,也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从而为后续的智慧园区规划提供指导。在编制相应的规划文件时,应结合园区的整体情况,以产业赋能为目标融入智慧化元素,以便于因地制宜完善基础设施,提供有针对性的智慧化信息服务。此外,通过统一的顶层规划设计指导,有助于在机制层面避免信息权责不明、设施重复建设、资源信息孤岛等问题,充分发挥顶层规划统筹度高、覆盖面广、带动性强的优势,实现协同高效的智慧园区建设。

(二)打造基础设施底座

信息基础设施是解决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必要基础,是智慧园区公共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用户对智慧园区里的网络、云资源等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建议在智慧园区内建设高速泛在的5G移动网络,为新一代智慧应用场景提供“大带宽”“低时延”“多连接”“高可靠”的网络支撑;建设园区固定光网络,使视频交流更为顺畅,同时为固定场景的VR/AR应用铺平道路;搭建“云边端”多元计算设施,实现园区工业数据存储、计算、交换等功能的快速响应;打造新一代Wi-Fi网络,提高其覆盖率与数据传输速率,为更广泛的视频应用奠定基础。通过以上“感知园区”“宽带园区”“云端园区”“可视园区”的打造,构建全面立体的智慧园区泛在感知网络,实现管理系统对园区内“人、事、物”的多维感知。

(三)构建园区中枢系统

园区智能运营管理平台(IOC)集数据归集、存储、分析与管理功能于一体,是智慧园区的全面感知与运营决策平台,可汇总园区各部门、各系统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实时分析与综合展示,是智慧园区正常运行的“大脑”与“中枢”。针对园区IOC平台的构建,建议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综合提升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平台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完善各类子应用系统的接入流程,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在网络空间构建园区的三维模型,从而实现对园区内的“人、物、环境、事件”的统一管理、可视化展现、工作协同、安全保障等具体服务。

(四)完善智慧运营支撑

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相关技术,完成智慧园区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与数据逻辑构建,实现各服务模块与园区产业、政务服务高度融合,形成智慧园区的整体运营支撑能力。通过园区数据引擎,联动园区各视频监控点的数据信息,实现人员位置的全面定位并建立行动轨迹地图,对人员行为进行分析及预测,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园区安全防护及管理预警;充分整合视频、音频等相关多维非结构化信息,挖掘园区数据价值,助力园区产业地图的描绘和招商优势的确认,通过仿真模拟排查企业招引后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问题,形成智慧招商、智慧管理、智慧运营的完整闭环,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