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新基建的助力下,5G To B商用正式启航并快速形成大量商用实践。然而,随着ICT技术不断渗透到行业,现有的5G网络能力尚存差距,无法完全满足行业需求,确定性切片将是解决现有5G网络服务质量无保障问题的核心所在。
华为云核心网产品线SingleOSS领域总裁胡建军接受《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
“随着5G行业项目的实际推进,现有5G网络能力还存在差距,无法完全满足行业的确定性需求。”在2021MWC期间,华为云核心网产品线SingleOSS领域总裁胡建军在接受《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5G切片在标准化、技术验证、商业落地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些标志着5G网络切片真正从技术可行性验证走向商业落地部署,然而,要真正推动5G ToB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引入确定性切片的能力。
01
新基建推动:切片产业发展正当时
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已经建设近80万5G基站,超过2亿5G用户,超过5000个商用创新项目在多个行业实施落地,在新基建的助力下,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在网络、用户、应用等方面都扎扎实实的挺近了“无人区”,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在5G的加持下实现华丽转身和升级。
与此同时,作为与5G ToB高度捆绑发展的技术之一,在运营商的全力支持下,切片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行业的认可并在行业实践中逐渐得到应用。
“‘无切片,不ToB’已成为行业的一致认可。”胡建军表示,目前,运营商正在基于切片架构的CSMF和NSMF完善运营管理和部署能力,而行业客户也通过基于这两项技术所构建的对外能力服务平台或专有的自助服务平台实现高效的运维管理,极大的提升业务灵活性。
胡建军同时指出,随着行业与ICT技术的不断深化融合,出现了5G确定性能力不足而导致业务“需求降质”和“需求抑制”的挑战。
以电网项目为例,2018年随着南方电网、国家电网等5G+智能电网试点示范项目的推进,结合5G特有的网络切片、MEC边缘计算等差异化解决方案,理应可以为点多面广、全程全域覆盖的配变用电网提供更加灵活、安全、泛在的通信解决方案,但在实践中,配电自动化DTU为了适配无线接入网络时延不确定性,采用了加大消息包接收缓存区等方式进行容错处理。
在胡建军看来,通过以牺牲业务处理性能、增加终端成本为代价,降低对5G网络时延抖动的敏感度和依赖性,其本质就是5G切片技术在行业中“需求降质”的体现。
在“需求抑制”上,工业场景更为明显。以自动生产线PLC控制为例,在提升产线柔性的驱动力下,存在PLC走向集中化以及有线通信网络无线化的需求,但5G当前确定性能力不足,导致5G无法切入工业自动化核心流程,因此目前所有5G+工业互联网的试点仍然以生产辅助和外围非生产类业务为主。
毋庸置疑,2021年是5G高质量发展之年,除去网络建设外,业界将更多在5G应用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推动5G实现建设好、应用好、发展好的良好生态,而面临行业应用对网络的带宽、时延都带来了确定性的需求,运营商从网络架构部署亟需提供满足业务需求的确定性能力。
01
从可用到可靠:确定性切片完善场景体验
而随着5G面向行业的不断渗透,“确定性切片”已经形成行业共识,正逐渐成为工业互联网、能源物联网、车联网等行业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升级发展的动力。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中国三大运营商,行业厂商和华为一起在多个行业领域做了大量联合创新实践,共同推动5G新商业场景落地,丰富的验证成果为后续切片大规模商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帮助我们探索出不同行业对网络切片的真实需求。”胡建军表示,5G ToB行业场景SLA指标要求更严苛,范围更广,对于确定性指标的容忍度更低,而且不同行业,场景存在不同分级需求,对确定性切片体验存在刚需,构建确定性切片,让5G ToB从可用到可靠。
典型行业切片需求及应用场景(源自《5G网络切片行业自管理产业白皮书》)
据悉,从现有的网络能力来看,5G网络切片构建了对于SLA保障的基础框架,包含了从需求输入到切片部署的管理动作,并能协同网络各域,拉通实现端到端网络切片,同时具备SLA指标可视,而确定性网络架构则需要实现端到端全流程SLA可保障可承诺,支撑确定性网络的独立部署,并能通过协同调度各种确定性技术,提升系统整体确定性能力。
胡建军指出,从实际部署和实现来看,确定性服务的管理功能可基于切片的管理网元增强实现。
首先,网络切片特性已经成为确定性网络的基础特性。据胡建军介绍,在各应用之间,相对于私网专用的产业碎片化以及高昂的部署成本,公网专用是目前行业客户的主要部署方式,在这其中,大部分具备差异化体验需求,离不开切片特性进行隔离,保障高优先级业务SLA。
其次,3GPP已经定义切片管理框架,包括面向业务入口的CSMF、负责跨域切片生命周期管理和设计的NSMF,以及 RAN/CN各子域负责切片管理和设计的管理功能NSSMF。这些可以作为确定性网络架构所需要的端到端跨域管理能力的实现基础。
最后,可复用正在形成的终端切片生态能力,避免重新构建终端生态难度。因此在确定性网络架构下,运营商和行业客户可以继续重用现有管理体系,并进行部分增强以支持确定性网络架构的建设。
但需要指出的是,确定性SLA并非等同于KPI指标的数值要求更高。其更多的强调是指标数据的稳定、可靠,如稳定的低时延、稳定的上行带宽,从而商业上实现 SLA 可承诺、可测量、可保障的服务。
毋庸置疑,5G确定性网络是CT与OT融合发展的必然方向,然而,实现5G确定性切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技术探索过程,还需产业链的不断推动协作,从硬件、协议、标准等多方面进行增强,加速产业成熟发展。
01
做大生态:面向切片繁荣发展
5G ToB要实现规模商用,不仅需要构筑好端到端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及服务流程,同时还需要建设生态圈,让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和定义场景需求、开发解决方案并实现互联互通。
而在5G切片发展过程中,华为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在2018年巴展期间,华为联合中国移动、国家电网、腾讯、意大利电信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5G切片产业联盟,目前已发展到13家成员单位,持续推进切片的快速发展和落地。
胡建军指出,过去一年,在5G切片产业联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华为联合合作伙伴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个工业制造场景下的5G全流程切片试点部署,涵盖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物流和智慧园区四大场景,并首次打通了5G端到端切片可订购、可上线、可运维的全流程能力测试验证。
而为了打通产业断点,此次华为联合5G切片产业联盟打造了5G切片开放创新实验室——轩辕实验室,基于5G切片产业联盟的运作,提供切片产业伙伴的技术创新验证平台,促进切片产业成熟。
胡建军介绍,轩辕实验室有三大定位,一是技术创新中心,对不同行业的切片业务进行创新验证,打通关键技术断点;二是E2E集成中心,对切片涉及到的端到端系统进行系统验证,缩短业务上线时间;三是面向客户的切片创新成果的展示中心,作为经验知识积累在行业中进行应用推广,旨在以真实的用户体验驱动解决方案创新,实践先进产品创新研发模式和技术,建成面向客户的产品和服务能力样板点,支撑产品、业务、商业模式、运维模式创新。
“切片确定性SLA是目前最大的技术难点,轩辕实验室在2021年的首要工作重点就是攻克这一难题。”胡建军透露,华为将联合运营商和行业伙伴,引入实际项目进行端到端确定性SLA的技术探索,分阶段逐步实现切片SLA的可视,可管,可控,可承诺,2021的目标是率先实现端到端时延20ms@99.99%,并在行业中进行应用推广。
未来十年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而2021年也将是5G ToB规模商用的元年,虽然确定性网络能力的提升与实际部署仍然任重而道远,但轩辕实验室的成立,对行业客户后续规划确定性业务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极大提振大家对切片商用的信心。“5G切片产业发展需要运营商、设备商、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推动和迎接5G切片的繁荣发展。”胡建军说。