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近,为减少大规模流动可能引发的交叉感染,多个省区市发出“就地过年”倡议,由此消费者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线上,“宅经济”消费需求将保持旺盛。做好网络覆盖、抓住“大屏”核心入口、寻求生态合作、适应文化转变成为运营商应对疫情“危机”的核心动作。
“宅经济”催生数字化转型
2021年的春节将是我们在防疫中度过的第二个春节。相较2020年的春节,一方面,在疫情防控趋严的环境下,消费结构分化的趋势可能延续和加强。必需品等基础消费将维持稳健增长,耐用品和升级类消费增速或有所放缓,餐饮、电影、旅游等服务消费可能仍处于冰点。另一方面,疫情反复让消费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线上,“宅经济”消费需求将保持旺盛,一些新的消费热点可能加快涌现和巩固。例如,直接受益于居民春节期间外出时间减少和线上娱乐时间的增加,网上零售、直播带货、在线医疗、在线教育、手机游戏、网络视频、社区团购、外卖服务等新型消费内容创新或有所提速,线上消费习惯进一步得到培育和形成。
诺奖得主斯宾塞曾指出,“宅经济”火热发展,数字经济成拉动疫情期经济发展的最优选项。现在,中国零售业多达35.3%的业务都是在网上完成;移动互联网渗透率很高,且在不断上升;中国的移动支付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由于大多数人和企业都是在线连接和活动的,因此很容易生成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借助人工智能,能立即扩展数字生态系统的范围和效率。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使中国经济在面对危机限制人员流动的情况下,许多人即使被隔离或封锁也可以继续在家工作,推动经济发展。
“宅经济”“云生活”带来“自由、轻松、多选项”的文化观念。“宅经济” 催生以大屏娱乐为核心的家庭市场发展机遇;“云生活” 推动运营商发力产业互联网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
客户需求呈现新变化
“宅经济”需求增长对运营商的网络能力、基础业务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宅家生活、办公,无论是公众客户还是政企客户,都对运营商的网络能力、移动业务和宽带业务品质,甚至是高清电视都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对于公众客户而言,以“零接触”模式满足日常生活的大多数服务场景,从现有的以大型电商平台为主的在线购物,扩展到渗透到社区的场景化无界零售购物,以及社区服务、政务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医疗服务、通信服务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政企客户,数字化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生死题。这既包括全面上云的强大动力,也包括移动办公、智能制造、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的广泛需求,以及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应用需求。
由此,运营商客户需求呈现出三大变化:
其一,安装高速家庭带宽、主动要求升速的用户激增,以满足家庭内部多人使用的需求,尤其是500M和1000M宽带的增长尤其明显。
其二,家庭智能组网订单量出现数倍的增长,根据一线装维人员的反馈,主要是家庭内部成员想在相互不影响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和学习,因此需要室内各地点均有良好信号覆盖。
其三,智能家居,如安防监控、音箱等销量提升,重要原因是长期居家状态下,不断形成对居住环境改善的业务需求。
坚持云网融合,谋求云业务更大发展
5G时代,运营商提供的是服务,是基于连接能力整合生态圈资源的生态化服务,具有“小产品大服务”特性。运营商除了抓紧推进热线云化、电子渠道服务能力提升之外,还要着眼未来,向平台型企业学习,基于“生态化”思维,通过技术赋能、搭建服务平台等方式,与合作方共同面向B端、C端提供服务,建设云化、生态化客户服务能力。
2020年的一场疫情让中国几乎一夜之间走上云端。后疫情时代,全社会居于云端的意识不会回头。这意味着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全面上云的步伐将走得更快、更广、更深。
在中国的云业务市场,阿里和腾讯遥遥领先,占据了超过半壁江山。在此市场竞争格局之下,运营商需看清自身的优势、找准定位。
另外,运营商要积极推动家庭智能化建设,为长期发展进行布局。业务种类不仅包含高速带宽、IPTV等原有业务,更重要的是实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深度融入家庭生活。为此,开发商的新装住宅、智慧养老试点项目等将是前期重点抓手。
与此同时,在疫情期间,公众用户消费行为改变最大,需要加以固化。一是加强“视频+”等无接触式新型电子渠道建设,目前上海电信等亦定期进行在线直播带货的销售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二是加强社区经营,将营销活动进一步下沉到社区;三是推动新型异业渠道的建设,如本地生活电商等,让电信产品能够被更广范围地传播与送达。
总之,后疫情时代,新基建大背景下信息赋能广受关注,对运营商而言,有巨大的央企责任担当的压力,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以5G、千兆光纤、物联网等网络能力升级和丰富的信息化应用齐头并进,运营商必将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